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惠
事業單位的本質屬性要求其采購大宗物資必須采取政府采購的方式進行,其中大多數的采購方式是公開招標。現在事業單位的政府采購流程和結果均存在不規范、不合理的情況,其中采購人是關鍵,這就需要加強事業單位政府采購的內部控制,特別是加強采購人的內部控制。本文通過介紹事業單位的本質屬性,找出其在政府采購過程中采購人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提出加強事業單位政府采購采購人內部控制的意見建議,希望對規范和指導事業單位采購人參與政府采購流程能夠產生幫助。
事業單位 政府采購
采購人 內部控制
政府采購工作經過多年施行,現在已經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針對事業單位的政府采購工作來說,我們發現多年來存在著一些問題,特別是事業單位的采購主體即采購人方面來說,需要規范采購行為,加強內部控制,才能更好地完成政府采購工作。
事業單位的本質屬性
事業單位是以政府職能、公益服務為主要宗旨的一些公益性單位等。它參與社會事務管理,履行管理和服務職能,宗旨是為社會服務,主要從事教育、科技、文化、衛生等活動。事業單位有以下特征:一是不以盈利為目的;二是財政及其他單位撥人的資金主要不以經濟利益的獲取為回報。
基于事業單位的本質屬性,事業單位的大宗貨物采購必須采用政府采購的方式進行。更多的是采購教育、科研等行業的物資和設備,需要專業知識精準到位,才能較好的完成事業單位的政府采購工作。政府采購流程中,采購人、供應商、評審專家、集采機構、監管部門等均參與其中,而重中之重是采購人的內部控制流程需要更加規范。
當前事業單位政府采購采購人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
我國早已建立了集中采購和分散采購相結合的政府采購模式,通過強制性執行政府集中采購目錄和專家評審制度來規范采購人的采購行為。對于采購人來說,這與政府采購改革前相比已經取得了不小的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問題。
(1)單位組建的采購小組及成員不專業。事業單位政府采購項目,大多數需要采購的物資是專業化設備,如果采購小組成員不專業,則不能按要求設置采購產品參數,不能較好的進行市場調研,雖在采購過程中沒有貪污腐敗現象,但因為業務能力不強導致最終采購來的設備可能不符合單位工作用途而束之高閣。現有事業單位采購人的組成人員有很大一部分行政人員,對專業不了解,對政府采購流程不熟悉,很難較好的完成政府采購工作。
(2)可行性研究報告不符合實際。專業化設備更新換代很快,政府部門為了控制政府采購的準確性,花了大量精力組織人員撰寫可行性研究報告。因為財政資金不到位,沒有及時開展采購工作等原因導致在啟動采購工作時,可研報告已經不能夠實際滿足當時的采購需求,操作起經常“螺絲找不到螺母”。
(3)沒有充分進行市場調研。政府采購的專業化設備參數設置較為細化需要對專業非常熟悉,并且了解市場情況,參考市場實際設定參數,以期望采購到合適的設備。但因為采購小組專業化水準不夠,無法做到充分的調研市場,經常出現 “閉門造車,出門卻又不合轍”的情況。
(4)制定采購文件不規范細化。招標文件一般都參考招標代理單位的標準化版本,其中關于參數的部分,因為沒有充分調研,經常和采購產品不匹配。對于賦分比例也沒有科學的驗證,傾向于選擇綜合評分法,價格分值和客觀比例較低,主觀傾向性分值較高,無法評選出既滿足采購文件需求又符合物有所值的中標產品和服務,非常可能在招標過程中被供應商質疑,導致招標過程延期或廢除。
(5)采購人選擇政府采購的方式不夠科學。部分采購人并沒有按照采購要求和實際采取適合的政府采購方式,而是隨意改變采購方式,簡化采購流程,使招標走過場。部分采購人將政府采購項目拆分,使拆分后的項目在采購限額標準之下,以化整為零、避免采用公開招標的方式進行政府采購;部分采購人設定的采購標準過高。部分采購人貪大求洋,豪華采購。采購的物資不適用事業單位,造成財政資金的浪費。
(6)采購單位不按采購文件規定確認專家評審結果。在部分采購項目中,由于各種原因,評審委員會經程序評選的中標供應商與采購人預先傾向的中標人不符,部分采購人在收到評標報告后5個工作日內不按照評標報告中推薦的中標候選供應商順序確定中標供應商,導致采購項目無法發布中標公告和中標通知書;部分采購人以現場考察、技術指標測試為由實質性改變采購文件的要求,設置各種障礙已達到改變評審結果的目的。部分采購人以單位預算取消為借口取消本次采購活動,改頭換面后以另外一個項目的名義重新進行招標。
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1)政府采購的法律法規不健全、不完善。我國自《政府采購法》頒布實施以來,政府采購主管部門制定了《政府采購貨物和服務招標投標管理辦法》等一系列規章制度,在規范采購人行為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相關配套規章制度不夠細化,一些政府采購內部控制領域的難題無法得到相關政策法規的支撐,不能得到快速有效的化解,使采購人的政府采購工作面臨難題。
(2)部分采購人的自主權較大。政府采購制度改革的目的之一即是規范未改革前隨意私自采購的行為,限制采購人的自由裁量權。但目前來看,采購人的權利仍缺乏有效的制約手段,采購人的自主權也比較大。采購需求有采購人確定,采購文件內容需由采購人同意,評標過程中采購人代表必須參與,供應商的中標或成交需由采購人確認,簽訂合同、驗收付款也經由采購人簽字。在采購人較為強勢的模式下,實踐中經常會發生采購人指定品牌,拒絕修改不合理的采購需求,干擾或誘導專家、拒絕接受不“滿意”的采購結果等行為。
(3)部分采購人的實際需求不被尊重。因為各事業單位自身存在或大或小的差異,采購物資標準或有不同之處。采購人對本單位情況更加了解,需要采購適合本單位的物品設備。監管部門存在不深人了解實際情況,一刀切的現象。導致存在采購人急需采購的物資采購不到,采購的物資符合法律法規但使用起來不方便而棄之不用的情況。
進一步加強采購人內部控制規范的建議
(1)進一步完善政府采購的規章制度。法規制度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礎,現行政府采購法規制度過于寬泛籠統,對于多種行業不能細化,操作性不強,加強政府采購過程中的內部控制要把完善法規制度作為首要問題提上日程。要盡快出臺同《政府采購法》和《招投標法》相配套的實施辦法,明確采購人超標準采購、提出傾向性指標和不確認評審結果的責任,對于采購人存在的現實要求要予以考慮。
(2)單位采購工作小組成員必須由單位領導班子集體研究決定,不能一言堂,隨意指定具體負責人負責采購業務。采購小組成員必須由具有專業知識技能的工作人員擔任,采購小組工作時必須嚴格操作,做好記錄,全程留痕。
(3)可行性研究報告在制定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到行業發展方向,盡可能做長遠安排和打算。針對采購工作中,可行性研究報告已不符合實際等情況,必須認真對待,堅持以依托實際和解決問題為導向,具體工作具體分析,避免陷入原地打轉。對于在可研報告形成過程中出現的不負責、不履職的讀職行為,一經查實,需按規定嚴肅處理。
(4)采購文件形成過程中要嚴格履行市場調研職責。很多設備的更新換代速度很快,采購小組成員要了解市場,依托市場,才能真正為單位采購到適合的物品和設備,完成工作任務,否則容易出現要采購的物資設備已經停產的情況。要按照職責分工,深入市場,規范操作,形成記錄,為產品參數的設定提供市場依據。
(5)科學合理的制定采購文件范本。采購文件范本是規范采購的基礎,也是避免采購文件傾向性和豪華采購的手段。參數盡量做到貼合實際需要,戒除假大空,又要避免在采購文件中直接提出傾向性的參考的品牌和型號。要結合國家采購最新文件精神和采購過程中發現的實際問題和不足,建立采購文件的定期修訂制度。在文件制定時,要提前預判到供應商在供應貨物時以次充好,偷梁換柱。要盡量考慮所有可能性,為后期供貨時提供文件依據。
(6)規范采購人采購方式的程序。采購人采購行為的不規范是導致豪華采購、采購文件傾向性和供應商質疑、投訴的重要原因,在政府采購過程中,要嚴格依據法律法規,堅決不能私自決定采取哪種方式采購。嚴禁以各種方式規避公開招標。非經財政部門批準,達到公開招標限額以上的標準的品目不得采用非公開招標方式。要加強對項目實施情況的監督考核,確保采購方式的選擇合法合規。政府負責政府采購的部門要切實負起責任,監管到位,加強指導,保障采購程序合法合規并符合實際,做到“既好看,又好吃”。
(七)加強對采購人是否執行采購結果的監督。對于采購人代表參與評審要制定更加規范的制定,可以參考專家庫建設,制定采購人代表職稱條件、從業時間的要求;在已有監控和錄像等現代化手段的基礎上,增加錄音手段,保證清晰流暢,以嚴肅評審現場紀律,約束采購人代表和評審專業的打分行為。采購人若不按時確認采購結果,可由采購機構將有關情況向上級部門或紀檢部門報送,增強采購項目專家評審的權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