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炯
摘 要:古舊書畫的修復,多是由于年代久遠或是保存不善,而出現了受潮變形、發霉、腐朽,或是蟲、鼠啃咬,甚至是斷裂,殘損等問題,已經影響到古舊書畫的觀賞和保存,為了延長古舊書畫的壽命兒必須對其進行保護修復。在經過清洗,揭裱,修補,全色,恢復裝裱等步驟對殘破書畫保護修復后,使書畫能夠繼續保存下去,讓它能再次展現在詩人面前。
關鍵詞:古舊書畫修復;修補殘破;補全顏色
古舊書畫的修復,多是由于年代久遠或是保存不善,而出現了受潮變形、發霉、腐朽,或是蟲、鼠啃咬,甚至是斷裂,殘損等問題,已經影響到古舊書畫的觀賞和保存,為了延長古舊書畫的壽命兒必須對其進行保護修復。
例如這幅《傅山 書法軸》(如圖一),紙質畫芯,由于保存不當,使得畫芯老化破碎殘缺,后來收藏者怕碎片丟失,在畫芯背面用報紙粘聯,更加重了畫芯的酸化程度,使畫芯變得更為脆弱。為了更好的讓這幅作品保存下去,現在急需要對它實施搶救性保護修復。
傅山是明清之際道家思想家、書法家、醫學家。初名鼎臣,字青竹,改字青主,又有真山、濁翁、石人等別名,漢族,山西太原人。傅山出身于書法世家,少年時便由鐘繇小楷入門,后從顏真卿大楷出道,行書學“二王”草書追摹張旭、懷素。篆、隸學秦漢,而頗見意味,他在書法上成就最高的是行草書,尤其是他的連綿狂草,是中國書法史上 的一座高峰。有評價其線條之流美,氣韻之生動,不減張芝;筆致奇逸狂放則可以比肩“二王”;連綿氣貫、浩蕩感激,已超越了張旭、懷素;用筆圓勁爽峻,為黃山谷、米南宮所不及。傅山草書蕩逸神超,豪邁不羈,最為殊觀。
此次修復的這幅《傅山 書法軸》是傅山中晚期的作品,他的保存是對傅山書法藝術價值及其歷史價值的研究都具有重要意義。
一、書畫現狀分析
為了讓這幅傅山的作品能夠更好的保存下去,必須根究書畫現狀進行病害分析,然后做出嚴謹的修復方案才能有條不紊的進行后面的修復步驟。
從這幅書畫的現狀可以看出,由于保存不當,而造成裱工老化殘損,畫芯支離破碎,局部出現不同面積的缺失。甚至書法筆跡也村存在不同程度的殘缺。畫芯被重度污染,有些部位的變色情況比較嚴重。整體酸化老化,紙張強度減弱。整體書畫處于瀕危狀態(見圖一)。
二、傅山書法軸的修復要點和難點
根據這幅傅山書法軸的現狀分析做出了具體的修復方案。修復過程中的重點步驟就是:拼接,清洗,揭裱,修補,全色接筆。
1.拼接
由于畫面已經是支離破碎的狀態,所以為了防止一些碎片在清洗時丟失,要先把這些碎片進行一個整體的拼接。碎片酸化后變得酥脆,輕壓即碎,因此需要先將其噴潮。待其柔軟后,像做拼圖一樣進行拼填。對于一些顏色相同且沒有什么特征的碎片則需要耐心比對,根據每一個碎片上下左右的輪廓找到它原本的位置并固定。
2.清洗
對于畫面污染嚴重的書畫來說,清洗不是為了讓其一塵不染,而是要修舊如舊,既要保持它的古舊氣息還要盡量去除污漬,使畫面顏色達到和諧統一的效果。
清洗畫心時,要先裁去多余綾料,剔除蠅屎等固體污染物后將畫芯展平潮潤,用80℃以上的溫開水淋洗,持排筆擠壓畫面,以排除污水。由于傅山書法軸畫心殘損嚴重,防止淋洗時把碎片沖開和能更徹底的進行清洗,可用白毛巾覆蓋,再淋上開水,多悶一會兒再擠出污水,然后再將臟水用毛巾擠出吸干。對于污染嚴重的部分要反復清洗幾次,直至擠出水的顏色由渾黃變成清淡。
由于傅山書法軸畫心已經老化,其紙質纖維已經很脆弱了,所以對于一些頑固污漬的清洗要適可而止。萬不可為了追求完美而使用藥物除污對其紙質纖維進行深度破壞。
3.揭裱
傅山書法軸在清洗后需要吸附老絹或化纖紙,以固定其位置,再翻身排平,從一角開始慢慢揭裱。
古人云:“書畫性命全關于揭。”可見揭裱是關乎書畫修復成敗的重要步驟。對于傅山書畫軸的畫芯破碎嚴重,原覆背也殘破,薄厚不均。因此在揭裱時要注意覆背與命紙,命紙與畫芯的區分,在揭,搓,摩的時候,不可揭的太苦,以免“揭晃”傷及畫芯,畫芯薄厚不均而使作品失神;也不可揭的太輕,留下的舊紙經過多次水洗,恐以后有脫漿的后患。所以揭裱要恰到好處,既要干凈的揭掉命紙還要保證畫芯的完整。
4.修補
揭完原命紙,用選好的補料宣紙重新托畫芯。然后進行隱補。
修補畫芯,補料的篩選是很重要的。此次選用了與畫芯紙張薄厚相同,簾紋相似的宣紙作為補料。選配好補料之后根據畫心的顏色染配托紙和補紙。染色標準是略淺與畫芯,太淺會影響畫面的是神采,給全色帶來一定難度。如果顏色太重則會使畫面變得沉悶,更不宜全色。因此確定顏色很重要,待畫心清洗后,選取顏色最淺處將其揭起一角,晾干。晾干后的顏色就可作為染色的依據。
由于畫芯殘破嚴重,所以在正面進行刮口后背面采用整托出水局再隱補的方法進行修補(如圖二)。大面積殘破的地方用宣紙刮斜口進行隱補。斷裂的地方則帖折條。
5.全色
全色之前先“打膠礬”,用明膠和膠礬調兌膠礬水,均勻刷在畫芯背面,晾干,繃平。從而使著色不暈不花,便于全色。
根據修舊如舊的原則,既要全出舊色還要有所區分。整體看,顏色和諧不突兀;局部看,顏色略淺一度。但是對于顏色對比加大的局部,應根究周邊的顏色不同的色彩傾向進行調色的調整做到緩和過度(如圖三)。
對于書畫作品,尤其是書法作品,即使是同一個畫家寫的同一字,每次寫作時心情不同,寫出來的字也不同。 因此對于有筆觸缺失的,要尊重歷史做有根據的接筆。在沒有影像依據的情況下,對于大的筆墨空白則寧可空著也不可臆造。
一般全色時,都講究用干筆補色,是為了更好控制顏色的干濕變化,并且顏色不暈,還可防止出現黑圈。但是對于大面積的全色,用干筆則不免費工費時,若是命紙不平或表面粗糙還容易“全花”。所以對于大面積的全色可用在畫芯周圍先用宣紙隔開點縫隙,再大筆或板刷進行大面積補色,待顏色補好干透,再用干筆修補邊緣銜接處以做好顏色的過度。這樣既節省了時間,又保證了大面積顏色的統一(如圖四)。
最后,還原裝裱。讓它已完整的形象再次展示在世人的面前(如圖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