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慧娟
企業財務管理與企業的長期穩定發展息息相關,是整體企業經營管理中的重要內容。在新經濟體系下,企業財務管理具有一定的價值管理特性,因此采用企業財務管理與業務管理融合管理模式,對于企業整體財務管理水平的提并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本文結合現階段企業財務管理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對企業財務管理中業務管理與財務管理融合管理措施進行了一定的分析,以便為整體企業經濟效益的提升提供有效的依據。
企業財務管理 業財融合 探討
前言
企業價值最大化及客戶價值需求是現階段企業經營發展的主要目標,以企業經營發展為入手點,通過業務、財務管理模式的協同管理,可以實現相關經營發展目標的統一治理,對于整體企業經濟效益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而這一集中發展目標得到有效的落實,離不開有序科學的財務管理體系。因此對企業財務管理中業財融合管理模式進行理論探討非常必要。
企業財務管理現狀
(1)內控控制實施效果不佳
內部控制與企業財務管理工作息息相關,而現階段部分企業管理人員并沒有認識到內部控制對整體企業經營發展的重要意義,從而導致相關企業在內部控制過程中出現管理粗放的局面。而不夠精細化的管理模式不僅阻礙了相關企業業務活動的有序開展,而且導致內部財務管理與業務發展模式的脫離甚至對立的情況。再加上在具體的發展戰略執行過程中,相關執行機構并沒有保證相關內部控制措施的同步落實,挫傷了財務人員及其他相關人員的內部管理積極性,也在一定的程度上制約了財務內部控制效率的有效提升。
(2)財務信息管理時效性缺失
財務管理時效性是企業財務管理效果的主要衡量標準之一,而相關財務管理信息的及時性也直接影響了整體企業生產運行的經濟效益。但是現階段企業在財務報告披露環節,出現了信息披露間隔時間過長,甚至在延長到需求時間的四個月之后。而在這期間整體企業的財務管理情況也出現了不同的特點,而財務披露報告的滯后性也促使整體財務管理模式也時代發展脫離。
(3)財務數據與業務數據契合度較差
在數據信息化管理環境下,數據是企業財務管理中的主要依據。這種情況下企業財務信息的準確性就變得非常重要,但是由于企業業務管理、財務管理數據分析模式具有一定的差別,這就導致其在進行具體數據處理環節無法采取一致的數據處理標準。這就導致其在進行最終數據考核時相關數據在形式、類型等方面的差異化明顯,而兩者數據的巨大差異也導致其無法在業財融合模式中進行有效、連續的財務共享。再加上現階段企業財務系統、業務工作是獨立分割的兩個方面,若單一的選取某個目標進行項目風險,則會導致相關部門系統及數據的導出出現混亂情況,進而對整體項目評估指標的準確效率造成了嚴重的不利影響。
企業財務管理中業財融合管理優化措施
(1)強化企業內部控制管理
企業內部控制管理工作的有序開展離不開完整的企業內部控制機制,其對于整體財政報告的精準性及發展規劃的落實非常重要。現代企業在實際運營管理過程中,涉及了業務部門、主要管理部門等各方面機構管理規范,而通過相關制定規劃的服務程度的制定,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整體生產產品的質量及生產效率。這種情況下,可在內部控制環境評估的基礎上,對內部管理風險及內部機構交流管理模式、內部監督控制方式進行統一分析,結合適當的內部控制措施優化調整,可為整體財務內部控制制度的有效落實提供依據。同時在現階段內部控制管理張中,相關職能機構應依據相應的項目管理規范進行各項業務管理工作,通過在實際工作管理過程中內控管理策略的有效落實,可為整體財務業務融合管理模式提供有效的保障。
此外,針對現階段企業財務內控控制管理漏洞,在具體的管理環節,企業相關管理人員應正確認識到企業財務管理內控控制管理的重要作用,結合業財龍融合管理的特點,進行專業業財融合管理團隊的創建。為了保證企業項目管理的相關環節財務管理人員在業務管理活動中實際效力的充分發揮,相關企業項目管理人員應結合時代發展情況,將大會計管理理念融入到財務隊伍管理環節。一方面對于企業生產、銷售等前端業務模式,可在基礎財務審核的基礎上,結合專業財務管理訓練,對財務核算的精準率進行進一步優化;另一方面為了保證事后財務管理到事前業務管理模式的有效轉化,相關企業可組織內部財務工作人員參與到業務工作開展的各個環節。通過切身參與管理的模式,在充分發揮財務工作人員職務效能的同時,也可以保證其對業務信息的充分掌握,為其業務、財務融合管理能力的提升提供依據。在這個基礎上從戰略制定、溝通管理、業財協同控制等方面開展全面培訓,以專業財務風險及項目業務開展為入手點,進行財務業務融合評價機制的創建。通過業務與財務管理模式的不斷優化促進,可為整體企業運營管理提供更加合理的依據,進而為整體企業經濟效益的提升提供有效的依據。
(2)完善財務業務全過程管理體系
在財務、業務融合管理過程中,財務與業務流程融合在一定程度上為業務項目的全過程管理提供了有效的依據。為了促使業務項目設計的科學合理性得到有效的提升,在相應的財務業務融合管理過程中,相關財務管理人員應結合自身專業優勢,綜合財務可行性分析、財務預算、業務項目設計、最終效益分析、實際運作管理等措施,對相關資源進行全面優化配置。同時結合相應的過程動態管理,對相關業務項目階段發展過程進行實時監控,為相關項目資源的充分應用提供有效的依據。業務財務融合全面過程管理模式,對項目開展前期、項目管理過程、項目開展后期等環節提出了相關的要求。首先在業務財務融合模式開展之前,相關企業業務財務融合隊伍應依據自身資源需求,從風險監控、經濟效益、造價管理、業務標準等相關環節對相關業務項目開展綜合分析;其次在業務財務融合管理過程中,可根據相關活動開展情況對相關活動開展過程進行跟蹤管理,便于對相關業務開展情況及資本管理程度進行有效分析。通過在業務財務融合管理的第一時間進行財務審核工作的配置,對于整體財務管理過程中安全隱患的有效清除非常重要;最后在相關項目完成后,相關業務財務融合管理隊伍應針對具體項目進行中的階段實施成果及最終財務管理情況,從業務項目效益及財務管理成本等方面進行綜合分析,為后期業務效益的優化提升提供有效的依據。
(3)建立一體化業財信息管理模式
一體化業務財務信息管理模式主要從業務財務管理指標、業務財務制度融合、業務財務工作管理等方面進行全面信息管理。首先在業務財務指標協同管理過程中,相關企業可根據自身發展需求進行長時間規劃、短時間規劃的合理制定,在具體的業財融合項目管理過程中可結合相應的績效掛你措施,從業務指標、業務績效等方面進行財務管理指標的有效融合,為整體財務機構、業務機構的協同工#提供統一的管理目標;其次在業務財務管理制度融合管理措施,主要通過相關約束激勵機制的制定,在有效溝通管理模式運行的基礎上,加大業務管理與財務管理人員的溝通交流。便于多種業務財務融合模式的開展為業務財務一體化工作進行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最后針對業務、財務系統分割導致的工作障礙,可利用計算機信息技術對內部系統進行全面優化整合,通過ERP系統的建立,將業務數據與財務數據進行統一管理。而通過統一系統平臺的構建,可以實現業務、財務數據的高效交互共享,為業務數據向財務數據的有效轉化提供有效的依據,進而提高整體企業經濟價值評估的效率。
總結
綜上所述,現階段企業財務管理過程中業務財務融合管理模式對于整體企業運營目標的實現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而財務信息時效性不佳、財務數據與業務數據契合度不足等問題,嚴重制約了業務、財務融合管理模式的有效進行。因此針對上述問題,在具體的管理過程中,企業可在創建業務財務融合管理團隊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財務業務全過程管理體系,結合相應的一體化業務財務信息跟蹤管理,為整體財務業務融合管理效力的充分發揮提供保障。
[1]秦小詩.企業財務管理中企業報表合并范圍及相關問題的探究[J].經濟研究導刊,2014(24):146-146.
[2]喬秀娟.企業財務管理中的業財融合問題探討[J].全國流通經濟,2017(19):45-46.
[3]李慧琴.對企業財務管理中業財融合的一些思考[J].全國流通經濟,2017(25):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