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云
隨著目前互聯網科技及金融創新的步伐越來越快,傳統的以銀行業為主體的金融業逐漸發生著深刻的變革,互聯網金融迅速崛起,以其快捷便利性和高收益性而受到人們的青睞。但目前我國對于互聯網金融的定位及法律規制都過于刑事化和簡單億,暴露出存在法律監管及保障制度的缺乏、安全和市場風險方面的問題。為此,需要建立有針對性、有體系的法律保障制度。
互聯網金融 融資風險 法律保障
伴隨著互聯網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近年來社會各界對互聯網金融平臺的投融資行為關注度不斷攀升,傳統的以銀行為主體的金融行業面對互聯網金融的嚴峻挑戰,從支付寶、P2P、眾籌到互聯網電子貨幣等等,我國互聯網金融產業格局已初步形成。據截止2017年末數據顯示,網上銀行交易達1171.72億筆,同比增長37.86%;交易金額達1725.38萬億元,同比增長32.77%;網上銀行個人客戶達14.31億戶,同比增長17.32%。由此帶來的金融市場秩序混亂以及經濟詐騙層出不窮。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對互聯網金融平臺各項行為進行規范和管理,維護社會穩定、降低法律風險,成為相關工作人員的工作重點之一。
互聯網金融行業面臨的法律風險
(1)存在嚴重非法集資和高利貸
按照中國人民銀行、銀監會的相關文件,P2P網貸被界定為民間借貸,是民間借貸的網絡化體現。但P2P網貸的投資者眾多,根據我國刑法及相關法律的規定,極容易突破非法集資罪的上限(包括數額及人數)。以2017年判決的e租寶為例,是“鈺誠系”下屬的金易融(北京)網絡科技有限公司運營的網絡平臺。2014年2月,鈺誠集團收購了這家公司,并對其運營的網絡平臺進行改造。2014年7月,鈺誠集團將改造后的平臺命名e租寶”,打著“網絡金融”的旗號上線運營。“鈺誠系”相關犯罪嫌疑人以高額利息為誘餌,虛構融資租賃項目,持續采用借新還舊、自我擔保等方式大量非法吸收公眾資金,累計交易發生額達700多億元。據稱e租寶實際吸收資金500余億元,涉及投資人約90萬名。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地域廣泛,擴大了融資范圍及規模,一旦發生風險,涉案資金金額巨大、受害人眾多,給案件偵破、社會穩定都帶來極大的負面影響。
(2)存在潛在洗錢風險
近年來第三方支付平臺的用戶指數級增長,業務量巨大。據中國人民銀行報告,截止2017年末,移動支付業務375.52億筆,金額202.93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46.06%和28.80%。第三方支付平臺以方便快捷的優勢突破了地域的限制,但其審核用戶主體資格的程度遠遠達不到銀行的程度。在第三方支付平臺上只要本人姓名和銀行卡開戶信息一致即可綁定銀行卡進行快捷支付,而在銀行柜臺辦理大額現金業務或轉賬業務時,則需要本人持身份證與銀行卡信息一致。在移動支付時,作為后臺的支付企業很難核實實際操作人是誰,不法分子利用這個特點很容易進行違法犯罪活動。
互聯網金融行業法律風險的防范措施
(1)加強互聯網金融行業的監管,實施市場準人及退出機制
如今在互聯網金融不斷沖擊的環境下,在法律安全保障方面,需要將互聯網監管與傳統金融行業的監管結合起來。目前我國在該領域當中的市場準人及退出機制還有待完善,傳統銀行以及其他金融機構已經對準人及退出機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筆者認為針對互聯網金融行業容易產生的非法集資、洗錢、詐騙、信息泄露的問題,首先需要提高互聯網金融中的第三方支付許可、中間業務許可等準入門檻,對類似平臺網站建立的標準進行相應的優化及升級,此外對P2P融資平臺的資金去向加強監管,避免非法集資。即在互聯網金融平臺的選擇方面,不僅需要考慮互聯網金融平臺的投資回報收益,更重要的是需要將其信譽度、可靠性及風險控制作為主要的參考目標。同時,法律完善監管的前提下需要鼓勵互聯網金融行業積極發展,為其失敗設置退出機制即使保護其發展的有力武器。一方面,保證互聯網金融企業能夠安全的退出互聯網金融市場,為其后積累經驗;另一方面也要保障作為普通投資者的合法權益,維護正常的金融秩序。
(2)建立互聯網金融的征信制度,嚴厲打擊各種違法犯罪行為
我國在互聯網金融行業領域方面起步較晚,相關于某些發達國家,我國在這一領域的征信制度還未能全面有效的建立起來,大部分地區的互聯網金融平臺雖然建立了與有一定資質、實力的擔保機構相互合作和管理,如重慶地區出現的“隆金寶”、“金保寶”等平臺;此外還建立了非官方的部分區域、部分企業間的征信互查,但是從其實際的應用和狀況來看,仍然缺乏強有力的法律支持、政府監管,不僅容易導致各參與方的利益受損,給社會穩定帶來較大的負面影響。
因此積極探索新型的互聯網金融體制,結合互聯網金融模式的網絡開放性,不僅相關互聯網金融企業需要建立征信制度,在國家層面也急需建立一套比較完善的征信制度,促使監管部門的監管范圍實現商業銀行、網絡電商、實時通信及互聯網金融行業的全覆蓋及全面評估,宏觀數據更加能反映真實情況,降低互聯網金融平臺各參與方包括投融資主體等經濟風險。
總結
綜上所述,互聯網金融是信息時代的經濟產物,在給公眾的經濟生活帶來了方便、優質和細化的金融服務的同時,也帶來了各種各樣的金融風險和網絡風險。因此,我們要加強監管力度,建立和健全互聯網金融的法律體系,建立互聯網金融的安全防護體系,推動互聯網與金融加速融合,提高金融資源配置效率,為互聯網金融的創新和發展,營造一個和諧健康的經濟環境。
[1]李明.制度安排下PPP公共體育服務項目國家治理的實施路徑一基于投融資政策與風險視角中國體育科技,2017,53( 04)
[2]蔡麗麗.互聯網金融三方主體涉罪行為刑法規制問題研究.浙江工商大學,2017
[3]羅真怡,杜家豪,胡艾琳等.互聯網金融平臺管理者如何規避風險經濟師,2016,7( 32-34)
[4]鄭秋霞.基于第三方支付的金融創新與金融風險研究金融事務,2012,3( 9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