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君
進入“十三五”期間,國家對數字出皈的政策支持,為數字出版產業創造了可持續發展的良好環境,同時在互聯網的推動下,科技與出版的融合不斷加深,技術的進步也支撐著數字出版業務的發展。在此背景下,2016年,我國數字出版產業總收入已達5,720.85億元。財務管理作為現代企業管理的核心之一,也是企業規避和應對風險的重要手段。出版企業想要在這場數字出版行業變革中獲得生存空間,必須重視財務管理。但從數字出版業務發展的這些年來看,出版企業的財務管理仍然存在許多問題,諸如在對待數字出版業務時的觀念傳統,風險意識薄弱,財務管理未能適用新業務開展,財務管理人員奇缺等等。這些問題影響和制約著數字出版業務的發展,也制約著出版企業的整體變革和產業調整。本文從研究數字出版業務財務管理的原因和目的切入,分析出版企業的目前的財務管理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并嘗試提出改進建議和對策。以求能改進財務管理的現狀,使財務管理能夠真正成為數字出版業務乃至整個出版企的基礎和支撐,從而保證出版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下生存并發展。
數字出版 財務管理 風險規避
引言
近幾年,隨著互聯網和出版技術的發展和受眾閱讀習慣的變化,數字出版業務蓬勃發展。2016年3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明確提出“加快發展網絡視聽、移動多媒體、數字出版、動漫游戲等新興產業”?!?016-2017中國數字出版產業年度報告》數據顯示,我國數字出版業務整體收入持續增長。2016年我國數字出版產業總收入5,720.85億元,比2015年增長29.9%。其中互聯網廣告收入約2,902億元,移動出版的收入約1,399億元,在線教育收入251億元,電子書收入52億元,互聯網期刊收入17.5億元,數字報紙收入9億元。數字出版產業規模擴大,離不開政策的引導和扶持。
(1)研究數字出版業務財務管理的原因
隨著技術進步和互聯網發展,數字出版業務方興未艾。各出版企業已經在探索實踐中找尋自身在新環境下的定位,各出版集團紛紛成立數字出版中心或者數字出版公司,教育出版、專業出版等領域的轉型升級已取得較大突破,融合發展態勢已顯現,以“知識服務”為標簽的數字化產品及服務平臺不斷涌現。自2008年首家國家數字出版基地掛牌以來,迄今為止全國已出現數十家國家級數字出版基地,產業規模不斷擴大,集聚效應日益凸顯。十多年的實踐發展標明了,傳統出版業務向數字出版業務發展已是大勢所趨。
財務管理作為現代企業管理的核心之一,是企業管理的科學依據,也是企業管理決策的重要導向。同時財務管理也是企業規避和應對風險的重要手段。出版企業想要在這場數字出版行業變革中轉型成功,并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獲得生存空間,財務管理充當著關鍵角色。
(2)研究數字出版業務財務管理的目的
1.應對更復雜的業務結構
數字出版業務是未來出版行業的發展趨勢,傳統出版企業向數字化轉型早已成為共識。數字出版業務與傳統業務相比,在形態載體、傳播方式到商業形式上都有著根本區別。面對更加復雜的業務結構、生產和營銷環節,出版企業在生產方式、流通方式、營銷方式上都應該積極探索新手段、尋找新方向,并對生產和營銷環節的風險進行防范和規避。因此,掌握科學先進的財務管理至關重要。財務管理水平的高低,決定了出版單位能否合理開展財務規劃,能否對項目進行精確的財務預測。財務管理水平的高低,也決定了出版單位的風險應對能力,以及能否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擁有立足之地。
2.提升資源整合能力,優化產權結構
數字出版業務的快速發展,帶動了出版行業業務格局的變動,使得出版行業整體規模擴大。同時,也引起了市場上資本的關注和興趣。中國移動、阿里巴巴、百度等資本巨頭早已割據數字出版的終端市場,并悄然向產業鏈上游延伸,滲入內容環節。中國出版集團等大型出版企業紛紛將數字出版業務獨立出來,成立專門的數字出版公司,并通過尋找戰略投資者等方式獲取資本支持。
財務管理能夠加強出版企業資本運作的能力,增加與金融機構的合作融合。一方面,融資管理能夠解決出版企業的資金短缺的困境,引導出版企業采取多渠道融資,優化資本結構,降低融資成本,為出版企業的轉型升級提供充足的資金來源。另一方面,投資管理能夠提升企業的資源整合能力,增強市場競爭力??茖W的投資管理可以幫助出版企業分析投資環境,確定投資規模。從而確保出版企業走上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3.增強出版企業應對風險能力
數字出版業務使出版產業競爭加劇,產業結構更加多元化,使出版企業面對的經營風險更加多樣,風險不確定性增加。且數字出版作為獨立業務,涵蓋數字內容、平臺建設、渠道建設、技術支持和終端等全過程,涉及出版、數字傳播和電子商務等眾多領域,風險因素眾多。因此數字出版業務面臨的風險較傳統業務更為復雜,比如資金風險、技術風險、市場風險、法律風險等。
優秀的風險管理可以幫助出版企業識別各類風險,并對風險進行分析、評估,通過回避、承受、轉移、分擔等風險應對方法,以求可以增強出版企業的風險應對能力。
目前數字出版業務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
(1)財務管理觀念傳統
出版企業屬于知識密集型產業,對業務部門的倚重是行業傳統。因此出版企業的財務部門長期以來多偏重服務職能,管理者更看中財務部門的基礎財務工作,譬如財務數據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及時性。這些都導致財務部門在出版企業中話語權的缺失或軟弱。即便是數字出版業務的出現與發展,也未能引起管理者的足夠重視。如在財務核算上,數字出版業務的產品形態多樣化,多為軟件產品、數字產品等,數字出版物因采購版權或使用權導致前期成本高,但在后期生產與銷售環節邊際成本非常低。因此按傳統產品進行財務核算,導致數字出版產品的成本費用不準確。
目前,很多出版企業將數字出版業務理解是現有業務的拓展或延伸,更多關注聚焦在內容和技術上,將數字出版業務定位于項目制,而非產業化。這導致管理者忽視了財務管理中的投資管理、融資管理、收益分配管理等作用,并且對風險控制等方面重視不夠。
(2)財務管理能力待提升
早在2010年,新聞出版總署《關于加快我國數字出版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中就提出“到2020年,傳統出版單位基本完成數字化轉型,其數字化產品和服務的運營份額在總份額中占有明顯優勢”的目標。無論是大型出版集團還是中小型出版社,要想發展數字出版業務,均迫切需要資本運作獲取資金。得不到充足的資金保障,數字出版業務就可能無法啟動或是失敗。
此外,為使數字出版的生產力得以釋放,真正形成產業化,出版企業也必須進行投資管理。財務管理水平不高,導致出版企業主動回避投資,從而無法壯大實力,獲取更大效益。
目前,出版企業財務部門的主要精力投入在提升會計基礎工作管理的層面,通常為會計核算、報表分析、數據統計等工作。財務部門完全可以為管理層提供可靠財務數據和準確的財務分析,以輔助管理層進行日常經營管理。但在數字出版業務的發展,產業格局變動,競爭激勵的當下,大部分出版企業的財務部門在資本運作和戰略投融資方面缺乏決策能力。
(3)風險管理意識淡薄
風險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任何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都會伴隨風險。出版企業數字出版業務引發或加劇了出版企業多方面的財務風險,諸如數字出版的發展導致紙質產品擠壓的存貨管理風險、獲得資金支持但資金使用效率低導致的融資風險、對數字出版環境不熟悉或項目預算不準確導致項目資金短缺的流動性風險、對數字出版產品未及時登記導致的版權風險、因數字出版物銷售時墊付貨款產生的賒銷風險,甚至是由于數字出版產品即時使用的特點而產生的匯兌損益變動風險等等。實際工作中,很多出版企業將財務風險和資金風險劃等號,認為只要管好用好資金,就不會產生財務風險,這說明這些出版企業未能從根本上認識財務風險的本質,更加缺乏風險管理意識。因此,在面對種種財務風險時,缺乏管理意識,不能準確的進行風險識別、風險分析和風險控制,無法進行科學決策,而是本能的選擇回避態度。
(4)財務管理人員奇缺
出版行業整體處于結構調整、技術變革的過程中,現代財務管理關鍵職責除財務本身外,還涉及生產管理、流程管理、融資管理、政府關系管理及投資關系管理等等。
數字出版業務發展數年,但仍有相當數量的出版企業僅僅將數字出版業務作為項目核算,對數字業務背后的潛在收益、未知風險乃至產業布局毫無察覺。當前眾多出版企業財務人員思想傳統,安于現狀,將自身定位于記賬、核算業務范圍,對于資本運作、戰略布局等問題思考不足,認為是企業上層建筑的職責,與自身無關。對新技術、新業務沒有學習的欲望,談不上嘗試將數字出版業務和自身的財務結合,無法開展對數字出版業務的管理和監督,更無從談起積極應對或規避新業務帶來的經營風險。無法滿足現代出版企業對財務管理人員復合性的要求。
數字出版業務財務管理的改進建議
(1)轉變財務管理觀念
出版企業在將數字出版業務置于企業生存發展的關鍵位置的同時,要充分了解到財務管理對數字出版業務的成敗起著決定作用。在激烈的市場競爭和復雜的市場環境中,抱著傳統財務管理觀念,無法適應新業務的發展,也無法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的要求。應盡快將經營管理觀念由生產經營理念向資本運營理念轉變,充分重視財務管理。出版企業的管理層和員工都應認識到財務管理是企業管理的中心環節,貫穿于企業生產經營的各個方面和全過程。
企業領導對財務管理的要求和需求的轉變,對于財務部門乃至全企業的財務管理的認識和理解起著決定性作用。要提高財務管理在企業管理中的地位,充分給予財務管理話語權。企業領導也要掌握財務管理的基礎知識,除了理解報表數據和指標數值的含義外,要了解財務管理真正的內涵和作用,才能從根本上轉變觀念,完成財務管理從核算型職能向管理型職能的轉變。
(2)提高財務管理水平
大力發展數字出版業務是出版企業整體戰略決策和布局。財務管理要為企業戰略服務,保障集團戰略目標的實現。因此要建立完善的財務管理制度,將資金、投融資、擔保、資產處置、收益分配等事項具體化和可實施化。同時也要建立財務監督和評價體系,以加強對資金管理,增加資金的使用效率。通過完整的績效評價系統,對出版企業的發展進行全面客觀的評價,既有利于提高財務管理水平,也可以對出版企業整體戰略的實現程度做出評價。
出版企業要建立科學的決策機制,完善的執行機制以及必要的監督機制。建立良好的溝通渠道,保障企業內部信息溝通的及時、準確。具體到數字出版業務,一方面要加強“財業融合”,要突破專業化的局限,將財務與業務特別是新興業務緊密結合,能更有的放矢的進行監督,尋找發展途徑,反饋企業情況。另一方面出版企業要提高資本運作能力,在正確認識企業現狀和業務規模的前提下,采取多種融資手段,拓寬融資渠道,以幫助出版企業獲取資金保障,從而保證出版企業在數字出版業務上的發展。
(3)加強風險控制能力
金融資本的滲人和數字出版技術的發展給出版單位不僅帶來了機遇,也帶來了更多的風險和挑戰。出版單位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下獲得生存困境,就必須加強風險意識,提高風險管理能力。包括建立風險識別系統、風險衡量系統、風險處理系統、風險應急系統等,同時提高內部控制能力。在實際操作中,要根據行業宏觀環境的變化,及時調整更新各類風險及風險指標。在處理不同類型、不同概率的風險時,采用相適應的對策或措施。
出版企業要加強對風險的控制能力。要根據數字出版業務發展的階段、環境等需要確定風險因素,并識別風險。對數字出版業務的定位是否準確、盈利模式等是否合理、營銷渠道是否通暢有效、以及市場內的競爭情況的信息是否準確、版權是否存在瑕疵、技術方案是否可行、技術人員是否勝任等等都要進行風險分析,并通過內控系統進行風險控制。并根據風險識別評估系統,設定多種應對策略。特別是在融資管理方面,要建立預警系統,對可能引發財務危機的風險進行長期的動態監控,這對數字出版業務順利開展至關重要。
數字出版產品無實物形態,且形態多樣,出版企業很難獲得作品的全部授權,尤其是后續數字作品的授權,數字出版的版權風險需要出版企業格外對待。在素材采購時嚴禁審核,對版權及時進行登記,在財務核算上將數字出版產品計人無形資產,并對資產進行風險評估,完善數字出版無形資產內部控制體系,有效控制風險,保護知識產權,提升出版企業的運營能力。
(4)提升財務管理人才素質
在資本化的經濟背景下,既然傳統的全心撲在財務數據處理、實際賬務核算上的核算型財務管理人員已很難適應新環境的要求,那么出版企業就應積極儲備和培養復合型財務管理人才。出版企業的財務管理人員。不僅要具備過硬的財務專業知識,也要具備管理能力,要有全局意識,要能從企業層面,戰略角度總體把握企業的運營管理,加強與企業內部各部門的溝通與配合。
企業要對財務管理人員進行數字出版業務等新業務的相關培訓,使財務管理人員對數字出版技術具有理解力,對數字出版業務具有深入來了解。這樣財務管理人員在進行投融資決策、進行財務指標檢測、財務風險控制等方面才能更有的放矢,為數字出版業務的發展,乃至出版企業的生存發展保駕護航。
結語
從數字出版業務發展的這些年來看,數字出版業務在探索階段積累沉淀了許多經驗,新模式和新技術也將繼續不斷的出現。在出版行業變革過程中,出版企業的財務管理也隨之不斷地進行著調整。但目前看來,數字出版業務的財務管理仍然存在著諸多問題,還未能跟上數字出版業務的腳步,這些問題影響和制約著數字出版業務的發展,也制約著出版企業的整體變革和產業調整。因此出版企業應從觀念轉變、制度建立、水平提升、強化風險、人才培養等全面的改進財務管理的現狀,使財務管理能夠真正成為數字出版業務乃至整個出版企的基礎和支撐,從而保證出版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下生存并發展。
[1]王紅英.新形態下的出版企業財務管理與創新[J].改革與探索2012(8):22-25
[2]孫正浩.出版企業財務風險管理探究[J].出版發行研究2017(8):27-30
[3]龍敏.現代出版企業財務管理及其機制創新研究[J].財務與管理2017(1):27-28
[4]王利瓊.新形勢下加強出版企業財務管理的幾點建議[J].投資理財2016(10):103、168
[5]劉冬.數字出版運營時代呼喚版權資產管理[J].出版廣角2016(6)下: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