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志強
摘 要:習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孝義市積極響應總書記號召,將農村產權盤活,創建優良的交易市場,探索積極的市場體系。本文作者從四個方面探討了農村產權流轉交易的市場體系建設,希望為業界同行借鑒共同學習。
關鍵詞: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體系
文章編號:1004-7026(2018)05-0016-02 中國圖書分類號:F323.7 文獻標志碼:A
在當前的時代背景下,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建設至少應當有三個方面的內容:市場體系、市場交易、市場作用。本文從市場體系建設方面展開探討。
1 扎根于“涉農領域”和農村集體“三資”
農村產權流轉交易,是通過流轉和交易的方式,把位于農村的產權進行流通產生效益,其方式、范圍和內容十分明確。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引導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健康發展的意見》中指出: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是為各類農村產權依法流轉交易提供服務的平臺,包括現有的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中心、農村集體資產管理交易中心、林權管理服務中心和林業產權交易所,以及各地探索建立的其他形式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1]這里面一個“各類”、一個“其他”,囊括了農村的整個領域。
目前,孝義市農村宅基地和集體建設用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正在穩步推進,入市工作隨后即可試點運行,賦予農民對承包土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轉與承包經營權抵押、擔保權能以及對農村集體資產股份占有、收益、有償退出及抵押、擔保、繼承權等權屬只是時間問題。
我國農村土地集體所有的性質決定了其組織內部成員只能獲取除土地所有權外的其他產權,如對土地的承包經營權、宅基地的占有和使用權、股權等。為了保障農村集體組織和內部成員權益不流失,部分產權只能通過流轉或在其組織內部成員之間進行交易,由此可見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中流轉和交易現象相伴相生。
綜上所述,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包括了農村各個領域和農村集體各種資產,充滿了廣闊的市場機遇。各地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尚處于起步狀態,為了滿足和適應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發展需求,必須長遠謀劃,整合各類產權資源、行政資源,形成統一的多功能多品種的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凡是涉農領域的農村產權交易品種均可進場交易,凡屬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農村產權交易品種都應進場交易。
2 以制度先行為保障
各地應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引導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健康發展的意見》、農業部《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交易市場運行規范(試行)》,結合當地特色,因地制宜制定本地區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的制度、辦法及其交易規則,為順利開展和規范各類農村產權流轉交易提供制度保障。其內容應當對農村產權流轉交易應遵循的原則、交易品種、交易平臺、交易方式、交易行為及監管、爭議處理和責任追究、市場建設和功能等作出明確規定。[1]但是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在哪個環節上重一些,哪個環節上清一些;哪個環節上嚴一些,哪個環節上松一些是值得全體農經人員思考的問題。太嚴格會抑制發展,太松懈會導致混亂,要想健康有序的發展還是要結合地方特色,不可把自己錯誤定位,明明是落后地區非要參照發達地區來執行,這樣會使整個產業胎死腹中。要給出一個合理的緩沖區間,先讓產業慢慢發展再引導其方向不偏。
3 以建立農村產權信息管理平臺為開展工作的基本條件
推進農村產權流轉交易信息化管理,搭建產權流轉交易信息網絡平臺,為開展業務提供技術支撐,實現“一個網站交易,一個系統管理,一套軟件運行,一個后臺支持”。建立信息發布、業務管理、網絡競價交易等核心功能齊全,資料錄入、信息查詢、網上交易等服務功能便捷,市鄉分級辦理、前臺受理出件、后臺組織交易的管理功能互聯互通的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平臺。逐步建立評審專家、社會中介服務、供應商等應用數據庫。這樣使整個流程處在一個公開公正的環境當中,更利于其產業的發展。
4 建立和完善專門的機構和隊伍
要建立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專業隊伍,形成以“市(縣)為主,中心鄉(鎮)設立分支,村級配備信息員”的三級農村產權流轉交易體系。
4.1 市(縣)成立農村產權流轉交易監督委員會和農村產權流轉交易中心
農村產權流轉交易監督管理委員會擬由農業、農經、財政、國土、住建、交通、水務、林業、科技、農機、金融及其他行政監督管理部門組成,為非常設議事協調機構,其職責主要是對農村產權流轉交易進行指導和監督,同時起到組織協調的作用。各有關行政監督管理部門根據自身職能制定本部門的農村產權流轉交易規則和信息發布前的權屬資料審核,協助做好農村產權流轉交易的后期監督管理。農村產權流轉交易監督管理委員會的日常工作由市(縣)農經部門承擔為宜。
農村產權流轉交易中心可結合各地特色獨立運行,也可以隸屬于農經部門,且以事業單位性質為妥。究其原因,一是該中心是以政府主導提供服務的專門機構;二是要突出公益,以服務三農為宗旨;三是業務工作具有政策性和專業性;四是便于對市(縣)、鄉(鎮)流轉交易市場運行和村級信息員的指導、監督和管理;五是提高服務效能,實行“管服分離”的構架。
4.2 中心鄉(鎮)設立分支機構
在充分利用現有鄉(鎮)級農村產權流轉交易機構開展業務工作的同時,逐步整合行政資源,在中心鄉(鎮)設立分支機構,便于市(縣)、鄉(鎮)兩級統一管理,統一交易規則和交易程序,統一網絡平臺互聯應用,同時節約鄉級行政資源,解決部分交易品種鄉(鎮)一級不具備行政審核資格等問題,實現全市(縣)域通辦和全流程效能監督。
4.3 村級配備信息員負責對農村產權流轉交易信息的采集報送,農戶聯系,現場勘驗等
這是完善農村產權交易市場的“最后一公里”,要準確,詳實地提供數據支撐,不能讓農村利益受損,同時大大推動交易市場的流轉效率提升。2013年7月,習總書記在武漢農村綜合產權交易所調研,肯定“這是有益探索”。既然是有益的就更需要我們農經人積極推廣。
結束語
伴隨農村產權制度改革的不斷深化,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愈加凸顯,建設融交易、信息、結算、托管、融資為一體的綜合性市場體系成為大勢所趨、勢在必然。
參考文獻:
[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引導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健康發展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