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偉
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社會的不斷進步,投融資方式的不斷拓寬,我國地方政府的投融資平臺也有所發展,投融資平臺公司大量出現,出現了融資風險商,融資行為不規范等問題。基于此,本文對地方政府投融資平臺的現狀、運行機理及平臺的結構進行分析,發現我國投融資平臺公司存在的問題,通過改良產權結構、提高治理效率、強億金融監管等措施進行模式創新,對投融資平臺公司的模式不斷完善,從而促進我國地方政府投融資平臺公司的發展,促進地方經濟的發展。
地方政府投融資
平臺公司 投融資結構
地方政府投融資平臺的現狀及問題
我國地方政府投融資平臺公司主要分省級平臺公司和市縣一級平臺公司,其主要由地方政府通過財政撥款或投入土地等資本設立,管理運行不規范,金融風險較高。而且,由于土地出讓收入的波動較大,債務如果不能按期償還,將會對地方的財政收入甚至國民經濟的發展產生很大的消極影響。此外,地方政府投融資平臺主要投資于關乎國計民生的公共行業,資金回收的周期較長,短期償債的壓力較小,使得地方政府與投融資平臺公司的聯系較弱,約束較少,使得投資決策不恰當,不利于資金的回收及平臺公司的發展。另外投融資平臺公司的融資行為不合理。首先,擔保合同不合理,地方政府往往用政府信用作擔保,缺乏有價值的抵押物。其次,銀行僅僅看政府的信用,對平臺公司的實際經營狀況缺乏必要的調查。另外,監督不健全。相關部rJ的金融監管不到位,相關部門未制定相關的法律法規規范平臺公司的投融資業務。此外,銀行業未對平臺公司資金的利用情況進行監督,不利于資金的回收和平臺公司的進一步發展。
投融資平臺公司的運行機理
(1)投融資方式
投融資組成是多種多樣的,投融資平臺公司的資本主要是由當地政府的財政撥款、稅費收入、國債收入及土地出讓收入等組成,而建設項目的資金則由投融資平臺公司與地方政府一起籌集,投融資平臺公司通過以政府信用作擔保,向銀行借貸等方式,進行資金的籌集。
(2)信用擔保
投融資平臺公司以政府信用作為擔保,這種擔保分為顯性和隱性的。其中,顯性擔保是平臺公司與借貸銀行簽訂協議、擔保函等,明確指出地方政府的擔保責任,如若到規定期限平臺公司無力還款,則由地方政府代為償還。隱性擔保則是未將地方政府寫入擔保合同,而是地方政府直接介入融資流程,引導融資的進行,此時,雖未明確指出,但地方政府依然承擔擔保責任。
投融資平臺公司的結構分析
(1)產權結構不合理
通常,地方投融資平臺公司主要由地方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出資成立,理應由國資委行使對融資平臺的控制與監督權,然而,管理權卻實際掌握在財政局、發改委和地方金融辦等部門手中,由于缺乏對平臺公司的監督,平臺公司的管理者個人主觀意識較強,容易造成過多的追求經濟效益而忽視了平臺創立的初衷,創造社會效益。此外,若由國資委行使對投融資平臺的管理控制權則會造成行政壟斷,破壞市場經濟的發展,所有權與經營權高度融合也會造成對經濟效益的過度追求,不利于公司效率的提高和社會目標的實現。
(2)治理結構不完善
投融資平臺公司的治理結構有三層委托代理層。首先,由中央政府將公共支出權責通過相應的行政體系委托給地方政府,從而實現所有權和經營權的分離。其次,由地方政府授權給相關部門履行相關的職能,建立地方政府投融資平臺公司。在次,由平臺公司董事會聘請專業的經營管理人才對平臺公司進行實際的經營管理,將出資人委托的權責再委托給平臺經營層。從此過程可以看出,公司委托代理的層次較多,決策與執行的效率不高,高層管理者對公司的控制力較弱,無法對公司進行有效的監督。并且,從實質上看,國有資本的所有權與經營權并未分離,高層管理者的逐利性并未減弱,不利于社會效益的實現。
(3)監督結構不健全
金融辦的職能是協調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地方政府與金融機構的相關事務,由于地方政府投融資平臺公司的融資方式主要是銀行貸款,故而應由金融監管的相關部門對平臺公司的金融事務進行監管。然而,金融辦并未被中央法定承認,其權責尚未明確,而實際上權限卻在不斷擴大,對平臺公司的干預較大,而監管相對較少。
完善投融資平臺公司的運行模式
(1)調整產權結構
一方面,實現職能分離,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平臺公司的兩大基本職能是融資與投資。平臺公司可設立兩個專門的部門進行融資與投資,二者相互聯系、互不相屬,互相獨立,促進公司職能的分離,使各個部門實現術業有專攻,提高公司的效率。此外,公司應拓寬融資渠道,改善經營管理方式,政府應簡政放權,減少對公司的干預,真正實現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防止出現行政壟斷。另一方面,地方政府應引導平臺公司之間進行競爭,實行兼并重組,增強自身優勢,實現社會效益,促進平臺公司的發展。
(2)完善治理結構
首先,中央政府應加強對總量的監管。中央政府應對貸款總量進行控制,防范債務風險,防止出現債務累積。其次,實行現代企業的管理模式,實現出資人法人化,將出資人權責集中,并由規模大的融資平臺履行,設立單獨的監管部門。在次,完善治理結構,聘用與公司無利益關系的高素質管理人員對公司進行日常管理,并定期進行考核,確保社會效益的實現。
(3)健全監管結構
第一,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加強監管。有關部門應根據平臺公司的發展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對平臺的設立及業務范圍進行明確的劃分,規范融資行為。第二,限制金融辦的權限,強化金融監管當局的職能,拓寬監管渠道,設立監督聽證會、民主評議會等聽政于民,加強對平臺公司的監管。
結束語
地方政府投融資平臺公司是伴隨著經濟發展而逐步發展起來的,其發展的影響因素有很多,希望通過完善投融資平臺公司的運行模式,促進平臺公司的發展。然而,面對我國復雜的經濟形勢,地方政府投融資平臺公司的發展依然任重道遠。
[1]姜欣:關于地方政府投融資平臺風險分析及對策探討[J].《時代金融》.2017年(9)
[2]朱志宏,新常態下地方政府投融資平臺轉型發展探析[J],《管理觀察》,2016(4)
[3]汪星,新常態下地方政府投融資平臺轉型發展探析[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