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楚然
在當今的世界,中國經濟已位列前茅,以令人驚嘆的速度向前發展,社會經濟也在快速發展。在這種情況下,公共管理也出現了一些問題,這就對政府的職能作用提出更高的要求。自我國加入世貿組織以來,政府做出的任何舉動都要符合國際要求和法律。所以,這就要求我國政府必須做出s全球經濟發展相適應的轉變,以應對新要求和新問題的出現,世界在飛速的發展,中國必須跟上世界發展的步伐。本篇文章主要針對在市場經濟中政府如何通過公共管理經濟政策進行宏觀調控、調控的手段、規制改革而展開的分析。政府通過這一系列的舉動能為企業發展創造一個健康的發展環境,并公平的去對待市場中存在的各類企韭。
公共管理 市場經濟
政府職能 公共經濟政策
公共管理概述
在了解政府調節市場經濟之前,應先明確公共管理的概念。在市場經濟中,管理企業不僅僅是某一企業或者是政府的單方面職責,而是需要多方共同參與的。在公共管理方面,主要是指政府調節市場經濟,調節的手段是直接管理與間接管理相結合的,政府通過市場調節進行間接管理。這里的“調節”與傳統的計劃經濟的“調節”是不一樣的,過去傳統的調節可以說是“控制”,市場經濟的發展完全掌握在政府的手中,而現在的“調節”是指適當的“調控”。當市場出現問題時,政府可以出臺一些相關的政策,來彌補市場出現的缺陷,但絕不會直接參與企業的經營管理,政府會在宏觀調控以外出臺一些公共政策或者調節市場的機制,以此來平等的對待各類企業,促進企業的良好發展,這就是公共管理。
政府調節市場經濟的主要手段
調節經營消費的市場機制。經濟規制主要是針對市場中存在壟斷現象的行業而出臺的規制,這種存在很明顯的壟斷現象的行業大部分又具有很大的經濟效益的,而且這種行業一般都是需要投入大量資金的,這種行業大多數都是與公共事業相關的。盡管這種行業大多都會采取自然壟斷的組織形式,但是如果政府直接參與管理或經營就會出現官僚化的現象,所以,在很多其他的國家的政府都會選擇授權代理人的方式,還有一部分會直接授權私人經營,政府一般都會選擇加強監管和規制,以此規制企業的產品質量,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保護工人的安全、保護環境。完善法律基礎,以間接管理為主。在政府規范企業行為時,一般都會采取間接的管理形式,例如加強對企業的產品質量的監管,發展方向的指導,鼓勵并扶植企業發展。世界各國政府都會通過指定經濟發展計劃以及技術政策表明政府給出的發展意向,為企業未來的發展的每一步提供方便。在這些管理手段之外,還應該注意企業與政府之間的中介機構的作用,這些機構會發揮很大的助推作用,這些機構可能會助推某個行業的整體發展,也可以溝通企業與政府之間存在的矛盾。減少政府在經營活動的參與。政府部門對市場經營活動進行間接管理的主要手段就是公共管理,企業的行為是受公共政策的制約的,還有市場機制的引導。國家通過立法在不斷的完善市場的規則,企業的行為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政府的職能就是一視同仁的去監管所有的企業,政府如果應該管的沒管,不該管的卻管了,就會產生非常不良的影響,市場秩序可能會出現錯亂,嚴重的話還會出現“政府失靈”的現象。
政府在公共管理中的規制政策
在以前的傳統經濟規制實施過程中,大多情況下都會破壞市場經濟的效益和效率。問題可以具體分為三個方面。一是,規制制定不當會在法律程序這一環節消耗大量的財力和物力;二是,干預價格的設定使價格信號出現了畸形,使消費者做出錯誤的購買選擇,無法實現效用最大化;最后,規制一方面嚴禁企業獲取超額利潤,另一方面不提供扶植政策,使得企業發展的很緩慢,遠不及不如市場機制調節的靈活性高。公共管理是與經濟規制和政策改革有直接關系的,因為市場經濟的發展是要與資源配置相對應的,所以在這一過程中政府應該盡可能的減少參與。
建立完善的公共管理經濟政策
(1)明確劃分歷史的遺留問題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開始初步觸及市場經濟,此時的計劃經濟的漏洞已經暴露出來,需要政府、社會、企業三方共同去改造出現的問題,漏洞主要有政企不分、產權模糊等方面,這些問題已經成為深化企業改革的主要矛盾,這些問題的遺留拖慢的市場經濟的發展進程。這些問題的解決主要是由政府相關部門與國有獨資企業協同進行嚴厲監督,以徹底粉碎政企不分、產權模糊、責任不清等問題,明確劃分政與企之間的界限,這樣政府才能進行有效的干預。
(2)嚴抓政府部門行政體制改革
精簡政府行政機構,深入合并重疊的職能,這是使政企分開、減少財政壓力的重要的一步,這一步更是提高干部和公務員素質的一個重要手段和必要措施。應對經濟部門的調整,對公共管理部門對企業經營進行干預,并且要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公共政策的長遠發展要做出明確的規劃,防止出現競爭壟斷的現象,制定出合適的經濟和社會規制,不斷培育新興產業,大力的去扶植新興產業,健全中介機構并規范中介行為。
(3)利用學習文化,提高員工素質
對于一個企業來說,綜合素質是所有員工的一個必修課,它代表著整個企業的形象,甚至是一個國家的形象。提高員工素質最重要的也是最基本的一個途徑就是學習文化知識,企業的培訓應該包括繼續教育、培訓教育,在高一級的培訓就是再次求學。培訓教育是提高員工綜合技能和創造力的重要的一步。這種培訓教育也是企業文化建設的一個手段,它能吸引更多的人才去選擇這個企業。總而言之,企業應該為員工提供更多的學習的機會。
結語
結合以上的分析,公共管理應該是從多方面進行的,它應該包括自然、文化、經濟、政策等多方面,實現政治與經濟和諧,解決現階段我國公共管理存在的問題,最終取得社會和諧發展的良好成績。因此,公共管理經濟政策會成為社會和諧發展的重要助推力。
[1]朱曉宏.提高經濟效益與員工素質企業文化因素[J].農村,農業,農民(A版),2008( 10).
[2]吳長文.論提高員工素質對于企業發展的重要性[J].現代企業教育,2009(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