藺藍德加
摘 要:游泳技能作為一項有效的健身方式,廈門中考在2016年將游泳納入中考項目,為體育測評提供了多樣性。同時引起了各中學高校的重視,游泳課程的安排被提上日程。通過文獻資料法、邏輯分析法、專家訪談法等研究方法,在廈門中考改革下,游泳學習需求的大量增加,探討幾點游泳教學經驗,主要從學生心理、教學步驟、教學重難點及錯誤動作與糾錯等方面著手探析中學生蛙泳教學方法。
關鍵詞:中學生 游泳 教學方法和策略
中圖分類號:G8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8)02(c)-0122-03
隨著中考考試項目中增加了游泳項目,這對中學體育課的授課內容產生了直接影響。從考試分值來看,游泳是必考選項,而且分值是12分。多年來,廈門市體育中考的所占分值與全國同類其他城市相比較低,但是,對于廣大師生和社會各界來講,卻希望體育中考在中考中所占的分值有所提高。2016年廈門市中招體育考試的分值由原本的25分提高到30分。今后結合實際逐年增加5分,預計到2018年提高到40分。這說明社會實際需求是體育中考越來越受重視的導向。
針對這樣的發展趨勢,各游泳館在假期都舉辦各種形式游泳學習班,許多高校開設了游泳課,推動了游泳運動的發展。但游泳教學過程比較復雜,安全問題、教學方法、師資力量、衛生條件都是要考慮的問題。其中教學方法是關鍵,中學生這個年齡階段的學生大部分在生長的叛逆期,根據這個年齡階段學生的心理和學習能力,分析在教學中應采用的教學方法及策略。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本文以暑假游泳班及在校學生為研究對象。
1.2 研究方法
1.2.1 調查法
通過實地考察各游泳補習班,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對中學生初學者的教學方法和策略進行研究。
1.2.2 文獻資料法
通過查閱文獻資料,了解最新的游泳教學方法、手段充實論文內容。
2 中學生初學者的基本能力
2.1 中學生的心理
少年初學者大約12~15歲之間,此年齡段的兒童是有目的性的,為了學習一項技能,為了健身、減肥、考試等,恐水心理較少。
2.2 學習能力分析
少年時期處于運動素質發展的敏感期,此年齡段學院具有運動表象形成快、模仿動作能力強、學習技術本體感覺好的特點,他們在生理、心理、身體素質方面比兒童成熟,學習進步幅度快。
3 對中學生初學者游泳所采取的教學方法策略
少年階段的學生特點是好動頑皮,接受新鮮事物能力強,形成運動表象快,模仿力強,注意力相對不集中,對于這階段的學生,上課要嚴格強調紀律問題,保證教學安全問題。
這個年齡段學生90%的學生可以在15次課時內熟練掌握蛙泳配合技術。步驟如下。
3.1 教學計劃
教學計劃具體情況見圖1。
3.2 熟悉水性及呼吸
熟悉水性對初學游泳的人來說,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特別是在進行學前班的初級教學時,更應該稱為教學的重中之加重。而呼吸則是學習任何泳式之前都必須掌握的,從而避免學員嗆水。
熟悉水性可以從水中半蹲、深蹲、漂浮三個進階式練習進行掌握。首先,水中半蹲、深蹲,為熟悉水性的第一步,要求雙腳開立,臀部下蹲,上身直立,目視前方,直至摸到自己的膝蓋為止,從而進階到小腿、腳踝、地板。其次,漂浮為熟悉水性的第二步,采取俯趴的姿勢在水中保持平衡,體會水的浮力和壓力,克服恐水的心理。
呼吸是學習游泳最重要也是最基礎的部分,呼吸的學習可以分為兩部,首先陸地呼吸模仿練習,在陸地上,抬頭嘴巴張大吸氣,低頭持續性將氣體呼出,避免形成鼓臉頰的吐氣方法。幾次練習,呼與吸之間可以無間隙地完成后,可以轉移到水中進行練習。水中呼吸練習要求,雙手扶池邊,身體下蹲,肩膀保持在水面之下,從只有口鼻入水進行水中呼吸練習進階到整個頭部入水。多次練習,直至完全掌握水中的呼吸,做到每20下呼吸為一組,不間斷、不嗆水、速度適中為合格。
3.3 腿部動作
腿部動作是蛙泳學習中的助推器,因為在蛙泳的游進過程中腿部產生的推進力占絕大部分。它包括收腿、翻腳、蹬夾、滑行這四個環節。
腿部動作的學習可以從陸上模仿、半陸半水練習、水中浮板練習來進行學習。陸上模仿,在陸地上俯臥蹬腿模仿,建立初步的本體感受,明白動作要領,尤其是腳踝外翻的動作。半陸半水練習,俯臥在泳池邊,將腿部侵入水中進行蛙泳腿練習,要求動作要慢,節奏正確,做到有漂浮間隔。半陸半水在有水的情況下,讓學習者更深地體會蛙泳腿的對水面積和發力方式,進一步強化本體感受。水中練習要求學習者整個身體漂浮在水面上,用漂浮板輔助工具,輔助頭部浮出水面呼吸,腿部有節奏地進行收、翻、蹬夾、漂的練習。要點是學習者要放松身體,手臂伸直,下巴貼住水面,肩部放松,蹬夾之后進行滑行。完全的水下練習對學習者的水性要求較高,不能獨立完成的學習者可以在腰部增加浮漂等輔助工具進行練習。
3.4 劃臂動作
劃臂動作是蛙泳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劃臂動作雖然不是游進過程中的主要推進力,但其可以為初學者呼吸提供充足準備。因此劃臂動作通常與劃臂和呼吸的配合相結合的。劃臂動作分為外劃、內劃、伸臂三個環節。
劃臂動作可以從陸上劃臂模仿,半陸半水與呼吸配合練習,水中劃臂與呼吸配合練習。陸上劃臂模仿練習,要求身體前傾,雙腳開立,上半身模擬在水中的平趴角度,完成外劃、內劃、伸臂三拍練習。半陸半水與呼吸配合練習,要求半趴在池壁邊,上半身侵入水中,配合呼吸完成一拍連貫的外劃、內劃、伸臂、漂浮間隙的練習。水中練習要求學習者注意力放在手臂上,可以半蹲在水中進行劃手抬頭吸氣,伸手低頭吐氣的連貫練習。注意在劃手分開時就要慢慢抬頭吸氣,伸臂完成后慢慢將氣體呼出。
3.5 手、腿、呼吸配合
手、腿、呼吸的配合是整個蛙泳學習中的核心,如果三者不能有效配合,學員也不可能完成長距離的游進。完整配合通常采用,一次劃臂,一次蹬腿、一次呼吸的配合模式。
配合依然先從陸上模仿開始,到水中練習。陸上模仿要求俯臥,手臂外劃抬頭吸氣,內劃時收腿翻腳,伸臂低頭蹬夾腿,劃完之后飄一會。注意要掌握手、腿、呼吸配合的時機。水中練習要求動作節奏正確,防止因為緊張造成的動作混亂。
4 蛙泳教學常見錯誤與解決辦法
4.1 呼吸過程
呼吸是蛙泳教學中不可忽視的重難點,人們習慣了陸地的呼吸方式,初學者的恐水心理和游泳時整個身體置身于水中的密度和壓強超過了空氣因而呼吸肌會承受新的壓力,造成胸腔壓迫,呼吸不順暢。常見的錯誤動作與解決辦法整理如下。
(1)呼吸嗆水問題。抬頭吸氣時常常會發生鼻子進水的情況,產生這種情況的原因是初學者還沒有熟練掌握嘴巴吸氣的呼吸方式,習慣性用鼻子吸氣,導致鼻子進水產生不適感。解決方法是嚴格進行陸地嘴巴吸氣的原則進行陸上模仿練習,改變初學者用鼻子吸氣的習慣。
(2)呼吸節奏混亂問題。呼吸過程中常會發生呼吸節奏混亂,產生這種情況的原因是初學者沒有熟練掌握呼吸方式和恐水心理造成。在緊張的情況下初學者想要盡快完成張嘴吸氣和下水吐氣的過程,節奏過快,導致吸氣不足,吐氣又太快。解決方法是要求初學者放慢呼吸節奏,連續性地、緩慢地進行呼吸練習,每次吐氣吸氣時間不能少于3s。嚴格防止學生抬頭擦拭臉的動作。
4.2 蹬腿過程
學習蛙泳腿的過程中,由于游泳者本身不能看見自己的動作,如不能形成正確的本體感受建立良好的動力定型,極易在游進過程中產生錯誤動作如下。
(1)臀部上提問題。收腿過程中常會發生臀部露出水面或者下半身下沉的情況,產生原因是大腿過分內收,解決辦法是要求學員小腿向上收至臀部兩側,大腿自然下沉,收腿時腰部要適當緊張收腹。
(2)不翻腳腕問題。收腿過程中初學者較難體會到翻腕的動作,產生原因是這個動作在日常生活中不常用到,學員對腳腕的控制力并不強,想要快速入手很難實現。解決辦法是在陸地勾腳練習和跪蛙泳腿可以強化翻腳腕的動作感覺。
(3)蹬腿節奏混亂問題。收翻過快,蹬夾不充分,無漂浮動作。產生原因是恐水心理加上身體不放松略下沉,初學者為了使身體上浮快速蹬夾腿,產生收腿過快蹬腿不充分的情況。解決辦法是,強調慢收、快蹬、腿蹬直以后應直腿夾緊并做滑行動作。
4.3 劃臂過程
劃臂動作雖相對簡單易學,但在實際應用中依舊會產生一些錯誤動作。
(1)外劃過大的問題。產生原因是初學者恐水,希望獲得更大的推進力,解決辦法是強調外劃的寬度,并使學員明確蛙泳腿是蛙泳行進過程中的主要動力。
(2)抬頭呼吸和劃手時機不恰當問題。初學者沒有建立明確的動作概念,慌亂中著急容易在手部還沒有外劃時就抬頭吸氣,或者是在手部已經外劃了才開始抬頭吸氣。解決辦法是,在陸地多做模仿練習,強調手一開始外劃時,頭就要慢慢抬起來做吸氣的準備了。
4.4 配合過程
配合過程由手、腿、呼吸的協同工作完成,相對復雜依然會產生較多易錯問題。
(1)手腳配合時機不正確的問題。產生原因配合不熟練加上恐水心理,解決辦法是陸地多做配合練習,強調手臂內劃前伸后才能開始收腿動作。
(2)無漂浮的問題。初學者對水的恐懼和在水中沒有掌握如何發力,平衡還不是特別好,就造成初學者動作著急很快,沒有漂浮的時間。或者是初學者的呼吸還不夠熟練,水下的呼吸困難以至于不能完成漂浮。解決辦法是,增加漂浮水感練習,鞏固呼吸技術。
針對以上各步驟教學中較常出現的錯誤動作,教師要及時發現并及時更正,并且通過合適的方式讓小學員能夠理解并改正,以免錯誤動作持續練習形成習慣動作。
5 結語
游泳中考給考生更多的選擇機會,凸顯了教育評價的多元化和人性化,但同時也給學校的老師帶來機遇和挑戰,對于不常上游泳課的或不是游泳專項的體育老師,游泳教學在安全、教學、指導、評價方面都是存在著很大的問題。希望通過此篇文章,給在校的體育老師一些指導性的意見,幫助解決在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基本問題。
參考文獻
[1] 陳永欣,李輝.不同年齡初學游泳者教學方法與策略的分析[J].游泳季刊,2005(1):20-23.
[2] 白小龍,康琛喆.淺談青少年游泳初學者教學方法研究[J].價值工程,2014(3):264-265.
[3] 周艷輝.試析不同年齡人群初學游泳時的心理[J].當代體育科技,2015(1):231-232.
[4] 廖品松.游泳教學中必須重視熟悉水性[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1980(1):69-71.
[5] 張怡.優秀女子蛙泳運動員孫燁季麗萍蛙泳技術改進過程[D].上海體育學院,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