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中央吹響精準扶貧號角以來,我省延安市寶塔區、安塞區、黃陵縣,漢中市漢臺區、留壩縣,寶雞市金臺區、隴縣……安康市漢陰縣、紫陽縣等數十位黨政領導陸續向本刊撰文介紹和探討長效扶貧模式。值此歲末,本刊又向渭南市合陽縣委李縣平書記約稿,請他暢談精準扶貧之“合陽經驗”,與廣大讀者交流。
合陽縣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總人口51萬,總面積1437平方公里,轄11個鎮、1個街道辦事處,215個村(社區)。全縣貧困村(社區)104個,其中深度貧困村(社區)3個,建檔立卡貧困戶21444戶76383人。去年以來,合陽堅持把脫貧攻堅作為第一要務,把黨政主官作為第一責任人,把“四率一度”作為第一標準,把“三聯三包”作為第一抓手,形成了以脫貧攻堅統攬全局、帶動全局、提振全局的工作格局。
力求深化學習 提高政治站位
合陽縣始終用習總書記扶貧開發戰略思想和最新指示統領和謀劃脫貧攻堅工作,推動各級講看齊、見行動。一是系統學習總書記重要講話。堅持縣委中心組帶頭學、“三會一課”集中學、專題輔導深入學、包村幫扶實踐學等方式,系統學習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總書記在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中央政治局第39次集體學習、陜甘寧革命老區脫貧致富座談會、集中連片特困地區扶貧攻堅座談會、東西部扶貧協作座談會、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座談會,以及視察貴州、云南、陜西、山西、重慶、河北等省(市)貧困地區的重要講話,在讀原著、學原文、悟原理中不斷增強廣大干部抓扶貧脫貧的政治意識和責任意識。二是扎實學省市會議精神。專題學習傳達省市脫貧攻堅領導小組會精神,集中學習全省追趕超越季度點評視頻會、脫貧攻堅工作會、追趕超越第一季度點評暨“三場攻堅戰”推進視頻會、脫貧攻堅整改推進視頻會、學習貫徹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座談會精神視頻會、就業扶貧推進電視電話會、追趕超越第二季度點評暨脫貧攻堅常態化再動員視頻會、全省脫貧攻堅扶貧扶志現場推進會、全省產業扶貧精準脫貧現場會、全省脫貧攻堅冬季行動推進視頻會,特別是毛萬春副書記針對渭南的3次講話,推動各級對標省委要求,保持工作力度,抓好貫徹落實。三是認真學各級文件規定。分級學習貫徹中央脫貧攻堅責任制實施辦法和省上脫貧攻堅工作成效考核辦法、脫貧攻堅責任制實施細則、中央對陜西2016年扶貧開發工作成效考核反饋意見和自查問題整改方案、陜西省脫貧攻堅2017年第三季度考評工作方案、貴州省2017年脫貧攻堅秋季攻勢行動令,以及市委、市政府出臺的有關文件規定,進一步理解透、把握準各級要求,確保脫貧攻堅始終在上級領導下扎實細致推進。
力求摸清底數 夯實工作基礎
一是開展精準識別。按照逐戶摸底定、小組評議定、村級公示定、鎮街審核定、縣級公告定的“五定工作法”,綜合運用幫扶干部入戶核實、信息員逐個審核、聯合督查組巡回抽查、鎮際間交叉檢查等措施,重新認定貧困戶和開展數據清洗,精準信息采集和錄入,全縣共精準識別建檔立卡貧困戶21444戶76383人。二是建設數據平臺。投資550萬元建成1200平方米的脫貧攻堅信息中心,實現視頻會議直通鎮村、數據信息縣域共享、電子檔案縣鎮鏈接、便民服務一站辦結,公共WIFI覆蓋所有貧困村,形成了高效、便捷的集成式指揮辦公系統。三是狠抓問題整改。緊盯中省市反饋問題和縣級發現問題,深入開展“自查自糾·補課補短”、包村幫扶“回頭看”、“補短提效”百日行動系列活動,較好解決了資金“趴窩”、幫扶不扎實、資金整合渠道不暢、行業部門職責不清等問題,目前5個共性、35個個性問題基本整改到位,整改工作在全省介紹了經驗。四是壓緊壓實責任。建立周二扶貧日、周日例會日、月末電視直播日制度,堅持書記縣長分片包抓、人大政協主要領導按區督導,實行縣級黨員領導兼任12個鎮街“第一書記”,扎實開展“萬人幫萬戶”活動,全縣10012名干部職工每月至少兩次進村入戶扶貧解困,構建起“書記首責、黨政同責、主官主責、分管直責、班子雙責、人人有責”的責任體系。五是強化要素保障。啟動“雙百雙十”行動計劃,十個行業部門制定出臺扶持政策11類72項, 43個村級基礎設施建設完成投資1.57億元,20個村級光伏電站并網發電,10個搬遷小區和配套設施建設同步推進,進一步夯實了脫貧基礎。選派160名后備干部充實到脫貧一線,組建起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幫扶干部、鎮村干部為主力的扶貧攻堅隊伍。六是嚴格督查考核。將“十條鐵規”細化為46條具體措施,探索出主官暗訪督查、專項常態督查、駐鎮定向督查、巡察重點督查、紀委定期督查“五查聯動”機制,成立縣群眾滿意度調查中心,出臺第一書記、部門幫扶、村干部補貼與脫貧成效掛鉤系列考核辦法,共約談問責駐村不扎實、幫扶不得力的干部105人,推動各級聚焦脫貧主業。
力求典型引路 抓好示范帶動
堅持把推先樹優貫穿脫貧攻堅全過程,不斷激發貧困戶自主脫貧的內生動力和各級抓扶貧的積極性。一是大抓工作隊員典型。追授因病殉職的王亞平同志為“優秀扶貧駐村工作隊員”,并在全縣開展學習活動,組建宣講團巡回宣傳王亞平感人事跡,激發了廣大駐村工作隊員愛扶貧、抓扶貧的精氣神。二是大抓第一書記典型。按照工作吃住、組織關系、學習教育、考核管理“四個在村”和群眾滿意度,每年評選出十佳第一書記,在全縣脫貧攻堅大會上表彰獎勵,并運用“三項機制”,提拔重用優秀第一書記12人,召回調整23人,免職2人。扎實開展為期四個月的第一書記“周述職、月考核、季觀摩”活動,采取第一書記逐個述職、幫扶干部逐一述效、組織部門逐項考核的辦法,曬第一書記履職情況。三是大抓支部書記典型。探索推廣“二八分、對半考”績效考核辦法,每年推選一批帶富能力強、脫貧效果好、示范作用明顯的村黨組織書記,在縣電視臺、政府網站等媒體大力宣傳,營造了學先進、趕先進、當先進的濃厚氛圍。四是大抓包聯部門典型。每季度召開一次包村幫扶點評推進會,采取現場看、實地考、群眾評等辦法,對全縣146個幫扶單位測評排名,前三位介紹經驗,后三位表態發言,倒逼部門下真功、鼓實勁履行幫扶職責。五是大抓“八個一批”典型。每月舉行一次“八個一批”行業部門觀摩推進會,每季進行一次匯總評比,每年結合扶持力度、政策落實、項目實施等情況綜合排位,升溫了行業部門比學趕超、爭當排頭的熱情和干勁。六是大抓貧困戶典型。在貧困戶中開展以爭創素質好、收入好、住房好、生活好、家風好為內容的“五好脫貧戶”活動,增強廣大貧困戶自主脫貧的意識,激勵主動拔窮根、甩窮帽、快致富。七是大抓黨委書記典型。堅持日常考核和年度考核相結合,每年在部門鎮街評選一批履職能力強、扶貧績效好、整改力度大、迎檢不出錯的優秀黨委書記,推動黨委書記擔當盡責、積極作為。八是大抓社會幫扶典型。充分發揮工商聯、供銷聯社等作用,動員廠礦企業、社會團體、在外人士等各界力量,參與脫貧攻堅,構建關愛網絡,縣域71個企業和社團通過包村聯戶、捐資助學等形式獻愛心、助扶貧,形成了專項扶貧、行業扶貧、社會扶貧“三位一體”大扶貧格局。
力求綜合施策 注重統籌推進
以提高“四率一度”為重點,以落實精準脫貧“十條路徑”為關鍵,系統謀劃,統籌推進,整體提升扶貧成效和脫貧質量。“十條路徑”即:一是產業扶貧是首選之策。采取整合涉農資金、設立風險補償金、出臺產業直補政策、開展實用技術培訓系列措施,推廣“涉農企業+基地+貧困戶”多種模式,扶持和引導貧困群眾調整結構,初步實現“人均一畝增收田”。目前整合涉農資金2.41億元,向貧困戶發放貼息貸款1.12億元、產業直補資金1750萬元,新建村級產業扶貧園66個,發展產業8萬畝,帶動18035戶貧困戶增收致富,我縣產業扶貧在全省介紹了經驗。二是健康扶貧是關鍵之策。實行貧困人口免繳新農合參合費用政策,扎實開展“千名醫生包聯救助因病致貧家庭”活動,推行“先診療、后付費”和“門診五免、住院兩免”辦法,實行“一站式”即時結算服務,建立起新農合報銷、大病保險補助、民政醫療救助、健康基金兜底、商業保險輔助五道“保護傘”,全力保障4370戶因病致貧返貧家庭人人享有基本醫療。目前已為70032人(次)貧困人口報銷費用1625萬元。三是搬遷扶貧是拔根之策。啟動新一輪移民(脫貧)搬遷十大工程,對居住在自然環境惡劣、生產生活條件差、基礎設施滯后的2243戶貧困戶實施扶貧搬遷。一方面,將貧困戶原有房屋作為生產用房,通過土地流轉、大戶帶動、土地托管等方式增加收入;另一方面,完善配套設施,在城區萬眾社區配套建設健康產業園、第四初中、第二高中、經濟開發區,確保貧困群眾有安全住房、有就業渠道、有脫貧門路。今年全縣開工建設安置房2284套,年內搬遷貧困戶1031戶4262人。四是教育扶貧是治本之策。扎實開展“扶志向、扶學業、扶生活”教育扶貧活動,認真落實大學生生源地助學貸款和高中教育、中職教育、義務教育、學前教育五項助學政策以及高、中考招生扶助政策,構建起全學段“一條龍”幫扶機制。春秋兩季共向6043戶7136名貧困學生發放資助金1200萬元,543名貧困學生享受到中考加分政策,全縣貧困學生鞏固率達100%。五是就業扶貧是速效之策。以創建省級創業就業扶貧示范縣為契機,采取“就業援助扶持一批、創業引領帶動一批、勞務協作輸出一批、提升技能促進一批”的辦法,拓寬就業渠道,提供指導服務,面向貧困戶共開發公益性崗位1290個、公益專崗300個,轉移貧困勞動力22352人,保證1312戶就業扶貧對象每戶至少有1人穩定就業,實現“戶均一個就業崗”。六是光伏扶貧是實惠之策。積極實施渭北光伏領跑者計劃,引進國企加快推進百村光伏電站建設,大力推廣“政府+企業+村級電站+貧困戶”“貧困戶+電站”模式,實現貧困村和貧困戶雙分紅、雙受益。目前集中式和分布式光伏電站覆蓋所有貧困村,村級集體經濟每年收益4萬元,3450戶貧困戶年均分紅5000元。七是生態扶貧是輔助之策。以建設生態文明示范區為目標,扎實實施“增綠助貧、護綠解貧、擴綠帶貧”計劃,通過落實生態補償政策,發放補助金122萬元,直接惠及12777戶貧困戶;通過建設2萬畝環城林帶和48公里西禹高速寬幅林帶,流轉868戶貧困戶土地5010畝,畝年均收益500元;通過生態護林員崗位,解決了213名貧困群眾就業問題;通過發展經濟林,帶動8700戶貧困戶持續增收。既綠了合陽,又美了家園,也富了百姓。八是兜底扶貧是保障之策。將全縣無勞動能力、無收入來源、無法定贍養人的4265戶11675名“三無”人員全部納入兜底保障,全面落實“兩線合一”政策,低保標準由2500元提高至3015元,有力保障了兜底貧困戶如期脫貧。九是改革扶貧是創新之策。扎實推進農村“三變”改革,成立改革指導組,出臺系列配套政策,目前“三變”改革已在12個鎮29個村開展試點,通過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民,既帶動貧困戶脫貧致富,又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十是統籌扶貧是總攬之策。堅持治標之法與治本之策統籌謀劃、脫貧工作與全局工作統籌推進、貧困村與非貧困村統籌兼顧、貧困人口與非貧困人口統籌施策,系統實施交通便民、旅游富民、文化惠民、助殘扶民、電商興民、寬帶利民、法治安民、黨建聚民“八大普惠工程”,推動各項工作齊頭并進,讓廣大群眾共同受益。
下一步,合陽縣將以脫貧攻堅常態化為重點,細化“八個貫穿始終”措施,落實“八個一批”扶持政策,推動“十條路徑”精準落地,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確保習近平總書記扶貧開發戰略思想和最新指示在合陽落地生根。(責任編輯 蔣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