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明會
本文對新醫改背景下醫院后勤經營化管理進行了必要性分析,以此為基礎研究了醫療體制改革背景下醫院后勤經營億管理的路徑和方法。
醫療體制改革
醫院后勤 經營化管理
新醫改背景下醫院后勤經營化管理概述
社會化一詞在近年來醫院后勤改革之中被頻繁提起,其被認為足新時期醫院提升后勤服務質量、降低后勤服務成本的根本途徑和方法。但是在醫院后勤社會化改革開展了幾年之后,筆者發現很多醫院在實際操作中將社會化簡化為形式上的社會化,也就是說僅僅采取了外包、承包、托管等醫院后勤管理社會化的形式,但是實際管理卻離真正的社會化相距甚遠。一些后勤服務公司因為經營不善出現入不敷出、資不抵債的情況,最終導致醫院難以獲得持續的后勤管理服務。加之我國后勤服務機構發展歷史比較短,各個公司之間的服務水平良莠不齊、高低不一,這也可能使得醫院可能付出了較高的成本卻難以獲得滿意的后勤服務,激發醫院內部更大的矛盾和不和諧。醫療衛生服務不能完傘的商品化和私有化,醫院后勤作為支撐醫院發展的重要基礎力量,其運作方式自然也不能完傘地實現市場化和社會化。醫療服務本身天然地帶有公益性、公平性,醫院后勤管理作為醫院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必須堅持這一屬性。所以,醫院后勤管理社會化從本質卜來講應當是管理理念、管理方法、服務質量和服務價格的社會化,而不足單純地形式卜的社會化。鑒于此,醫院必須變革后勤服務管理的模式和理念,實現職能突破。新時期,醫院后勤管理部門將不再是單純的行政管理部門,更應當足醫療服務的延伸部門和經營部門,這意味著醫院后勤部門的管理應當和業務經營趨同:
第一,醫院后勤部門將不再足單純的成本中心。所有后勤部門都足為了醫院提供更好的醫療活動和醫療服務而存在的。所以后勤部門的工作本質上來說是一種產品和服務的輸出,并且是可以對其成本和費用進行準確計價的輸出,從這個層面上來看,醫院后勤部門應當是收益中心。這樣一來,后勤部門在運行過程中的成本和費用就有了橫向比較和縱向比較的基礎和前提,后勤服務管理將具備切實的參照物,管理水平的提升將更加有的放矢,服務品質的提升和成本的控制具備了更直接、更量化的數據支持。
第二,醫院后勤經營化管理需建市在準確完善的收入、成本核算體系之內。傳統醫院后勤管理普遍缺乏成本效益觀念,成本收入核算體系的作用發揮得微乎其微。在傳統醫院后勤管理模式下,固定資產不提折舊、不計算投資回報率、收入難以劃分是價內收入還是價外收入等等問題長期存在。不完善、不健全的成本核算體系必然會造成成本核算的不準確和不真實,同時也難以反映后勤部門的實際經營狀況,經營業績的考核更是無從談起。一些醫院在后勤管理社會化變革之后,將后勤外包視為一種簡便快捷、高效高質的后勤管理方式,但是在對后勤運行成本一無所知的情況下進行外包,會導致醫院雖然支付了高昂的外包服務費用,但是依然承擔很多后勤服務成本,也就是說醫院可能在支付了更多費用的情況下卻難以獲得相應的期望效果。如果出現則這種情況,不僅不能夠提高醫院后勤管理質量和醫療服務質量,相反還會給國家、醫院和職工帶來相應的經濟損失。
第三,醫院后勤經營化管理需要引入盈虧平衡點概念。盈虧平衡點是企事業單位判斷盈利水平和盈利能力的一個重要指標。醫院后勤部門要將自身的運作等同于企業業務的運作,就必須意識到投入和產品之間的關系,只要是產品就能夠在相應的市場上尋找到應有的價格和質量要求。這樣,后勤部門的每一個服務單元都可以通過盈虧平衡點的計算來判斷經營風險的高低和盈利能力的高低,進而為之后的生產管理和投入支出奠定艮好的基礎。
醫院后勤經營化管理需要選擇合適的管理方式
醫院后勤可以在業務量足夠、盈虧平衡點尚可的情況下可以選擇自主管理。雖然盈虧平衡點能夠有效地預測經營風險和投資風險,但是后勤部門依然難以預知自身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的局限性,不能對自身所能達到的質量標準進行準確預測。因此,醫院后勤在選擇經營管理方式的時候還要考慮到醫院本身所處的行業狀態和自身的管理能力。在自身具備較大的管理能力和較高的管理水平之時,醫院后勤部門可以通過擴大服務范圍和提升產品數量來實現規模效益、降低運營成本、提升綜合實力。以筆者所在醫院為例,醫院后勤洗滌消毒服務、餐飲服務就采取擴大服務數量的方式,進而取得了良好的效益。
三、醫院后勤經營化管理需要專業化、職業化和科學化的管理手段
醫療改革背景對醫院后勤服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也將醫院后勤管理推上了專業化管理的勢在必行之路。對醫院后勤服務配備職業化的管理人員、開展科學化管理是走上專業化道路的必然選擇,單純的行政管理是遠遠難以滿足新時期后勤管理的需要的。醫院后勤管理需要建立完善的理論學習體系和人才培養體系,使得后勤管理人員能夠看到長遠的職業規劃和前景。唯有如此,醫院后勤管理才能作為一項專業化和科學化的管理模式來開展,后勤管理也才能積累專業的綜合團隊素質。
新醫改以降本增效為根本原則,醫院后勤改革的目的則是降低服務成本、提升服務質量,并在此基礎上維護職工、醫院、患者乃至國家的利益。醫院后勤管理應該及時引入現代企業管理制度,在堅持社會效益優先的原則之下,將自身定義為一個企業來經營,通過精準的經濟指標對工作成效進行量化評價和衡量,進而有效地降低服務成本、減少開支、提升醫院整體經濟效益。但是與此同時,醫院后勤部門還要意識到自身和企業的不同之處,不能在追求經濟效益的過程中迷失本心,忽視社會效益這個本質問題。
對于醫院后勤是選擇自主管理還是外包管理,外包管理又要采取什么樣的模式和方式,還需要很多的理論操作和實際技術操作方面的研究。經營化管理的理念可以為后勤管理提供科學的決策依據、降低經營成本和經營風險,進而獲得更大的經濟效益。
[1]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J].中國勞動保障,2009,21(5):48-53.
[2]劉建輝.藍圖繪就重在實踐——學習《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的幾點體會[J].決策,2016(6):88-89.
[3]劉思洋,韓克芬.淺談醫院后勤管理[J].中國科技信息,2015(11):197-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