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雨詩 宋利
在“互聯網+”的大時代背景下,人們運用“互聯網+”技術開啟了經營銷售的新時代,擁有非物質文億遺產傳承人身份的個體/商戶也迎來了新的機遇。擺脫經營困難、利潤低下的情況,通過其自身的優勢運用“互聯網+”的技術,讓個體工商戶得到更好的發展。
個體工商戶
非物質文化遺產
互聯網+ 虛擬現實技術
作為一種自主經營的經濟單位,個體工商戶往往處于市場末端和社會底層,盡管對公眾生活貢獻良多,但并未受到應有的關注。人們通常將個體工商戶的活動視為純粹的自然人的小規模經營行為,人數少、資金小、輕技術、缺管理、薄利潤是其基本特征。同時我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在一定地程度上缺乏傳承人,許多手藝面臨失傳的境地。在如今國家提倡“互聯網+”的模式下,借由新的經濟形態,使傳統的非物質文化傳承的個體工商戶煥發新生。
個體工商戶的現狀
個體工商戶一般利潤薄弱,且融資困難,從正規金融機構融資比民間融資機構的成本更低,但還需支付評估費、抵押登記費、擔保費等其他融資費用,成本依舊居高不下。小額貸款公司和其他民間融資機構的融資則具有高昂的年利率,利息費用對個體工商戶也是沉重的負擔,部分貸款人因無法償還貸款而傾家蕩產。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人類的瑰寶,作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有著其獨特的魅力,在我國悠長的歷史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近年來的外來文化對本土的文化造成了一定的沖擊,且因為掌握的人越來越少,許多非物質文化遺產面臨著失傳的危險。
個體工商戶作用
我國的個體工商戶超過半數為生存型創業,而不是機會型創業。也就是說他們只能自我雇用、自己生存、自謀出路,不具有創造就業機會的功能,他們是自食其力的自由職業者。全國個體私營企業從業人員達到1.52億人,這從另一個方面來說明,個體私營大大緩解了社會的就業壓力。
個體工商戶因其個體微小的特點,反而能在城市與鄉村的廣大空間中生存,一些鄉村因為經濟條件落后,大型企業無法人內,而這時個體工商戶的存在就比大型企業更加重要。他們能在貧瘠的土地上生存,而一些坐落在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地的個體能利用其優勢將當地的特色文化向外傳遞,利用淘寶、微商將其售出,增加當地的經濟來源,使得自身更好的立足社會,為國家注入更多的能量。
應用與探索
(1)個體工商戶可通過淘寶、京東等C2C平臺,將部分非遺工藝品進行出售,拓展銷售渠道,擴大消費群體,非遺工藝品多為手工制造。單個個體工商戶宣傳力度小,了解的人群少,購買力差,對國家經濟的影響力較弱。李克強總理在2014年9月的夏季達沃斯論壇上提出,要在960萬平方公里土地上掀起“大眾創業”“草根創業”的新浪潮,形成“萬眾創新”“人人創新”的新勢態。近年來廣大大學生響應號召,開啟自主創新時代,眾多獨特的想法被驗證實施,為社會帶來了新的活力。就業崗位的增加降低了失業率,新奇的想法與傳統的技藝融合,帶來新的突破。黎族傳統紡染織繡技藝屬于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傳承局限的原因有二,其一為后繼乏人,其二為原料匱乏。如若借由其價值的提升來達到一定的鼓勵作用,必定會有感興趣的年輕人愿意學習繼承這一門手藝。當地的個體工商戶統一收購或代買作品,一方面既提高了個體工商戶的營業利潤,另一方面則保證了技藝的傳承、文化的傳遞。
(2)對于一些無法通過商品方式直接售賣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類如羌年等,個體工商戶可通過錄制DV并與當地政府溝通將其在申請專利,通過收取手續費的方式進行售賣。這樣非遺資料能得到記錄與保護,社會大眾野能通過DV進行了解。而記錄得到的影像資料的所有權及專利權則歸當地政府或者非遺傳承人所有。瑰麗的文化需要傳承,而應當被傳承的技藝因其難度和繁重的工作,使得年輕人拒絕傳承,部分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所居住的地方在于各大古鎮或景點,穿梭的人流帶來的只是匆匆過客,鮮有人能真正地了解當地的特色文化。被保留的DV等視頻資料則可以通過更廣闊的渠道走進大眾。
(3)個體工商戶可在虛擬現實技術完全成熟后,借用其達到更好的用戶體驗,并實施技術的教學。一些場地較大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如中國木拱橋傳統營造技藝;沒有教育資源的文化傳承愛好者通過虛擬世界的學習收獲操作經驗。這樣在人員較少的情況下,利用新技術使傳統技藝得到開發與利用。如今虛擬現實技術正處于開發的初級階段,技術較為粗糙,且有五大障礙,技術的不穩定性為其推廣帶來了一定的難度。
結語
個體工商戶不能僅限于傳統的零售、打印等行業,在網絡發展迅猛的新時代,利用網絡技術的方便與快捷,擴大業務的銷售渠道,如通過“美團”“餓了么”等進行銷售的餐館、花店。擁有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技藝的傳承人,也可不拘泥于傳統的收徒教學模式,或工藝品售賣模式。傳統的銀飾店,依靠著世代傳承的手藝進行數量稀少的成品交易。通過線上教學可在完成工作時獲取另一筆收入,相同的工作量帶來雙倍的收入,這對于技藝的傳承和個體工商戶本身的發展都十分重要。
[l]汪海栗姜玉勇《個體工商戶的行業分布、生存狀態及其或然走向》,《改革》2014年第4期,總第242期
[2]百度百科,個體工商戶詞條
[3]百度百科“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