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欣昀
目前,我國已經進入了創新型經濟建設發展的時期,并開始重視中、小企業的發展,并將其發展納入了“十二五”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計劃,擬通過政府給予政策扶持以增加這些企業融資的渠道,解決其資金缺乏,融資難的問題。經統計,我國的企業總數里,有99%是中、小型企業,為我國的經濟總量貢獻了60%,及創造的財政收入約有1萬億。而且從勞動力需求來看,中、小型企業投資少,工資也偏低,因此一般不會要求勞動力的技能要高超,從而解決了大部分的勞動力,成為解決就業的主力軍。但對于中小企業來說,有個致命的問題,就是資金。組織的發展離不開資金的支持。企業有了資金,才有生產和經營的資格,才能夠得以存活下去。
當資金不足的時候,組織為了生產經營需要籌資。關于資金的定義非常之多。站在企業的層面來看,籌集資金其實是在不斷補充資金,解決不足的問題。企業基于某個時段的生產需要或者資金情況,產生了資金需求問題。為了解決這一問題,企業會利用一系列的方法和途徑來解決,以此用于生產活動,獲取更多的收益。換句話說,企業資金不足的時候,通過籌集其他組織或者個人的閑置資產,用于解決生產經營的資本問題。這就是投資的過程。站在社會層面來看,籌資可以看做是資源整合。基于市場經濟的大環境下,籌資會引起資金的轉移。就發展中國家而言,經濟難以持續高速的發展,是由于資源自帶的有限性所造成的。只有合理地整合資源,才能充分的發揮有限資源的價值。那么將資金轉移到高收益的方向,其實就是充分利用資金的價值,達到利益最大化的效果,一定程度上推動社會發展。政府宏觀上對資金的調配,其實就是幫助企業籌集資金,確保能夠及時、有效:快速的籌集到相應的資金,解決他們資金不足的問題,這就是資源優化的體現。從當前環境情況來分析,國內中小型企業籌集資金基本都是從國家財政資金、金融機構資金、資本市場融資、商業信用融資、民間資金和境外資金這幾種方式而來的。但因為還并沒有完善的嚴格的金融體制規范,中小型企業大多數會選擇民間融資來解決資金需求問題時,各類銀行等金融機構往往認為業務開展最重要的是安全問題,所以這些金融機構一直以來都只關心大型企業的資金問題,無視那些中小企業的需求,認為這些企業效益存在一定的問題。而金融機構在改革浪潮之后,數量急劇減少,也無法給中小企業籌資帶來好處,反而帶來了更多負面影響。除了這些獲取資金渠道上的弊端,中小企業自己本身的自有資金少、賴較短、財務方面魏存在混亂狀態、自身體系不健全等眾多因素,在融資上就有了極大的困難。
所以對于中小企業融資問題上,其實有一定可行的解決方案。從過去幾年開始,政府一直在關注中小企業發展問題,在部分地區現行“中小企業信用貸”政策。“中小企業信用貸”是一種依托“征信機構+銀行+擔保”的信用融資新模式,是以企業信用信息為基礎,以大數據技術為依托,引進征信服務機構按照市場化原則為企業出具大數據信用評級報告,并以此作為授信及擔保的主要依據,徹底改變傳統的抵押擔保方式,轉而以企業信用評級為擔保,開拓誠信企業融資新途徑。這樣的政策緩解了很多中小型企業資金上的問題。對于中小企業的稅收問題,我覺得還可以結合他的實際情況,適度的減免中小企業的稅收問題。這樣就可以從另一方面促進了中小企業的發展。中小企業不具有“一般納稅人”的資格,政府要在“一般”和“小規模”納稅人的空間中恰到好處的掌握,做到公正性。中小企業的發展除了外部因素的作用,更重要的是中小型企業依靠內部的技術改革和企業管理。企業內部管理者應該大力加強企業的內部管理,完善服務體系、提高業務水平、加強產品的改造等,加強自身企業信譽建設,提升自我內部控制也是十分重要的。
總而言之,中小企業融資緊張的現象呈現出普遍存在的總體特征。其解決不可一蹴而就,應當根據調查研究結果綜合分析,找出導致這一想象的根本因素,進而從內部即本質上探尋緩解方法。就目前而言,我國各級行政機關已經對此提出并實施了相應的應對辦法,可是由于力度不到位,最終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因此,在未來的政策制定過程中,我國相應單位應加強改革力度,改進融資引導路徑。
融資緊張問題的核心要素是企業內部財務整體水準的提高,外部要素是經濟政治社會中政府等其他組織與單位的正面干預,信用機制作為線索性要素對內外部因素起連接作用。各要素緊密結合,共同構成融資問題這一整體概念,因此該問題的解決須統籌整體與部分的關系,內外兼顧,不可將問題形式化、片面化。只有確保企業與其他相關機構改革突破的同步性,才能在本質上解決該問題。
根據社會發展的實踐經驗,我們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我國中小型企業的成立與成長受時間和地域的影響幾乎可以忽略不計。這一類企業是經濟繁榮的必然產物,其產生與普及存在合理性及必然性。中小型企業的發展模式關系到市場是否能夠維持強大的競爭能力、就業現狀的發展方向及GDP是否能夠平穩上升等諸多問題。在當下,關心中小企業的成長早已不僅僅關系到個別區域的發展,而是越來越體現出世界性。因此,盡快完善中小企業的直接及間接融資機制是在全球化環境下的必要活動。
國民經濟的總體發展有賴于其各個組成部分的共同努力,作為日益突出的骨干部分,中小企業的繁榮發展意義重大,其發展潛力存在巨大的可塑性,所以我們要給予它們更多的鼓勵、幫助和引導。促使中小企業憑借內部突破和外部支持煥發生機,保持頑強的生命力,為國家的強盛提供源源不斷地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