張靜 張卿 趙鵬
新建高校校區因辦學時間不長,缺乏文化積淀和主客觀因素方面的制約,以致于校園文化建設任務艱巨。本文先對新建小區校園文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在此基礎上就如何建設新校園文化,談一下個人的觀點與認識,以供參考。
校園文化的建設基于校園空間本身,是在高校長期的辦學實踐以及人才培養過程中不斷創造以及形成的文化形態,新建校區因積淀不足加之各方面的因素影響,以致于校園文化建設乏力。
一、當前新建校區普遍存在的校園文化建設文化分析
(一)文化價值功利性強
從價值取向層面來講,校園文化屬于一種特殊的價值觀念。從現階段整體發展情況來看,新建校區校園文化建設過程中,其價值取向又其積極一面,但偏失問題也不能忽視,尤其是一些新建校區的校園文化價值功利性趨向嚴重,這是不容忽視的問題。比如,新建校區發展規劃制定過程中,文化建設容易被忽視,或者只是停留在一些硬件設施的建設上,只是通過顯性的物質文化建設來體現校園文化。此外,因制度原因而導致多數新建校區的學術研究礎薄弱、氛圍不濃,教師的學術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表現出功利性特點。
(二)校園文化建設品位有待提升
品位即檔次,既是衡量文化蘊涵分量的重要指標之一,同時也是基于審美視角對校園育人環境進行的審視與定位。目前國內高校新建校區的校園文化品位不高,主要原因如下:第一,娛樂性強,啟迪性弱。新建校區校園文化建設過程中,其主體具有較高的文化層次以及良好的人文修養,高校文化建設應當呈現出積極、高雅以及健康的面貌。然而從現階段國內部分新建高校校園文化建設情況來看,文化活動具有較強的娛樂性,而且啟迪性內容相對較少,低俗文化屢見不鮮。第二,傳統文化存在著嚴重的內涵不足問題。傳統文化精華有利于陶冶師生的情操以及升華他們的境界,是高校師生非常重要的精神源泉。然而,從現階段高校學生的情況來看,對傳統文化并不重視,也不甚了解,為數不少的學生甚至抱有偏見。從部分新建小區的校園文化活動情況來看,缺乏傳統文化底蘊。
二、加強新建高校小區文化建設的有效路徑
基于以上分析,筆者認為在現代高校新建校區的校園文化建設過程中,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傳承和創新校園精神文化
精神文化是高校建設的靈魂所在,體現了師生共同價值取向,同時也是現代高校發展精神的體現。新校區校園文化建設過程中,應當重視對母校精神文化的傳承,采用多種形式對新入學的學生進行精神文化教育,滲透校訓、校風以及學風,加大宣傳力度。其中,傳承精神文化的同時還應當加強校史文化建設,凸顯出其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作用與價值。為此,建議通過圖書館以及校園網和宣傳欄等方式,加強高校發展史宣傳,讓師生對本校發展歷程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時,還要創新校園精神文化,基于新校區建設抓好外延發展的同時,還要想方設法提高校內品質,層校園精神文化層面進行創新。比如,鑄就高校校園精神,并且突出學校發展的先進性。注重德育教育,以三風為基礎,培養學生意識與文明行為。通過開設選修課、人文講座等形式,豐富校園文化。
(二)將德育教育融入校園文化建設
新校區的校園環境與德育教育是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的,只有將德育教育的內容充分帶入到校園環境建設中,才能真正的實現校園文化節的德育功有。一般來講,建設校園文化的主要內容就是美化環境,將自然環境的優美帶入到校園中,并顯示也突顯人文環境的高雅,使校園文化能充分發揮出調整心態、陶冶情操與寓教于景的獨特德育功能。將德育教育融入校園文化建設應本著全面發揮校園文化功能的原則,利用傳統文化中特定的德育資源,將校園文化建設的內容進行深化,提高校園文化內涵,從而加強高校學生的德育教育,更好的發揮校園文化建設的德育功能。高校應盡力提高本校的文化內涵,因為外在的環境并不能充分發揮出校園文化的德育功能,只有內涵豐富的校園,才能讓學生真正享受到生態環境育人的教育模式。例如,可以將傳統文化、地方歷史文化帶入到校園文化體系建設中來,使其相互滲透,建立內涵豐富的校園文化體系。在學校廣場、道路或者假山等旁邊借用歷史名人、英雄人物、勞動模范等優秀人物的名字命名,提升校園文化水平。
(三)構建和諧校園網絡文化體系
高校一定要高度重視校園網絡文化環境的建設,努力構建和諧的校園網絡文化環境。網絡知識對于學生與教師而言,都是一個求知與接受的過程,更是對新鮮事物的探究與學習過程,校園網恰恰能為過程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與探究平臺。高校應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原則,使學生成為校園網絡文化建設的主體,發揮學生的潛能,充分發揮學生的個性,體現教育過程中學生的主體地位。事實上,很多學生學習和接受事物的能力要比教師強,所以確保學生在網絡建設中的主體地位,可以創新學校的網絡文化體系建設。在建設學院網站時,學校應從本校的實際情況出發,制定出適應當院系特色且滿足學生需求的網絡道德素質,從而為學院相關管理部門、院系提供實用的網絡平臺,展現出本院良好的風貌。高校應盡力構建文明和諧的網絡文化環境,努力提高學生的網絡道德素養,建設文明、健康和諧的校園文化網絡。
三、結語
總而言之,新校區的文化建設并非一蹴而就的,需要不斷生成、創新和提升,同時遵循高等教育規律,這樣才能走出一條創新建設之路。(作者單位為河北農業大學基礎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