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亮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和進步,資源環境和經濟發展之間出現了矛盾。新時代下,經濟發展方式不斷的進行改革,并且形成了低碳經濟的發展模式,具有低能耗,低排放,低物耗,低污染的特征。本文分析了人類社會經濟發展的過程;闡述了低碳經濟模式的產生和理念以及發展。本文探討了低碳經濟發展對社會的影響,以及如何發展低碳經濟。
低碳經濟 經濟發展 可持續發展
在經濟不斷進步和發展,人類生活方式也在不斷改變,低碳經濟是一種新的變革。它是建立在傳統的化石燃料基礎卜的,并由此向生態文明進行轉變。所以,對低碳能源的本質和發展的探討研究是非常必要的,這對人類經濟社會的發展具有很大實際意義。
碳排放量作為衡量人類經濟發展新標準
碳排放量,是國際社會近年來應對氣候問題所涉及到的新概念。其本質是全社會經濟發展過程的一個新標識。農業社會本質是低碳社會,主要是利用太能能,通過太陽能來為生態系統提供能量,為人類的生存和發展提供物質能量。工業社會本質是高碳社會,通過化石燃料,如天然氣,石油等來為人類生存發展提供能量。現代社會的發展的標志就是利用水和化石能源。但是,由于人類不斷的開采和使用化石能源,碳排放量不斷增加,致使地球上二氧化碳量越來越多,已經影響到了人類的生態發展和自然環境系統。化石燃料的持續使用會不斷的增加大氣中二氧化碳的濃度,專家預測到2050年,溫室氣體濃度將會擾亂自然生態系統,破壞生態發展的平衡。科學家發現,化石能源的使用是造成溫室氣體濃度上升的主要原因,也是造成人類高碳社會的主要原因。從能源利用方式角度分析,人類社會大體經歷三個階段:
(1)以碳水化合物為基礎的低碳經濟社會,又稱農業社會。自然界存在最多的有機化合物是碳水化合物,是維持個體生命活動的主要來源。在農業社會中,人類從植物中獲取碳水化合物中的營養成分以供機體使用。通過太陽能來獲取自然生態系統所需能量和清潔能源。該社會是一個低碳社會,也是低經濟發現社會。人類對生態系統的影響也是有限的。
(2)以碳氫化合物為基礎的高碳經濟社會,又稱工業社會。人類開始對碳氫化合物的使用標志著工業社會的開始。對化石燃料的開發和利用是工業社會的基礎,這對人類社會經濟的發展有著很大的影響。化石能源在工業社會中局于主導地位。但是碳氫化合物的燃燒產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對大氣產生了污染。人類社會不斷發展,產生化石能源密集性產業,如鋼鐵,化工,機械等。化石能源在改變人類經濟發展的同時,對環境的污染也是很大的。同時,化石能源的不可再生性也對工業文明提出了挑戰。
(3)以化石能源和開發可再生能源為基礎的低碳社會,又稱未來社會。建立在化石能源的基礎上再向低碳經濟的轉型是一項很艱巨的任務。我們需要通過高新技術,低碳技術優化已有的工業沒備,從而高效利用化石燃料,并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另外,我們需要積極開發利用新能源,清潔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如太陽能,生物質能等。從高碳能源向低碳能源發展理念的轉變,和發展方式的轉變正在逐漸獲得傘球范圍的認可。推進低碳經濟發展的路徑和方法
(1)調整產業結構,發展低碳產業。發展低碳經濟的主要途徑是產業結構的調整。知識和技術型產業屬于低碳經濟,對環境影響是很小的。IT產業一項具有發展潛力的低碳行業,其中的軟件和硬件都是低能耗的。瓦聯網作為信息交瓦平臺,是一種零污染的低碳產業。另外,像金融,廣告,旅游等服務產業也是低能耗,污染小的產業。中國的服務產業具有很大的發展和提升得空間。創建低碳經濟產業,調整產業結構有益于能源效益的提高。優化產業結構,提高高碳產業推入市場的要求,積極的發展低碳經濟產業對國家未來的經濟社會的發展具有現實的意義。
(2)開發新路徑,發展低碳農業。在化石能源使用的基礎卜發展現代農業是促進經濟發展的有效路徑。化肥和農藥是農業中必不可少的產品,但由于其具有高能源,高污染的缺點。因此,現代農業也屬于高碳產業。開發出新路徑,發展低碳農業是非常必要的。一是減少化肥和農藥使用,降低化石能源的使用,開發有機生態農業路徑。如用糞便代替化肥和農藥等方式。二是充分的利用農業所剩的能量。如充分利用秸稈資源,探索秸稈利用新路徑,以防止環境污染。三是利用太陽能和沼氣能等發展低碳農業的途徑。
(3)優化能源結構,發展低碳工業。傳統的工業發展是利用化石燃料的,高碳化是其必然的發展結果。由于溫室效應已經影響到了人類的生活,所以在工業上減少二氧化碳排放,提高能源效率,優化能源結構是必要的。我們在不斷的開發和利用新能源的同時,要把提高能源效率和調整能源結構相結合,充分利用低碳技術,節能減排技術,限制高碳產業和產品,努力提升能源結構的效率。另外,國家也需要制定合理的低碳產業優惠政策,開發新興的低碳工業領域。
(4)開發低碳居住空間,發展低碳城市。低碳城市的發展主要包括設計和運行兩個部分。在建筑設計時應該引人低碳經濟理念,如使用太陽能,合理設計采光通風系統。在居住方面,提倡使用低碳裝飾材料,鼓勵使用高效節能減排系統等。另外,在交通方面,大力提倡使用自行車或者步行的低碳方式。鼓勵大城市采用公共交通系統或者快軌系統。如地鐵。以此來減輕交通的壓力,從而實現城市運行的低碳化目標。
(5)植樹造林,擴大碳匯。發展低碳經濟不僅需要從碳源角度出發,探索減少碳排放的路徑,還需要在自然界中進行探索。森林植被是碳的寄存體,是巨大的碳匯。其可以通過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然后寄存在植物體中。所以植樹造林不單單起到綠化環境的作用,也成為發展低碳經濟的組成部分。擴大碳匯,可以降低溫室效應,形成低碳經濟的有效途徑。
碳排放量是人類經濟發展的一個標準,也是低碳經濟模式發展的重要前提。低碳經濟的開發和利用是促進經濟發展的必要途徑,探索并推進低碳經濟發展,探索新的路徑,優化能源,優化產業結構對我國經濟發展具有現實意義。
[1]董靜,黃衛平.低碳經濟:我國“綠色”發展的必由之路[J].現代管理科學,2017,(11).
[2]林文斌.探析循環經濟和低碳經濟協調發展[J].大眾投資指南,2017,(09).
[3]王明喜,胡毅,郭冬梅,鮑勤,湯玲.低碳經濟:理論實證研究進展與展望[J]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201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