潭敏捷
企業為了留住核心員工,提高人力資本的效率,有條件地讓渡出部分股份,授予被激勵對象,從而實現公司與被激勵對象的翻益捆綁。然而由于我國資本市場起步較晚,股權激勵仍處于探索階段,尚不成熟,通過研究我國大量上市公司股權激勵方案,本文從股權激勵的激勵期限、業績考核體系和行權條件這三要素著手,剖析我國上市公司股權激勵方案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并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
股權激勵 激勵要素 問題
我國上市公司股權激勵現狀
根據Wind資訊數據庫數據及相關資料,自2005年發布以來,實行股權激勵的上市公司數量逐年持續增長,截至2016年12月31日,推出股權激勵計劃的上市公司總共有894家,涉及股權激勵計劃達1373個,其中有229家公司推出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股權激勵計劃。近年來我國上市公司實施股權激勵方案的數量在不斷攀升,由于中小板和創業板多為名營企業,在股權激勵的實施上靈活性更強,這使得中小板和創業板成為多層次資本市場中實施股權激勵計劃最為活躍的板塊。
我國上市公司股權激勵存在的問題
(1)股權激勵計劃期限較短
《上市股權激勵管理辦法》規定,股票期權的有效期從首次授予日期不超過10年,然而大量企業的有效期僅僅為4至5年,還有較大的延長期限的空間,如此短的期限設置給管理層提供了短期內套現、進行盈余管理的契機,而且在有效期的設置上沒有考慮到公司的戰略安排,股權激勵應該為公司短期內的戰略目標服務,那么激勵期限作為股權激勵的要素之一,自然也要與公司戰略相吻合一致,然而大量企業沒有考慮到這一點。如:豫金剛石在2010年9月的股權激勵方案中規定,有效期為自股票期權授權日起5年,然而當前它正在實施工業智能化戰略,而工業智能化產品的特點是從產品研發到推廣的期限較長,經濟效益的產生具有明顯的滯后性,不是短短5年就可以反映到公司業績上的,所以適當延長激勵期限是極有必要的。
(2)業績考核指標不合理
當前,我國大多數實施股權激勵方案的行權條件普遍偏低,主要表現在公司層面的考核指標標主要集中于財務指標之上,而非財務指標較少,并未形成科學、全面的業績評價體系。如在九陽股份2011年2月14日公布的股權激勵計劃中,其行權條件要求:以2010年為基準年,2011-2013年凈利潤增長率分別不低于5%、6%、7%,一方面,凈利潤是權責發生制的結果,是很容易被管理層操控的管理層,另一方面,作為一家處于成熟期的企業,一般要求凈利潤增長率不低于15%,而它僅設定在5%、6%、7%,這顯然有借激勵之名,變相輸送福利的嫌疑。這樣的考核條件的設置只反映了當前我國股權激勵方案中的冰山一角,行權條件偏低的問題在我國企業股權激勵中普遍存在。
(3)行權價格缺乏彈性
以股票期權模式為例,其行權價格是固定的,這意味著在它的幾個解鎖期內,試用的是一個固定的行權價格,然而影響股價的因素是綜合且復雜的,公司業績和管理層業績只是諸多影響因素之一,若某個股與大盤指數的相關性很強,那么與公司業績、管理層業績的相關性就相對變弱了。比如,當整個行業的所有股票幾乎都上漲時,那么就算公司的管理層碌碌無為也難免股價的上漲,此時股價上漲不是因為管理層業績水平帶來的,而是系統風險導致的水漲船高的假象。股票期權模式下的股權激勵的初衷是為了用股價與行權價之差來作為被激勵對象的業績證明,從而使管理層從中受益以達到激勵效果,然而一個沒有過濾掉系統風險的行權價顯然是有違初衷,也是難以達到激勵效果的。
完善我國上市公司股權激勵的對策
(1)適度延長激勵期限
提高公司的管理水平、改善公司經營業績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激勵對象需要較長時間的努力才能產生效果,因而激勵期限的設定很關鍵。激勵期限要合理設置,使得激勵計劃是激勵機制與約束機制的有機結合。適當的延長激勵期限,一方面可以避免經營者的短視行為,另一方面可以避免業績的粉飾,同時應該實現激勵期限與短期內戰略目標的吻合,盡量使得階段性目標能夠在激勵有效期內實現,防止出現激勵期限已結束,然而短期戰略目標的實現卻遙遙無期的尷尬處境。
(2)建立科學的業績考核制度
一套科學合理的業績考核體系是發揮股權激勵效用最大化的基礎,單純的財務指標不足以反映企業經營的真實狀況,單純的物質激勵也無法對所有管理層和核心員工起到激勵作用。因此,應做到財務指標與非財務指標相結合,物質激勵與精神激勵結合。
對于非財務指標,如上市公司可以引入平衡計分卡考核辦法,從財務、客戶、內部運營、學習與成長四個角度來對激勵對象層面業績進行科學的考核,也可以引入EVA對公司層面業績進行科學考核。為了更加客觀公正地對公司業績進行評價,可以邀請第三方中介公司參與業績考核,提高業績考核的公信力。
對于精神激勵,可以向員工授權、對他們的工作績效的認可,公平、公開的晉升制度,提供更多學習和發展機會,實行靈活多樣的彈性工作時間制度以及制定適合每個人特點的職業生涯發展道路等。
(3)實施指數化行權價格
指數化行權價格的核心思想是:行權價以股票期權授予時的基準價為基礎,再根據股指的升降幅度進行調整,其中市場的平均升降幅度可以根據滬深指數確定,也可以根據該公司所處行業指數,如材料行業指數、地產指數等確定。
公式為:指數化行權價=授予日基準行權價*股指變動率
通過實施指數化行權價格,保證了每一個解鎖期試用的行權價格都是剔除了當期系統風險影響后的價格,強化了股價與管理層業績之間的相關聯性,既避免了市場股價整體上漲帶來的水漲船高的假象,又避免了市場股價整體下降帶來的行權價與股價倒掛的尷尬處境。
[1]張軍.我國上市公司股權激勵問題研究[N].中央財經大學報,2009(5): 32-36.
[2]張欣,管雪洋.上市公司股權激勵問題研究[J].南方金融,2011( 10):60-63.
[3]孫亞洲.我國上市公司高管股權激勵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經濟研究導論,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