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做好新時代西部地區意識形態工作,提升西部地區意識形態工作科學化水平,是推動西部地區打贏脫貧攻堅戰,確保西部地區與全國一道如期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征程的重要保障。
關鍵字:新時代;創新;西部地區意識形態工作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意識形態決定文化前進方向和發展道路”,“要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為我們做好新形勢下意識形態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意識形態工作是黨的一項極其重要的工作,關乎旗幟、關乎道路、關乎國家安全和社會政治穩定。特別是在我國西部地區,意識形態工作的重要性更加突顯,因為經濟的欠發達,人民群眾思想的稍顯落后,在一些地區和人群中一些非主流思想廣泛流傳,競相發展,擾亂人心,影響安定,嚴重威脅人民群眾的生活、思想文化的發展,嚴重影響和阻礙了西部地區的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當前,我國進入新時代,更要深刻認識到意識形態工作是黨和國家事業的一項極其重要的工作,做好新時代西部地區意識形態工作,提升西部地區意識形態工作科學化水平,促進多民族文化的繁榮發展,為西部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的安寧創造穩定的社會環境,形成有效的社會治理,是推動西部地區打贏脫貧攻堅戰確保西部地區與全國一道如期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征程的重要保障。
一、充分認識西部地區意識形態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西部地區意識形態工作關系到“一帶一路”戰略的深入實施
“一帶一路”國家戰略的深入開展不僅有利于加速我國與亞洲各國乃至歐洲國家的交通、貿易、金融的互聯互通,而且可以把廣大的西部地區推到開放的前沿,為深入推進西部經濟社會的發展增添新的活力,將西部地區打造成我國新的經濟增長極,形成西部發展新格局。但是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深入推進,相關各方在經濟活動,旅游、探親等涉外交往的日益增多,境外敵對勢力把邊境地區作為其滲透、顛覆活動的主要陣地和跳板,加緊在意識形態領域進行分裂滲透,一些腐朽的、反動的丑惡的東西不時在“一帶一路”的西部前沿傳播和蔓延,導致意識形態工作在西部地區面臨十分嚴峻的挑戰。因此,新時代要進一步深化對西部地區意識形態工作的認識,不斷提升西部地區意識形態工作科學化水平,擠壓非主流思想的發展空間、鏟除非主流思想滋生土壤,提高群眾認知和辨別能力,從而為西部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的安寧創造穩定的社會政治環境,突出西部地區比較優勢,助力推進“一帶一路”國家戰略更有效的實施。
2.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期西部地區意識形態工作的重要性更加突顯
當前,我國正處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決勝階段,也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勝階段,西部地區是這一階段的關鍵環節。我國經過近40年的改革開放和社會經濟的全面發展,改革開到的前沿陣地東部和沿海地區社會經濟的發展快速且相對全面,人民的生活水平、思想觀念和商品意識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但中部和西部地區的發展卻相對滯后,尤其在西部地區特別是廣大西部農村地區。由于自然和歷史的原因,西部這片廣褒的土地、這條亮麗的風景,經濟和社會發展卻明顯滯后,多數仍是自給自足的小農生活,經濟欠發達,人流、信息流不夠快,群眾富裕程度不高,總體文化水平偏低,社會管理基層基礎薄弱,人民群眾的思想封閉保守落后,“神權”思想根深蒂固,封建迷信盛行,這些都給非主流思想的發展和蔓延提供了機會。有些組織披著“真、善、美”等華麗外衣乘虛而入,打著“救世主”、“有病不求醫,信主就能行”等旗號蠱惑群眾,并在一些地區和人群中廣泛傳授,擾亂人心,嚴重影響安定,嚴重威脅人民群眾的生活、思想文化的發展,一些非主流思想已經成為嚴重影響西部地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破壞性力量。因此,必須要高度重視西部地區意識形態工作突出其重要性,從而推動西部地區打贏脫貧攻堅戰確保西部地區與全國一道如期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征程。
二、新時代發展西部地區意識形態工作面臨的新挑戰
1.西部地區意識形態工作基層組織不健全,不完善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為各級政府意識形態工作帶來了新的課題,提出了適應新形勢和新任務的要求。在西部一些地方雖然將意識形態工作延伸到了鎮村、社區、企業、學校等最基層的社會單元但其發揮作用不足;一些地方意識形態領域工作隊伍文化素質相對較低,法律意識不強、認識不足等問題仍不同程度存在。
2.西部地區貧窮落后、基層宣傳基礎薄弱
貧窮落后往往與疾病、愚昧、災禍如影相隨,而這些社會現象正是非主流賴以滋生和發展的土壤。西部貧窮落后地區多交通不便,信息閉塞,這些地方雖然也在不斷開展大范圍、多層次的各種宣傳教育活動,但由于西部地區基層各類基礎的薄弱,服務基層文化建設不足和群眾文化活動欠豐富。
3.“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對西部地區意識形態工作教出更高要求
互聯網作為一種新業態,以其其特的方式和內容,從空間和時間上改變了傳統信息交流手段。微信平臺、手機、網站、論壇等互聯網平臺使不良信息的散布手段升級,從而使信息更加難以監控、更加難以捕捉。如何快速適應這種社會變化,在“互聯網+”背景下及時、快速的捕捉信息,并進行科學分析信息,準確掌握人們的思想動態,將很大程度上影響意識形態工作的及時性、針對性。互聯網技術的不斷更新,使得傳統的意識形態工作方式、手段面臨著空前的挑戰。
三、新時代創新發展西部地區意識形態工作的對策建議
1.新時代創新發展西部地區意識形態工作,必須深刻領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精神實質和豐富內涵,堅持以這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為引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進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的強大思想武器和行動指南。意識形態工作是黨和國家事業的一項極其重要的工作,做好新時代意識形態工作,就必須深刻領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精神實質和豐富內涵,在西部地區意識形態工作中必須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在思想認識上有新高度,不斷開創西部地區意識形態工作新局面。要從維護國家整體安全特別是政權安全和鞏固黨的執政基礎、確保國家長治久安的高度,深刻認識“四個偉大”的內在邏輯,深入審視和準確定位新時代西部地區反邪教工作,切實增強政治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正確研判當前新時代西部地區意識形態工作新形勢,增強憂患意識,不斷增強做好西部意識形態工作的決心和信心,堅定不移地推進意識形態工作不斷開創新局面。
2.新時代創新發展西部地區意識形態工作,必須夯實西部地區意識形態工作基礎,不斷創新意識形態工作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加強西部地區基層意識形態工作體系建設,是有效發揮基層各宣傳力量在西部地區意識形態工作中的作用的組織保證。一是加強西部地區意識形態工作各級領導組織、宣傳隊伍、文化協會、志愿者隊伍的建設,逐步建立起各級領導組織、宣傳隊伍、文化協會、志愿者隊伍幾方方聯動。二是加快適應新時代信息社會,努力提高意識形態工作隊伍中各類人員的信息素養,進一步加強網上管理監控和輿情分析,豐富意識形態工作的宣傳形式和方法,與西部各地區實際相結合,既要充分利用好傳統的電視、報紙、板報、畫廊等傳統媒體,也要有效應用新型社交型、互聯網等新型媒介,創新網絡內容建設,把提升網上正面宣傳流量和水平作為主攻方向,最大限度壯大網上正能量,不斷增強宣傳效果,提倡資源共享,廣泛推陳出新。三是強化全民意識,針對不同行業、不同人群、不同的關注點、接收點,把崇尚科學、反對迷信、反對邪教與科普工作結合起來,把網絡、手機等信息傳播方式建設與反邪教陣地結合起來,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防范意識提高識別、防范的能力,積極營造和諧的社會氛圍。
3.強化“德治”與“法治”相結合,進一步創新西部地區意識形態工作理念,形成治理體制新格局。意識形態問題不僅關系到社會問題和政治問題,同時也是一個法律問題和社會治理問題。要構建現代治理模式、倡導法治思維、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引導干部群眾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堅定信仰者、積極傳播者、模范踐行者。。就必須將堅持“法治”與“德治”相結合,使法治和德治在我國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中相互補充、相互促進,將“德治”與“法治”結合貫穿于西部地區反邪教工作中,形成新時代西部地區治理邪教問題的新導向。一方面通過踐行和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貫穿、結合、融入上下功夫,塑造和引領社會成員的道德規范,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一步增強文化自信,提升文化軟實力,抵制西方強勢文化沖擊,保持文化獨立性,形成積極、向上的社會氛圍從而凝聚社會力量。另一方面要在全面推進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中以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反對和治理邪教,堅決樹立法律至上的原則,基層意識形態工作者必須要做到心中有法,提升意識形態工作隊伍的法律素養和群眾工作能力,全面提升基層意識形態工作的動力與活力。通過“德治”與“法治”的結合將意識形態工作納入西部地區基層治理體系,以滿足新形勢下對西部地區意識形態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不斷提升基層治理效能,實現將問題解決在基層,逐步形成共管共治、常態長效的西部地區意識形態工作新格局。
作者簡介:
王湘萍(1977--)女,金昌市委黨校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