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榕霞
我國的內部審計從建立到現在已有33年,其取得成績有目共睹。但是隨著我國改革的慢慢深化,改革逐漸進入深水區,各種問題逐漸暴露,降低7改革的效果。解決好國企內部審計轉型中存在的問題可以推動國企改革的發展,只有內部審計審好了,方能更好的實現企業目標,才能有效規范棗場秩序??上驳氖牵覈鴮徲嬂碚撛趯嵺`中不斷得以完善,國企在內部審計方面也取得7較大的進展。本文主要以國有企業內部審計轉型中存在的問題作為研究課題,分別對內審轉型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解決方案。
國有企業民 內部審計 轉型
引言
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體制下,國企的成立有兩大目標,其一,確保國有資產實現保值增值,保障國家活動有序運行;其二,消除市場失靈,彌補市場缺陷,實現社會福利最大化,擔負著確保社會穩定的作用。檢驗國企內部治理的成績單,就要內審發揮作用了。內部審計事關公司治理系統的正常運行,是一項重要的評價性活動。但是,隨著1978年改革開放的進程不斷深化,傳統的內部審計已不能適應外部環境的變化,暴露出了許多問題,降低了內部審計效用。所以,本文通過對國企的內部審計發展歷程和轉型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以便更加準確的了解國有企業內部審計存在的問題,繼而提出整改的建議。
國有企業內部審計存在的問題
(1)內審制度不全,缺乏獨立性
現存的大多數國有企業的內審機構是從原來的會計部門分支出來的,和原來的部門藕斷絲連,從根本上就無法獨立。審計部門服務于管理層,受上級管理層領導,還承擔著獨立出來進行公正審計的責任,經常會無法抉擇。另外,由于其缺乏權威性,被審計部門不當回事,審計過程也是做做樣子,隨便檢查檢查賬簿,核對幾張報表,敷衍的出具報告,打發上級。
當管理者違紀違規時,出于自身利益考慮,可能會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更有甚者幫忙圓謊舞弊上級。內審部門在接受國企安排的審計工作時更多的是被動的接受,沒有自主權。而且被審計部門也能提前了解到審計計劃,并及時作出調整,于是國有企業的真實狀況就很難得到真實客觀的評價。
(2)審計隊伍建設薄弱,專業素質低
審計部門是從會計部門分支出來,會計人員的角色從財務崗轉換為審計崗,思想和技術的轉換跟不上職能的轉換,依舊“穿新鞋走老路”,還是缺乏一些審計需要的專門知識,如缺乏預防風險的警報機制需要的敏銳性和前瞻性,傳統的審計傾向于對經濟活動過程的監察評價,而往往忽視了對企業風險進行審計監控,不能對突如其來的風險進行有效預測和應對。
(3)審計技術和方法了阻礙審計發展
為了適應電算化的應用,內部審計方式也應及時創新,國有企業以前的內審方法主要是逐筆手工審計賬目、賬表、會計憑證和實際情況是否相符以及混合使用各種審計方法,如順逆查法、各種分析和比較方法。這些審計方法還停留在比較古老的基礎審計程序的應用,側重對過去的經濟活動的合規性進行審計分析,不注重企業環境的評價、風險評估、統計學、經濟學和管理學等信息。
(4)模糊了管理本質,不規范現象滋生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紀委五次全會上提出的反腐敗制度中的第四條的中寫到:要管理好國企,要監督好國企,改進國企監督管理體系,加大審計的程度,要改變國企內審部門如同擺設問題,如消除提拔親屬、內部任命、串通一氣等灰色地帶。內審的矛盾是表面是自我監督的,實則是本末倒置,忽視了管理的內涵:內部審是站在誰的利益角度上?我國國企實行所有權和經營管理權的分離,存在委托代理的關系,因為信息了解程度不一樣、利益不一樣和市場的不穩定性等原因,企業部門會出現違背市場規則或是反其道而行的現象。
針對國企內部審計存在問題的相關措施
(1)完善內審制度,堅持獨立性原則
國企內部的內審機構要保證人事任免公正、工作自主程度、經費安排妥當等涉及審計人員切身利益的專門事項的獨立性,審計人員才“敢”盡責盡職。所以國企中的內審部門可以是政府部門的派出機構,又或者是在董事會下設立,直接歸董事會管理,這即可以讓管理層更好管理企業,也可以讓董事會了解到企業內部大體情況,符合國際內審協會的要求。
(2)強化工作團隊的素質和考核系統
審計要審好,不僅需要很好的職業素養,還需要一定的業務知識支撐,提高審計業務質量,要從三方面人手,首先,會計繼續教育活動可以專門拿出一個版塊學習審計知識,及時溫故知新、同時要注重全面的發展,比如英語水平、計算機知識和相關法律知識,做一個復合型人才,適應現在審計發展;其次,要保持活到老、學到老主動的學習態度,不要浪費了一身本領和周邊的學習資源,在審計實踐活動中學以致用,不斷積累經驗、總結方法、力求創新。
(3)創新內部審計工作手段
在黨的十八大會議上,要求國企內部審計要拓寬范圍,由微觀向宏觀轉變,切實處理好審計和發展的關系,切實達到“強服務、保增長、促發展”審計新目標,從大的層面進行綜合性分析而不是只偏重審計的傳統的職能,更好的提出審計建議。
結論
1978年以來,國家致力于改革開放,隨著時代的進步,國家對改革的要求越來越高,從改革的面要廣向改革的程度要深轉變。審計部門和審計人員應抓住機會,不要害怕改變,進一步開化思想,轉變古老的觀念,緊緊圍繞國家新的法律法規,積極主動推進內部審計轉型的進程,發揮內審強大的“治病”功能,當好一個檢察員和參謀員,把國企做大做好做強。
[1]王兵,劉力云,張立民.中國內部審計近30年發展:歷程回顧與啟示[J].會計研究.2013,(10):83-88.
[2]王兵,鮑國明.國有企業內部審計實踐與發展經驗[J].審計研究.2013,(2):76-81.
[3]徐學信.深化改革背景下國有企業內部審計轉型問題研究[J].全國商情.2016,( 16):99-100.
[4]張艷飛.關于內部審計工作對促進國有企業內部管理的思考[J].企業研究.2013,(8):31-32.
[5]張燕云,趙竹明.探析國有企業內部審計實施特點一一基于內部審計協會的調研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