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詩麓
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具有明顯的區位優勢,地理位置僥越,是國家西部大開發體系內的唯一沿海經濟區,同時也是我國建立東盟經濟通道的重要樞紐,其經濟戰略位置尤為重要。在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發展背景下,對僥秀人才需求更加迫切。由于長期以來北部灣經濟基礎相對薄弱,因此,通過人才的后天優勢彌補其先天不足的價值更加突出,人才是啟動后發優勢的關鍵,同時也是提高北部灣經濟發展水平、提高當地經濟綜合實力的重要途徑。本文首先分析了北部灣經濟區一體化人才需求趨勢,接下來對人才建設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詳細分析,最后針對既有問題提出了相應的完善對策,希望能夠為廣西北部灣經濟的發展和人才僥勢的發掘提供一些有益的理論參考。
廣西北部灣
經濟區 一體化人才開發
一體化人才開發是在特定區域內確定人才開發豐體,以市場為導向實現人才應用的有機調節,從而建立起區域經濟發展中高效人才配置模式,充分發掘人才價值,從而形成區域內的人才開發共同體,促進區域人才建設的可持續發展。從廣西北部灣區域經濟發展對人才需求的變化形勢來看,依托人才優勢促進當地經濟發展有著極高的可行性。以下將以廣西北部灣經濟區人才一體化建設為研究范本,在分析其現狀和問題的同時,進一步提出促進當地人才一體化建設的發展途徑。
廣西北部灣經濟區人才需求狀況分析
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在十二五人才發展規劃中提出,十三五之前區域人才總量約為115萬人,其中支農、支教、支醫的人才總量為71萬人。發展到2015年,北部灣社會人才總量已經突破168萬人,其中支農、支教、支醫人數已超過81萬人。隨著國家經濟發展形勢的不斷好轉,北部灣重點產業項日還將不斷開發,對于人才的需求也會更加迫切。
從當前北部灣經濟發展特點和人才需求趨勢來看,人才需求豐要有以下幾個方面:在化工領域內,需要既有管理能力又有石化專業技能的復合型人才;在造紙領域則需要市場營銷和企業管理能力兼具的新型人才;在能源產業領域,對于高級技術人員需求量較大,尤其是核物理這些特殊人才缺口很大。在糧油加工領域,需要食品加工人才和現代農業管理人才、自動化人才能力,尤其的對農業、畜牧業等高等人才需求更為迫切,同時還小大量農業經濟、農產品營銷人才、電商人才等,這些人才是當地農業對接外部市場的橋梁;北部灣傳統海洋產業中需要與之相關的專業型人才以及現代企業管理人才;在現代服務領域,則需要高級服務業人才以及小語種導游人才;在物流產業中需要熟悉國際貿易、國際法以及優秀的外語人才、法律人才等,港口建設中則需要倉儲、物流、貨運等方面的高端人才,尤其兼具卜述知識技能的復合型人才更受歡迎;在對外貿易中需要出口貿易、報關、清關等方面的專業人才;在高科技產業領域,軟件研發、通訊工程、網絡開發、IT安全管理等方面的人才缺口較大,需要有更多的專業型人才為其輸血。
通過卜述分析能夠看到,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對于優秀技術型人才、復合型人才、高端管理人才的需求較為明顯,這一人次需求趨勢從側面反映了區域經濟和一體化人才發展中提質擴容層次不斷提高,這就必然要求區域人才結構和人才質量隨之升級。但是,從當前北部灣人才儲備、人才建設等方面來看,實際情況與預期需求之間還有一定距離,以下將就這些問題進行詳細分析。
廣西北部灣經濟區一體化發展人才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廣西北部灣區域經濟發展中呈現出同城化建設的新型發展趨勢,以此,在一體化人才建設需要兼顧這一新特點,充分發掘自身區位優勢,結合國家相關扶持政策,從而確定更精準的經濟開發方向。北部灣經濟開發區在人才需求數量上還會不斷增長,當前人才結構不科學問題需要進一步完善,具體問題分析如下:
(1)基礎建設、投資領域、對外貿易人才不足
從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發展情況來看,由于缺乏科學的建設理念,對高端人才、復合型人才需求認識不足,因此在傳統建筑工程領域難以體現其核心競爭力,造成基礎建設發展滯后,與社會經濟整體發展效率還有不小的距離,難以適應當前北部灣國家化發展趨勢。從投資領域情況來看,由于北部灣經濟區內主要以中小企業居多,這些企業規模偏小,資金不夠充裕,因此對于高端人才的吸引力不足,并且成為這些企業競爭國際市場的一大約束因素。從北部灣對外貿易領域來看,長期依賴其地域優勢,主要出口貿易集中在小規模農業、基礎加工產業領域,在北部灣對外貿易發展中仍有仍以地域優勢為主,在農產品加工中缺少深加工項目,而且在農業發展不具備規模優勢,農業技術含量較低,在農業設施和裝備建設中缺乏先進性,難以在國際市場競爭中占據優勢。造成上述問題的一個主要原因就是專業型、復合型人才不足,人才調配效率過低,這些都對北部灣經濟區發展造成了不利影響。
(2)缺乏國際意識和高素質人才
北部灣經濟區已經聚集了一定的高端人才,但是這些人才主要集中在科研院所以及高等院校中,主要以理論研究為主。雖然這些人才具有扎實的理論基礎,但是其管理能力和實踐經驗相對不足。在當地企業中雖然有不少技術人才,但是懂管理、有技術的復合型人才卻非常稀缺,人才結構不夠合理。雖然北部灣具有便利的水上交通條件,與東南亞的經濟來往頻繁,但是在對外經濟環境、語言溝通、經濟發展等發面還有很多的局限因素,在人才培養中缺乏國際視角,尤其是對于國際化人才培養理念相對不足。區域經濟的發展需要有優秀的人才隊伍支撐,但是,高端人才結構不夠科學,不具備集中性,難以發揮人才的整合優勢,這一點對于北部灣人才經濟的發展造成了不利影響。
(3)人才培養工作滯后
近年來,廣西省在人才建設方面不斷加大力度,南寧、北海等弟先后建立起高端人才引進政策,在人才待遇方面不斷優化,從而增加了對優秀人才的吸引力。但是,這些高端人才進入工作崗位之后,卻并未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例如北部灣不少企事業單位積極引入高端人才,但是在人才到位之后,卻并未將其安排到適宜的崗位,其人才優勢和價值無法充分發揮,進而造成人才浪費和人才流失。由于優秀人才在實際工作中發展情況不夠樂觀,進一步增加了人才流失率,造成上述問題的主要原因在于人才后續培養力度不足,價值人崗匹配能效較差,因此對北部灣經濟發展帶來了較多負面影響。
廣西北部灣經濟區推進區域性人才一體化建設的路徑
區域經濟發展能效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人才應用情況,因此需要重視人力資源開發,只有人才合理開發、合理應用,才能真正凸顯人才優勢,基于此,結合北部灣經濟區人才區域提出以下建議:
(1)構建新型人才培養與資源共享機制
廣西北部灣經濟區人才開發環境的建設,首先需要實現區域內人才一體化發展模式,設定統一的人才一體化建設目標,爭取政府各項政策的支持,從而保證人才隊伍的穩定性。在一體化人才發展建立起整體發展思路,提高人才建設的針對性和全面性,保證人才運行體系具有完成規劃,最大限度的實現資源共享。在高端人才隊伍建設中,要充分發揮多元化引導機制,保證當地經濟能夠跨區域發展,從而為人才共享創作良好基礎。
客觀而言,北部灣經濟尚處于欠發達階段,人才流動以及總量水平相對偏低,在人才結構方面還有很多不科學之處,這就需要相關部門盡快制定適合區域人才建設的相關政策,吸引更多事業部門人才到相關企業中兼職,在保證本職工作成效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大人才應用力度。或者利用社會資源渠道為企業技術開發、升級、科技創新等提供人才支持,鼓勵高校畢業生到相關產業領域就業或創業,促使企業成為人才投資的實施主體。廣西北部灣在國家經濟發展中已經形成了一定的品牌效應,產業優勢逐步形成,依托品牌效應促進當地產業發展,才能加速產業園區建設,尤其是在人才工作環境、生活條件、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增加投入,從而提高對優秀人才的吸引力。在專業化人才管理服務中要結合當地經濟發展特點和經濟發展規律,突出人才在企業發展中的主體地位,鼓勵企業在人才開發中進一步加大力度,塑造具有時代性的企業人才文化,實現以人才促發展的良性循環。
在北部灣經濟區人才選拔上,則需要引入多元模式,在用人方式上要靈活多樣,不能一刀切,更不能絕對化,實現智力、科技、管理資源的協調配置,優秀人才能夠人崗匹配、人盡其用。對于突出貢獻的人才,則可以采用技術人股形式與單位形成利益共同體。在人才開發過程中要秉承人本理念,在人事工作卜有所創新,構建起協調統一、公開透明的一體化人才發展機制。
(2)建立開放協調的人才市場流動機制
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的強勢發展,需要有開放高效的人才市場流通機制,從而提高人才流動性。在具體工作中,應當與區域經濟發展特點相掛鉤,對現有人才數據做出系統分析,是在區域人才資源的整合共享,通過網絡能夠獲取這些共享信息。同時還要進一步構建區域經濟和發達地區高端人才的合作交流機制,從而提高人才資源共享效率。通過人才市場構建起不同類型人才的交流平臺,依托網絡構建起人才資源集散服務,促進北部灣經濟區人才的有序發展。
首先要建立人才交流會運行機制,通過人力資源信息化這一新的發展趨勢,重點開發人才網站,加快人才市場網絡化建設,在人才流動、人才信息管理中突出信息化、網絡化運作特點,加速人才流動效率,促進區域人才市場的拓展性合作,從而形成以人才配置為目標的市場運行體系。尤其是在人才儲備和區域產業開發中,要找準其相同、相似元素,建立起區域內人才互補機制,從而滿足產業發展對人才的需求。
政府相關部門在而需要進一步加大北部灣區域人才建設力度,并在政策法規的制定上給于一定傾斜。對于優秀人才可以通過掛職學習形式到發達地區參加觀摩培訓,通過政府作用突出人才交流作用,以協同發展形式將優秀人才引進來,構建起北部灣經濟區具有外向型特點的人才開發機制。尤其是結合當地特色產業,在農業、港口、物流等產業領域加大人才培養力度,重點培養外向型人才,為區域產業發展和人才需求提供一體化人才支持。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發展背景下,產業轉移已經成為北部灣經濟發展的重要趨勢,同時也是推動區域經濟發展的原動力。產業轉移的基礎是區域間存在產業極差,在北部灣經濟區產業轉移中,需要結合當地產業特點和發展規律,發揮當地區位、綜合成本以及產業承接優勢,找準產業專業的承接點,強化產業承接的實效性。北部灣由于特殊的趣味優勢,已經成為與東部產業承接的重要樞紐,因此更要以更積極的態度采取有效促使,及時吸引更多人才加入北部灣人才一體化發展體系,通過產業引進作用促進當地大工業發展成效,促進經濟總量持續增加,為北部灣經濟發展注入人才活力。
(3)成立一體化人才公共辦事機制
廣西北部灣經濟區一體化人才機制的建立和發展,需要以人才合作為基礎建立相應的公共服務機制,在各類項目合作管理中加大人才吸引力,通過外部人才引進和內部人才培養滿足當地人才需求,保證人才交流能夠為該區域的產業發展服務。北部灣地區要建立起公共服務統一運作的運行體系,建立符合現代人才檔案管理模式的新型公共服務網絡,進一步完善人才流動信息,構建起科學高效的人才信息發布、查詢、使用、反饋制度,從而拓展人才信息覆蓋范圍,豐富系統內容。通過人才交流的多方合作,提高人才合作服務于當地經濟發展的能效,做好人才資質確定和銜接工作,加大無障礙就業保障力度,建立起高效就業通道。
北部灣政府部門要建立起人才信息建設引導機制,組織召開相應的人才交流會議,吸引更多人才專家參與到人才項目優化中,通過平臺建設構建起人才合作對接機制,促進北部灣人才一體化發展,以市場需求為主導,充分發掘市場的協調作用,根據市場需求建立起與各行業協會、人才中介組織、社會組織的人才智力合作,加大人才獵頭服務力度,促進高端人才的有效流動和配置。北部灣當地商學院要積極與國際商業院校建立合作關系,力爭培養具有國際視角的高端人才。在北部灣經濟區一體化人才發展中,要建立完善的跟蹤機制,加大人才培養力度,在人才服務中突出精細化特點,結合北部灣經濟發展實際和人才需求,做好重點項目和重點人才推薦工作,與當地重點企業實現人才項目對接,幫助其解決人才需求問題。尤其對青年人才的培養給予高度關注,對于初創企業給予一定的人才扶持力度,對創業型人才提供更大的發展空間,促進北部灣經濟項目相落地,充分發揮其人才優勢。
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中國一東盟自由貿易區的高速發展,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的戰略價值更加突出。在一體化人才發展過程中,北部灣要充分發揮人才橋頭堡作用,多角度、多層面的引入優秀人才,結合當地產業經濟優勢充分發揮人才作用。在人才引進、培養、流動中建立起完善的發展機制,依托人才優勢促進當地經濟的強勢發展。人才建設與產業掛鉤、與經濟掛鉤、與市場掛鉤,才能更好的發揮人才效應,優化人才資源配置,建立起靈活的人才開發應用機制,促進人才一體化建設發展,為廣西北部灣經濟發展注入新活力。
[1]劉愛英.基于北部灣開發的高職交通人才培養探討[J].西部交通科技.2015(10)
[2]黃文吉.廣西高職人才培養的思考一一基于廣西北部灣經濟區開放開發的視角[J].廣西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4( 04)
[3]鄭陽梅.從學校角度談廣西北部灣經濟區人才培養[J].科教文匯(下旬刊).2015( 07)
[4]華冬萍,盧韻玚.人才與區域經濟發展[J].科技經濟市場.2017( 02)
[5]趙焱.淺談人才與城市經濟發展[J].價值工程.2017( 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