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穎



四川自貿試驗區于2017年3月15日正式建立,其主要任務是落實中央關于加大西部地區門戶城市開放力度以及建設內陸開放戰略支撐帶的要求,打造內陸開放型經濟高地,實現內陸與沿海沿邊沿江協同開放。它對我國經濟發展的創新體制,具有轉變政府職能、擴大貿易服務、改善金融裁度、增加外商投資等諸多意義。以四川路橋為例,運用企業財務數據,通過橫向、縱向比較以及計量經濟學回歸的相關知識,從公司市值與估值、公司營收、政策紅利三個方面,論述四川自貿試驗區制度對當地企業競爭力的影響分析。
四川自貿試驗區
四川路橋 區內企業
國務院印發中國(四川)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明確四川自由貿易試驗區實施范圍達119.99平方公里,涵蓋成都天府新區、成都青白江鐵路港片區、川南臨港片區三個片區,將四川自貿區定位于內陸開放戰略支撐帶和內陸開放型經濟高地。而在經濟全球化和區域一體化背景下,“外資西進、內資西移”的產業轉移趨勢為打造西部經濟核心增長極,建設現代化國際化大都市的成都提供了歷史性機遇。
四川自貿試驗區的建立與意義
(1)四川自貿試驗區的建立優勢
與過去傳統的開發區推進建設模式不同,自貿區帶給一個區域的不是優惠政策,而是制度創新,是搶先爭取國家改革紅利的難得機遇。設立內陸自由貿易試驗區,既是一種開放措施,也是一種改革動力。四川申請建立自由貿易區有其特有的建設內陸自貿區的經濟基礎、區位優勢和載體優勢。首先,高新區擁有四川代表中國與新加坡合作建設的新川創新科技同,是西部地區國際開放與合作的典范。成都直飛歐洲航線將達4條;成都至歐洲的“蓉歐快鐵”是中國西部通往歐洲速度最快的陸上鐵路貨運大通道;高新區中歐國際商務平臺是歐盟在中國布局的唯一商務平臺。其次,成都具備歐亞大陸航空樞紐點的獨特地理優勢,在自貿區的相關優惠政策促進下,以航空港為主體和特色的國際貿易新模式將成為我國內陸地區改革開放的新典范。再次,成都是國務院確定的西南地區科技中心,科技實力雄厚,可為傳統加工貿易、轉口貿易向服務貿易、金融服務等方面轉型升級提供強大技術和智力支持。最后,成都是國務院確定的西南地區金融和商貿中心。
(2)四川自貿試驗區的建立意義
四川自貿區在國家發展戰略中的地位不可低估,對金融、貿易和房地產等行業的利好影響“看得見、摸得著”。第一,四川自貿區的設立,可以使區內的更多企業獲得民營銀行、金融租賃、汽車金融消費公司等金融業牌照。四川自貿區的設立,使中小微企業在不同的發展階段上都可以獲得與之相適應的金融支持。第二,四川自貿區企業可以享受“境內關外”政策。凡是進入區內的貨物就視同進口,凡是從區內銷售出去的貨物就視同出口,可以享受減免關稅、增值稅、流通稅的優惠政策,同時簡化區內出口加工企業海關手續,降低物流成本。對于四川企業和消費者來說,四川自貿試驗區所帶來好處包括:促進四川產業的轉型升級,讓更多更好的“四川造”產品走出四川、走向全國、走向全球;外資進入醫療服務領域的門檻大幅降低,市民不出國門就可以體驗外資醫院的醫療服務;一些國際知名旅行社將到區內開展業務,消費者會享受到更多高端訂制化的旅游產品和服務。同時,四川自貿區的誕生還將“升溫”商業物業市場。
建立四川自貿試驗區的影響重在中長期,將帶來巨大的改革紅利一一首先是突破現有外貿和外資條框,放寬關稅、外匯使用、利率形成、投資管理等限制政策,促進跨國公司全球調撥和金融資本活躍,加快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集聚;其次,將有利于高新區、成都和四川適應經濟全球化經濟趨勢,有效承接全球產業轉移和資本流動,成為建設改革開放模范區的發動機;最后,將促進高新區、成都和四川成為中西部地區的轉口貿易、加工貿易、服務貿易、商品展銷和離岸金融的新中心。
影響自貿區區內企業競爭力的因素分析
隨著四川自貿試驗區的成功設立,區內一系列創新的規定、政策等,對自貿區內的各行各業的公司的整體質量和數量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而自貿區制度對區內的企業的影響因素也是多種多樣的,但實質上影響區內企業競爭力提升的因素是相對集中的。通過查閱文獻等,總結出自貿區區內的企業競爭力的主要影響因素包括公司營業收入、公司估值與市值以及政策紅利三個方面。
下面以四川自貿區區內上市公司四川路橋為例,從其歷年的財務報表數據人手,借鑒已有的相關研究成果進行文獻分析和比較分析,同時通過回歸等計量經濟學方法,對自貿區區內的企業競爭力影響因素進行分析。
(1)公司營業收入提升
從上表可以看出,自2013年以來,四川路橋的營業總收入呈不斷上升的趨勢,但在2016年營業收入稍有下降,而凈利潤是持續上升的狀態。2016年營業總收入同比增長-7.6%,凈利潤同比增長6.3%,這與2016年8月提出建立四川自貿區有很大的聯系,2016年工程收入的毛利率為12.11%,比上年同期增加7.64%。2016年省內業務達70.26%,省外業務達28.84%,這與四川自貿區的建立也有相應的關系。根據數據以及相關系數可列出公式:
通過而通過2011年至2016年間公司營業總收入與工程施工收入的數據,可計算兩者的相關系數:
通過相關系數分析結果可以看出,營業收入與工程施工的相關系數非常高,為0.9329,可以認為二者為正相關關系,即營業總收入的增長與工程施工的增長有相當大的關系,凸顯了四川自貿區對公司營業收入的促進作用。
(2)公司估值與市值的提升
公司的估值代表市場對公司的認可程度,高估值的公司代表市場對其認可程度高,以PE來計,公司的估值等于每股收益( EPS)比上股價,即估值升高,公司對應的總市值也會變高,對于提升企業的形象和地位有著重大作用。
四川自貿試驗區掛牌前夕的2016年7月22日,四川路橋股票的收盤價為3.93元/股,2015年公司EPS為0.35元,對應公司估值為3.93/0.35=11倍市盈率。而2017年4月1H四川自貿區正式掛牌,四川路橋股票在2017年4月14日,公司股價為5 .16元/股,2016年EPS為0.35元,對應公司估值為5.16/0.35元=15倍市盈率,股價漲幅也是比較大的。正因為自貿區制度引發了市場投資者對于區內企業未來發展空間和受惠于政策紅利的想象,所以公司的估值與市值提升明顯,這對于公司以后的一級市場再融資(增發、發行可轉債等)都是有利的。
(3)政策紅利
隨著內陸自貿區的進一步放開以及區內的金融制度創新,為區內企業簡化行政手續、享受稅收優惠等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政策紅利是自貿區制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四川自貿試驗區對公司的政策紅利優勢有幾個方面:一是深化同區國際合作。堅持引資、引智、引技與優勢產業、產品、技術及服務“走出去”相結合,圍繞產業合作、科技創新、中小企業合作、職業教育、新型城鎮化等領域合作發展,采取“平臺+同區”、“政府+機構+企業”的共享開放合作模式,支持在自貿試驗區內建設國別產業合作同區,推進創新創業、產業升級。對于四川路橋這樣的建筑公司來說,工程施工技術是公司的核心競爭力之一,深化同區國際合作能夠好地實現該公司技術服務向外推廣,有利于業務范圍的進一步擴大和“走出去”,對提高營業收入是有利的。二是行政監管制度的創新。由于自貿區制度施行了靈活高效的行政管理,提高了行政透明度,簡化了辦事程序。三是打造沿江開放口岸。支持川南臨港片區設立國家對外開放口岸,加快建設高等級航道,促進與長江主要港口的協同開放合作。支持開展內外貿同船運輸、國輪捎帶業務。創新長江船舶登記制度,優化船舶運營、檢驗與登記業務流程,簡化人區申報手續,試行電子數據自動填報,加快智能物流網絡建設。對于路橋來說,開放沿江口岸對于貨物的進口渠道又擴寬了水運這一方面,對于成本等方面的核算又有新的突破口。
面臨的問題與發展前景
四川自貿試驗區的成立,對于自貿區區內的企業來說,既是機遇也是挑戰,中國的改革開放是發展的必經之路,但改革帶來的陣痛也在所難免,可能會使區內企業面臨一些問題。
(1)面臨的問題
1.關稅降低對國內企業產品市場份額帶來的沖擊
自貿區的設立帶來的貿易自由化有很多便利,但不得不承認降低了關稅后,很多國內民族企業在技術上、規模生產上本來就沒有優勢,面對高質量進口產品的沖擊,市場份額會大大降低。如果關稅被大大降低了,進口汽車價格和國產車的價格差距將會縮小,這樣一來,進口車的銷量肯定會大幅飆升,而本土品牌與中外合資品牌汽車的銷量就會受到巨大影響,尤其是對那些自主品牌還很孱弱、完全依賴合資生存的國內車企來說,更會面臨巨大的生存挑戰。所以,關稅的降低對國內企業產品市場份額帶來的沖擊還是十分嚴重的。
2.老國企效率低下,缺乏激勵機制
自貿區的設立在一定程度上打開了國內市場,很多國外的產品被平行進口到自貿區內,這對原本效率低下、缺乏激勵機制的國企打擊嚴重,很多領域的大國企本來在國內存在一定的寡頭壟斷現象,但隨著市場開放和外企產品的沖擊,這些優勢將不復存在,缺乏激勵機制、相對低效率的資源利用又使得國企在市場競爭中處于下風。
3.人力資源的缺乏
隨著自貿區國際化進程的開展,區內企業急需大量人才去應對國際化競爭,如國際經濟與貿易、外語專業的翻譯等,這些都需要區內企業自己去從社會招聘人才,同時加強內部人才的培養工程。而隨著自貿區打開了改革開放的大門,許多國外企業也來到國內高薪誠聘人才,相比于外資企業的高工資、良好的工作環境、完善的激勵與考核制度,許多國內企業尤其是還處于發展初期的民營企業在人才的競爭上完全處于劣勢,這使得本來就缺乏的優秀人才資源變得更加捉襟見肘。
(2)發展展望
自貿區作為內陸開放、沿海協同的試驗田,其區內企業也面臨著市場放開后國外優秀企業的沖擊。在競爭更加激烈的全面開放市場,區內企業應當改變原有的經營管理模式,利用自貿區的制度創新,實現更快的發展。
1.提升員工素質
針對人才匱乏和外資企業高薪挖墻角等事件,國內企業可以在建立強大人力資源團隊廣納賢士的同時,完善內部員工培訓制度,用帶薪培訓、完善考核激勵等方式提升現有員工的素質,從內部做起,從身邊做起,挖掘新時代全方位的優秀人才。不同的企業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吸引人才,例如,國企可以利用集團實力雄厚的優勢為員工提供完善的福利保障,而股權機制靈活的民營企業則可以充分利用為核心員工提供股權激勵的方式,上市公司則可以通過設立員工持股基金讓員工的利益與公司的利益捆綁,從而提高他們的工作和生產積極性。
2.員工持股
借助自貿區的東風和區內優先改革的便利,四川路橋董事長孫云表示:四川路橋旗下有家交通工程公司,經理層持股20%,公司員工持股35%,國有股30%多。這家企業的注冊資本10年翻了20多倍,每年都盈利2000多萬元,這就是制度帶來的活力”,董事長孫云未來員工成為公司股東后更加有利于提升公司的運營效率,縮減成本,由于公司盈利增長后股票價格會隨之上升,這有效的激發了員工的工作效率,給四川路橋等自貿區內的老牌國企注入了新的活力。
[1]澤輝.上海自貿區國外自貿區的比較分析[D] .2013( 12).
[2]尹琪.上海自貿區成立背景下的ABC公司戰略轉移研究[D].2014.
[3]王挺革.上海自貿區建設與企業的發展機遇[J].政策瞭望,2014(2).
[4]黃加寧.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國自由貿易區之路[ D] .2013.
[5]李艷麗.中國自由貿易區戰略的政治經濟研究[M].中國經濟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