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自紅 白玉璟
信貸政策是央行根據國家宏觀經濟政策和產業政策、區域經濟發展政策和投資政策的要求,制定指導金融機構貸款投向,優化配置區域經濟結構調整的政策。其主要目標是為了改善信貸結構,健進經濟結構的調整,達到社會資源的最優配置。央行對金融機構貨幣信貸和投向實施引導、調控和監督,促使信貸投向不斷科學合理,是實現信貸資金優化配置并促進經濟結構調整的重要部門。
信貸投向 金融服務 政策引導
今年從全縣的金融工作大局看,引導貨幣信貸支持實體經濟發展是宏觀經濟調控工作中的重點。所以,加強信貸政策與產業政策有機協調配合,努力實現信貸平衡和結構優化,最大限度地實現信貸資金的最優配置變尤為重要。央行加強信貸政策改制的必要性
(1)信貸政策導向是保證經濟結構調整的需要
我縣當前的經濟發展速度與產業結構存在問題,尤其是產業結構發展不合理的問題,中小微企業發展活躍度低,而市場自身調節的作用有限,通過宏觀經濟結構的調整,可以加大對縣域實體和小微企業的扶持。目前,在新一輪經濟結構調整過程中,信貸政策,特別是信貸投向政策發揮著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
(2)強化貨幣信貸政策導向是加強市場活躍度和提升市場經濟運行效率的基本保證
隨著縣域經濟的快速發展,中小微企業和涉農經濟成為市場經濟發展過程中成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這些企業對調動市場的積極性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極大的提高了社會的運行效率,但這些企業的市場占比卻并不高,形成了獨特的“螞蟻搬家”式企業。究其原因是貨幣信貸政策執行力度的導向不足,范圍不夠廣泛企業自身資金數額少,規模難以擴大,而造就了涉農和小微企業發展的“瓶頸”。
(3)開展信貸政策導向是基層人民銀行履行職責的需要
隨著金融體制改革和人民銀行體制改革的需要,人民銀行工作重點轉向制定操作規則、金融業務服務和保證良好的金融環境為主要工作內容。基層人民銀行在貫徹落實金融宏觀調控措施,維護轄區金融穩定,組織提供金融服務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對做好重點領域、關鍵行業的風險預警工作,強化金融風險監測,依法加大對風險金融機構的監督檢查力度,維護好轄區金融穩定是基層央行履行中央銀行職責的重點。因此,開展信貸導向效果評估工作是基層人民銀行履行職責的需要。
(4)開展信貸政策導向是保證宏觀調控政策有效實施的需要
總體上,信貸政策分布情況執行效果是否符合宏觀調控政策要求的導向是保證保證宏觀調控實施效果的前提,合理調整信貸結構,有效防范信貸風險,央行綜合運用公開市場操作,存款準備金率等方式根據縣域經濟的實際發展需要和當前國內經濟發展政策的要求,優化信貸結構,合理布局,有保有壓,保證經濟結構的平穩發展和縣域經濟的快速發展。
信貸貨幣信貸政策的導向
(1)信貸政策要根據當前的國情環境、金融環境和政策導向,適時作出調整,實現信貸政策與產業政策、就業政策和金融監管政策的有機結配合,實現綜合調控和結構的優化,實現社會資源的優化配置。
(2)信貸政策的傳導要富有效率,就必須加快向民間資本的開放領域,充分利用再貸款、再貼現、利率等貨幣政策工具,加快以民間投資為對象的中小金融機構的發展,從根本上消除對中小金融機構的限制性制度安排和歧視性政策,從而改善有效需求格局不對稱的局面。
(3)利用政策傳導進一步加強對“三農”、小微企業的扶持,逐步加強市場的“靈活性”。融資主渠道是否通暢,直接關系到小微企業的生產經營,推動各金融機構進一步優化信貸資源配置,合理擺布信貸資金,加強對涉農貸款和支持小微企業發展的貸款資金變得尤為重要,完善小微企業貸款金融統計監測制度,開展中小企業信貸政策導向效果評估,督促小微企業信貸政策落到實處,進一步完善小微企業貸款風險,鼓勵各級財政部門與金融機構合作,建立小微企業風險池,引導金融機構拓展金融產品,加大對小微企業信貸支持。支持小微企業開拓市場,進一步增強市場的競爭力,從而增強市場的活躍度。
(4)要進一步提升基層人民銀行的信貸政策向效果評估工作,增強政策的科學性和可操作性,針對金融機構評估結果運用方面比較寬泛,且沒有明確的執行標準,因此,央行應進一步完善和規范信貸政策導向和評估工作,增強金融機構對央行信貸政策的響應力。目前應進一步總結各項工作經驗,加強完善相關評估工作制度。尤其要加強對涉農信貸政策和小微企業信貸政策導向效果的評估工作,,讓各項針對小微企業和“三農”問題扶持工作得到更好的貫徹落實,達到預期制定的目標。同時,人民銀行將差別準備金動態調整和合意貸款管理機制升級為“宏觀審慎評估體系”( MPA)。假如條件允許的話,可將信貸政策導向效果評估與MPA綁定,通過信貸結構優化的正向激勵機制,引導金融機構進一步提升小微企業、涉農投放比例,真正引導信貸資金支持實體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