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婷
充分認識《物權法》的實施給企業帶來的重大影響,準確把握《物權法》的主要內容和基本精神,正確行使物權法律理念,不斷提高依法保護物權的能力和水平,切實維護好企業利益,是企業必須直面的課題。該文客觀分析了《物權法》頒布實施后對超高壓輸變電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產生的影響并提出了應對之策。
物權 法律影響
超高壓輸變電企業 生產經營
《物權法》因其調整各種動產與不動產的歸屬和利用關系,與電網建設、資產管理、電網運營等工作密切相關,它的頒布實施所帶來的影響是電力企業無法回避的。深入探討《物權法》實施對企業各項工作的影響,充分利用其創造的新環境、新方法,同時針對新法對電力企業帶來的挑戰提出應對之策,是電力企業必須直面的課題。
《物權法》對企業生產經營管理帶來的法律風險
(1)電網建設用地方面的法律風險
1.征用土地必須按照法定的程序進行
《物權法》實施后,在涉及農村集體所有土地的征用工作中,集體成員可能以未征求集體成員意見、損害集體成員合法權益為由,請求撤消集體經濟組織、村民委員會或其負責人做出的決定,從而導致征地協議面臨失效的風險。
2.征地費用方面的法律問題
《物權法》的相關規定雖然明確了征地費用的范圍,卻增加了“被征地農民的社會保障費用”、“被征收人的社會居住條件”兩項,并且對某些具體費用的支付標準和內容也不確定,如被征地農民的社會保障費用包括哪些內容以及如何保障被征收人的居住條件,這些問題都可能成為電網建設的法律風險因素。
(2)環境保護方面的法律風險
變電站、輸電線路相鄰的不動產所有人,將可能對電網建設帶來的電磁環境問題提出排除妨礙、損害賠償等請求,相關糾紛將會增加。實際上,近年來相鄰環境權問題和電磁影響問題已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問題。如果電力企業未及時按程序做好電磁環境影響評價,可能會形成較大的法律風險,今后因環境問題而導致的信訪、訴訟預計將會呈現上升趨勢。
(3)變電站相鄰關系方面的法律風險
《物權法》第九十二條規定“不動產權利人因用水、排水、通行、鋪設管線等利用相鄰不動產的,應當盡量避免對相鄰的不動產權利人造成損害;造成損害的,應當給予賠償。”可見,基于相鄰關系而利用他人不動產,會產生所謂的損害補償問題。這里之所以稱為“補償”而非“賠償”,在于此類損害的違法性已被豁免,而對由此給相關當事人帶來的損失,在物權法的框架內進行金錢的平衡。
目前企業所運行維護的變電站分散在湖北省各地,會涉及到與變電站相鄰權利人因環保、排水、道路使用等諸多問題,在處理這些相鄰關系問題時,我們必須與相關當事人耐心溝通,依法妥善地予以解決,否則很可能會導致矛盾升級,破壞電力企業的形象。
(4)資產權屬登記方面的法律風險
電網資產的狀況比較復雜,存在歷史上根據自維自建、工程貼費等政策形成的不動產,有關不動產中,有的因權屬不明未辦理登記,有的在設立或變更后未及時辦理登記,有的由于缺乏資金等原因,一直未辦理產權登記,有的不動產物權發生變更后未及時辦理產權過戶登記。由于不動產未經登記不發生效力,《物權法》實施后,上述問題如果不及時解決,電力企業可能面臨不能提供權屬證明或者異議人提出不動產異議登記等情形,從而可能產生大量糾紛或高額費用。同時,對于機動車等特殊動產,《物權法》采取登記對抗主義。企業擁有的機動車或曾經出賣的機動車,如果未及時辦理產權變更登記,存在部分機動車有車無籍和有籍無車等情形,一旦發生第三人對機動車原所有人或現占有人提起侵權之訴,企業可能會被判承擔相關法律責任。
從企業主要業務領域分析上述影響的應對之策
(1)輸電線路日常運行維護方面
1.樹障問題
線路通道內的樹障糾紛歷來是維護工作的難點,《物權法》出臺后沿線群眾更是據此強調其樹木所有者的屬性。當企業與樹障所有人討論樹木賠償時,由于沒有明確的賠償標準,樹障所有人向線路維護部門任意提高賠償金額。對此,我們應當區分樹木的不同情況進行處理:一是,對于線路在先、樹木在后的情形,依據物權法的相鄰關系原理,企業有權對構成威脅的樹障進行修剪或者砍伐,且無義務對該樹木所有者的損失予以賠償;二是,而對于線路通道內原有的樹木,若其生長高度已經對我們維護的電力線路設施安全構成威脅,企業也有權對該樹木進行修剪或者砍伐,但需依樹種、樹齡按其市場同類價格進行補償。對于構成威脅的樹障,情況緊急必須立即修剪、砍伐的,工作負責人應注意采取拍照、攝像等方式將該樹木修剪、砍伐前的狀態記錄下來,保存好相關證據。
2.房障問題
目前有一些距離在5米以外20米以內的房主以《電力法》中明確的電力設施保護區邊距為20米為理由,要求對其房屋進行搬遷和補償。對該類糾紛,應按下列方式處理:對線路邊距5米以外20米以內的新建房屋,企業也有權依法訴請法院強制拆除;對于該范圍內的原有房屋,相關法律法規并沒有規定必須予以拆除,企業也就無義務對該房屋進行搬遷和補償,對有關農民的該類無理要求我們沒有義務滿足。
3.環境保護問題
線路周邊有一些房主認為線路距離太近,存在電磁輻射,影響其身體健康,并以此為由要求搬遷。對于這類要求,企業一是要加強宣傳引導,向相關民眾宣傳工頻電場、工頻磁場不會對人體造成的科學知識,消除他們誤將工頻電場、工頻磁場混同為電磁波輻射的恐慌;二是對他們提出的搬遷房屋等無理要求不能妥協讓步,一旦他們因要求未被滿足而阻擾我們的線路運維工作,應明確告知他們的行為已經構成違法行為,并依法采取措施妥善解決。
4.青苗賠償問題
青苗賠償近年來逐漸成為企業進行線路檢修時的“頭疼事”。線路維護檢修必然會進入農田里,而這就可能給有關土地承包者造成損失,因此賠償在原則上是無異議的。但具體到賠付標準時,則無法協調,比如有的農民按腳印算1只腳印50元,若不給就無法干活,若照此標準,則賠償金額遠遠超過施工費。為此線路施工中經常被農民攔路、扣車、扣工具,并由此導致按工期完成檢修困難重重。農民經濟與維權意識猛漲,便利用自己的土地索要高價賠償金,而我公司由于利用了對方的土地,按道理也應當給予一定補償,只是對方的標準遠遠超出了其實際損失。對于上述農民提出的過分要求,企業不能滿足,線路運維工作造成的青苗損失只能按實際損失為限進行賠償,如果單獨依靠本單位的力量難以協調,還是要依靠當地政府、公安機關的力量妥善予以解決。
5.村間道路使用問題
近年來各地大力發展新農村道路建設,在為當地農村經濟帶來效益的同時,也極大地方便了我公司的施工車輛進入現場。但近期部分農村發生了阻路的情況,有的農民以修路時企業作為受益的使用單位未投入資金為由,拒絕企業使用修好的水泥或瀝青路,否則交費。
對于該類問題,應分為以下兩種情況處理:一是,對于村民沒有參與投資的道路,企業通過該路段時依法并無義務交納通行費用,村民無理阻攔我方車輛通過的,我方有權請當地公安機關協助處理;二是,對于村民參與投資的道路,如果企業車輛通過會對該路段造成損害,我方還是應對有關權利人給予適當補償,而對于我方車輛通過不可能造成損害的情況,我方有權不予交納通行費用。
(2)變電站日常運行維護方面
近年來,變電站周圍村民有以電磁輻射、排水等為由來變電站尋釁滋事,并在變電站周圍修建各種廠房,占用變電站進出道路,嚴重干擾了變電站正常運行維護工作。
對于村民提出的電磁輻射擔憂,要耐心予以解釋引導,可以變電站運行人員為證,向相關村民宣傳工頻電場、工頻磁場不會對人體造成的科學知識,消除他們的誤解和恐慌。對于以此為由尋釁滋事,干擾變電站正常運維工作的,要及時通知當地公安機關協助妥善處理。
在排水等相鄰關系問題的處理上,法律規定相鄰一方必須使用另一方的土地排水的,應當予以準許;但排水方應在必要限度內使用并采取適當的保護措施排水,如仍造成損失的,由排水行為受益方向受害方合理補償。相鄰一方可以采取其他合理的措施排水而未采取,向他方土地排水毀損或者可能毀損他方財產,他方要求致害人停止侵害、消除危險、恢復原狀、賠償損失的,法律予以支持。因此,變電站使用水排放,必須使用相關村民農田的,應采取適當的保護措施,如仍造成損失的,相關村民作為排水行為的受害方有權要求合理補償。
對于在變電站周圍修建廠房占用變電站進出道路的行為,由于我方的進出道路建設在前,相關當事人的廠房修建在后,依據物權法,我們有權予以制止,要求相關當事人停止侵害、消除危險、恢復原狀、賠償損失,合理合法的訴求法律將予以支持。
(3)電網建設方面
物權法實施后,征地補償有了更明確的法律規定,對于環境影響方面,也有條文涉及。企業在電網建設方面應做好以下工作:
1.對電網建設前期工作,要充分重視,爭取地方政府支持,落實有關支持性文件,按照國家法律和有關規定解決征收有關問題。認真細致的調查工程所在地現場及標準,在工程概算與可研估算中考慮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和個人住宅被征收者居住條件的合理費用留有余地。同時,要避免將補償款直接交給鄉鎮政府或者村委會的做法,應將有關補償款項交給政府,由政府將土地補償費支付給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并將地上附著物及青苗補償費直接支付給有關當事人。對有關農民土地承包經營權的補償款項也應直接交付農民本人。
2.涉及相鄰關系環保義務,要及時做好相關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工作,正確處理好法定程序與工程進度的關系,依照國家有關法律法規政策要求的程序循序漸進的予以推進,盡量避免采用先施工、后補手續或者邊施工、邊補手續的倒置程序,防范相關法律風險。同時,要處理好環境影響評價、水土保持監測等中介機構的關系,及時為有關單位提供項目前期資料。業務部門應主動就環評、水保工作明確責任,對交叉解決的問題進行細化,特別是當電網建設項目發生路徑、規模等事項變更時,應及時向政府有關部門提供資料,做好相關變更手續。項目實施中,監督建設單位嚴格按照環境影響評價、水土保持評價報告所提出的措施組織實施,做好相關工作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