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為底蘊深厚、氛圍寬松、簡單易學的民間游戲,在發展孩子想像力與創造力方面有很強的作用。本文在實踐的基礎上從幼兒身體發育出發,對民間游戲在幼兒身體生長發育中的價值進行探析,引起重視。
關鍵詞:民間游戲;生長發育;增強體質;身心發展;消耗體能
“馬蘭花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當這熟悉的歌謠再次響起,仿佛又把我們帶回了童年時代。抓石子、打沙包、摸瞎子……總之,那里有我們太多美好的回憶。而今,我們所熟悉的民間游戲已被電動玩具,游樂場所這些高檔玩具所代替。我們作為具備新理念的幼兒教師,怎樣把我們所熟識的,有價值的民間游戲融入孩子們的生活,讓新時代的兒童也來感受民間游戲的快樂呢?于是,我們專門針對“民間游戲在幼兒身體生長發育中的價值”這一課題進行研究 。
在民間就流傳著許多小游戲 ,這些游戲有著濃厚的趣味性,廣泛的地區性和獨特的民族性。不少人認為,玩民間游戲太土氣、太落后,這是對民間游戲的曲解。民間游戲是民族傳統,也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正如文藝界通俗歌曲、迪斯科代替不了“民族風”一樣,我們幼教界也應遵循“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的原則,挖掘民間游戲的精華為培養幼兒所用,民間游戲在幼兒園大有用武之地。
可不是,當今社會家長們不惜重金為子女購買各種高檔玩具:聲控、電控、電子等技術玩具,在這種電子游戲的世界里,幼兒雖然獲得了廣泛的信息,但更多的是給孩子們帶來的負面效應:幼兒的想象力、創造力發展受到限制;幼兒的積極主動性不能充分發揮;缺少了在多維的人際關系中成長的環境;缺乏鍛煉,身體素質越來越差。而如今的孩子恰恰需要一個健康的體魄,因為他們長大后面臨的是激烈的社會競爭,工作、學習、精神壓力都很重,沒有一個強健的體魄怎么來融入社會、參與競爭呢?
幼兒期是身體生長發育的關鍵時期,由于身心發育尚未完善,對各種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的適應能力差,對疾病的抵抗力較弱。因此,鍛煉幼兒健康的體魄,為他們奠定良好的體質基礎,不僅關系到他們現時的健康成長,還會對他們一生的健康產生持續的影響。在實踐的過程中,我們認為民間游戲增強幼兒體質的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民間游戲在自然環境中進行,有助于增強幼兒身體素質
陽光、空氣是自然環境中不可缺少的因素。新鮮空氣中有充足的氧和負離子,能促進新陳代謝,使幼兒的呼吸系統和心血管的功能得以提高,孩子們感冒咳嗽的少了,免疫力增強了;空氣的流動、壓力、溫度和濕度對幼兒產生刺激,達到鍛煉身體的目的;陽光的照射對幼兒的生長發育有很大影響,尤其是陽光中的紅外線和紫外線,具有殺菌作用,紫外線還能促使維生素D的正常吸收,促使骨和軟骨的骨化和正常生長,起到預防佝僂病的作用。
由于幼兒受年齡、性別、興趣愛好不同的限制,其喜歡的游戲也各不相同。于是,在戶外活動的時間我們讓孩子們自由選擇游戲內容和游戲伙伴,例如:我們小時候流傳的“打寶”、“彈珠”、“夾彈子”等游戲,受到男孩子們的喜歡。特別是“打寶”的游戲,幾張硬紙殼剪成圓片片(現在可用幼兒喜歡超人牌),一面有圖案,另一面是空白的,玩法是輪流著看誰的巴掌一次就能把紙片翻過來。此游戲孩子三五成群一玩就是個把小時,百玩不厭。調查中發現,孩子們有的是喜歡好看的圖案,有的是喜歡扇的動作和發出的聲音,更多的是喜歡好勝,符合學前兒童的競爭心理。 女孩子們則喜歡“跳皮筋”、“跳格子”、“撿石子”等游戲,因為這些游戲可以邊說兒歌邊跳,玩法上從易到難,提高了玩的興趣。邊說邊跳則可以鍛煉跳的動作和節奏感,玩得快樂。此外,玩沙、玩水、玩膠泥,更是男孩、女孩都喜歡的。
為了讓幼兒有一個健康的體魄,每天除了在固定的主題活動、戶外活動時間進行各種民間游戲外,我們還充分利用各種零散間隙時間。如幼兒來園后、離園前、飯后、課間時有許多零散時間,可選擇些不受時間、場地限制,玩具攜帶方便,便于收攏的游戲,穿插在零散的時間進行。如“翻繩”、“找東南西北”、“手指游戲”、“石頭、剪子、布”等,使幼兒一日生活中減少排隊、等待時間,使環節過渡自然,管而不死,活而不亂由于孩子們的興趣不同。
二、民間游戲種類繁多,有助于幼兒身心健康、和諧發展
1.促進幼兒動作的發展
民間游戲大都可以促進幼兒走、跑、跳、投擲、平衡、鉆爬等大肌肉動作。“跳繩”、“跳皮筋”、“跳格子”、“荷花荷花幾時開”等游戲都可以發展跑、跳、投、躲閃等動作,可增強幼兒各器官的生理機能。例如:奔跑可增加心肌收縮力,使脈搏輸出量增加,促進幼兒心血管的正常發育。“抓籽”、“彈球”、“跳格子”等是發展手的小肌肉群和手眼配合協調,使幼兒的手、腳動作靈活協調。這些活動不僅促進了幼兒骨骼肌肉的發育,鍛煉了他們的運動技能和技巧,也有利于內臟和神經系統的發育。
2.促進語言表達能力的提高
語言本身是一種概括化的符號,是代表一類事物的象征。幼兒不是簡單的學習語言,而是學習用組合的方式把語言作為思想和行動的工具。民間游戲提供了語言表達的環境。游戲中同伴的交流迫使他們相互表白,逐漸學會了表達,豐富了詞匯。而且游戲中的兒歌趣味性強,有節奏性,朗朗上口。如游戲“炒黃豆”,兩個幼兒在游戲的同時用語言表達“炒、炒、炒黃豆,噼嚦吧啦翻跟頭”。兩人邊念兒歌邊拍手,使他們心情愉快,增進了同伴間的情感交流。 又如游戲“頂鍋蓋”,可以四五成群把手頂在“鍋蓋”(手掌)下一起念“頂鍋蓋玩,炒油菜,辣椒辣了不要怪”,兒歌念完后“鍋蓋”抓到誰的手,就由誰說出一道菜的名稱。此活動深得孩子們喜愛,活動的氣氛更是熱鬧極了。
3.可以幫助幼兒擺脫自我中心
游戲的規則幫助幼兒擺脫自我中心,向社會合作發展。每個游戲的規則是每個幼兒必須遵守的。游戲對幼兒的誘惑,會使他們控制自己的行為而遵守規則,也讓幼兒從新的角度看問題。這樣,幼兒在與同伴游戲中掌握了規則,從而形成人際協調的合作關系。例如:游戲“城門幾丈高”,它的規則是,每個幼兒邊念兒歌邊一個一個從“城門”下鉆過。但是,頑皮的幼兒難以遵守,老師請幼兒講講游戲的規則。頑皮的孩子為了能再次參加游戲而只能遵守游戲規則。游戲的規則,有的是明顯的規則,有的是隱藏的規則,幼兒必須按照規則控制自己的行為,學會用規則協調關系。游戲的興趣使幼兒愉快的服從游戲規則,約束自己。使幼兒在游戲中學會與人交往、商討、謙讓、解決糾紛、 遵守規則等社會行為,可以彌補獨生子女家庭中缺少同齡伙伴的不足。
三、民間游戲的開展,有助于消耗幼兒體能,增強幼兒的食欲
民間游戲的開展,消耗了幼兒的體能,可以增加幼兒的食欲,促進了消化系統的發育。自從我們開展民間游戲后,孩子們的運動量加強了。因為民間游戲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練習跑、跳等基本動作的游戲,再加上孩子們從室內來到室外,活動范圍寬闊了,自然增加了運動量,消耗了幼兒的體能,使機體產生饑餓感,孩子們吃起飯來也就有滋有味,不用老師家長催促,吃得干干凈凈。也正是由于孩子們玩民間游戲后產生的旺盛食欲,使食物被充分的消化吸收,促進了消化系統的發育。自此,孩子們吃得下,睡得著,身體越長越棒。
在民間游戲的實踐過程中,我們發現幼兒在游戲中相互交往,他們逐漸懂得了什么是正確的,什么是錯誤的,什么是丑惡的,什么是美好的。幼兒在游戲中,與同伴交往,幼兒才能真正體會到自己是集體中的一員,學會站在他人立場上看自己,意識到自己和他人的關系,逐漸學會服從人們之間關系的準則,而克服自我中心,以形成適應社會需要的社會性行為。我們更深切地感受到它是增強幼兒體質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孩子們健康成長的良好伴侶。愿我們的一點實踐經驗帶給您一點啟發,愿我們的民間游戲之花越開越美,愿我們的孩子健康成長。
作者簡介:
張茹(1982--)女,陜西西安人,西安市東城第一幼兒園一印分園二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