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令媛
信陽毛尖口感獨特,然信陽毛尖商標混亂局面嚴重束縛了其影響力和經濟效益發揮。本文旨在理清信陽毛尖市場商標的混亂局面,探討出一條有序化、品牌億經營路徑。
信陽毛尖 品牌 商標 包裝
信陽毛尖商標使用的現狀
根據2015年由信陽市茶葉協會頒布的《信陽毛尖證明商標使用管理規則(試行)》第五條:使用“信陽毛尖”證明商標的產品生產范圍為信陽市和固始縣行政區域范圍內。因此,在信陽市和固始縣行政區域內所有產出的茶葉,都可稱作信陽毛尖。這是廣義規定。狹義上,信陽毛尖僅指被授予“信陽毛尖”商標的產品。本文所稱信陽毛尖指前者。
信陽毛尖商標使用現狀,概括來講就是透支。作為曾經的十大名茶,信陽毛尖的金字招牌被太多只注重自己當下利益而不顧信陽毛尖整體發展的商人砸爛,政府在其中的作為也是不盡人意。信陽毛尖商標使用中存在的問題
信陽毛尖商標使用出現問題的原因,是追逐利益在信陽所有轄區大力種植使茶質變差;不注重品牌效益而導致市場混亂、失去人心。針對后者,有以下四項主要表現:
(1)茶葉包裝的監管十分不到位
走進信陽隨處可見的信陽毛尖店鋪,可發現茶葉和包裝都可隨意搭配。在淘寶平臺,依然有很多賣信陽毛尖包裝盒的鏈接。在《信陽毛尖證明商標使用管理規則(試行)》中,第二十四條明確規定禁止未經協會許可使用帶有與信陽毛尖證明商標近似或相同的商標。然而信陽市茶協一無執法權,二無充足資金用于用法律手段維護此證明商標。此外,不使用信陽毛尖證明商標圖案,而只使用信陽毛尖字號的包裝依然不合法。
(2)無商標小農經營
許多信陽毛尖都是自家茶園采摘,小作坊加工,再通過熟人介紹、小成本販賣或者掛到某個店鋪下面銷售。這種方式對于小商家來說不需擴大生產、增加科技投入即可保證銷路。但這種主體如果占整個信陽毛尖市場的比例過大,就很容易進入到囚徒困境中。銷售主體又小又分散,質量必參差不齊。若有一小部分商家只顧私利做毀壞市場的行為,其他商家也不得不跟風以保障自身利益。例如四川、湖北等地由于緯度較低,毛尖比信陽早出半個月,而信陽毛尖上市后常一天一價,為搶占市場,不法商家就從這些地方進貨冒充信陽毛尖;還例如之前出現柳樹葉冒充信陽毛尖的情況。
(3)相關商標被外地商家搶注
在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商標局官網查詢發現,作為信陽毛尖主產區之一的車云山,早在1988年就被湖北隨州市車云山茶廠申請注冊商標。而“信陽毛尖”商標卻在2001年才被信陽市茶葉協會申請注冊。可喜的是,近年來一些較大企業已經開始注重品牌效益。其中文新在不同領域都注冊了文新商標,即是對品牌的保護,也是為今后擴大規模和領域鋪路。
(4)沒有龍頭企業引領市場
信陽毛尖茶企中雖不乏中國馳名商標,但沒有像國際品牌立頓一樣的茶產業集大成者。信陽市政府復制福建安溪鐵觀音集團、安徽省六安瓜片茶業股份有限公司、四川省峨眉山竹葉青茶業有限公司的模式,將五云集團推向龍頭。2012年,原信陽五云集團經河南省工商局批準更名為信陽毛尖集團。但業內普遍認為此舉占用公共資源。并且自更名后此集團并未運營良好,自2015年8月以來,信陽毛尖集團因債務到期未償還而被告上法庭已達27起。法人代表因未履行法院判決,到2017年,已經11次被多家法院列入失信人名單。可見,此舉暫未成功,信陽毛尖依然沒有一家有帶動作用的龍頭企業支撐。
信陽毛尖商標問題的對策
只有當機立斷痛下決心理清信陽毛尖市場商標的混亂局面,打造精品品牌,才能夠最大限度拯救信陽毛尖市場。
(1)整合小商販,提高信陽毛尖凝聚力
整合小商販,將其茶葉收購并給予可接受的利潤,統一質量標準,政府須引導信陽毛尖集團、信陽市文新茶葉有限責任公司、河南藍天茶業有限公司等大型茶企大力吸納小型企業和小商販,擴大規模,增強整個信陽毛尖市場凝聚力。
(2)治理包裝市場亂象
屢禁不止的包裝亂象究其原因在于政府機構職能錯亂。信陽毛尖在生產環節上,是歸農業局管,而在加工環節,則歸質監局管,到了市場流通銷售環節,又歸工商部門管。此外茶產業辦公室和信陽市茶協都有使用和監管”信陽毛尖原產地標識”和”信陽毛尖證明商標”的權利義務。因此,應由工商部門查處各個商家留存的包裝袋、包裝盒,統一銷毀;生產信陽毛尖包裝的企業每一批次須有信陽市茶協批準,授予唯一批號,出了問題可追溯。統一茶葉包裝規范,統一茶葉產品質檢標準,質檢合格的茶葉產品應使用印制有信陽毛尖證明商標的包裝。每個商家都需根據茶產量向民間組織的茶協交錢,不再申請使用而交錢。在市場上宣傳印制信陽毛尖證明商標產品更具有質量保障,使更多商家主動加入到規范市場環境中。之前問題既往不咎,之后再出現問題大力懲處。
(3)培養龍頭企業,打造區域名牌
注重龍頭企業品牌保護,規模以上企業應向文新學習,在產業鏈上相關產品分類上都申請商標注冊。發展茶產業衍生產品,比如飲品、糕點、抹茶粉、茶多酚、茶香、旅游等。將茶葉滲透進其他領域,既可增加經濟效益,也可以擴大信陽毛尖影響力。
(4)引進人才
大多工作人員只能通過經驗和肉眼觀測手段檢測茶品質量,這樣形不成統一標準,很難使人信服。信陽市茶產業辦公室是信陽市政府直屬事業單位,在歷年招聘中,幾乎沒有引進茶學專業人才;信陽市茶協是民間組織,也鮮見面向社會的招聘。管理部門不引進專業人才,很難做到合理的管理。同時,當地律所、公檢法機關、茶企,都非常缺少深諳商標法的法律人才,所以在品牌建設上才會普遍滯后于其他名茶。因此,要大力引進茶學人才和商標法律人才。
[1]茶葉企業品牌營銷及集群化發展分析——以河南省為例,黃玉萍,福建茶葉,2016年第03期,58-59
[2]淺析茶葉產業集群區域品牌建設一以信陽毛尖為例,鄒君華,經濟研究導刊,2014年第17期,205-206
[3]我國茶葉的地理標志保護,盧珊珊,農村科技與經濟,2005年第11期, 37-38
[4] http: //www.cb.com.cn/gushi/20170513/11837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