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青
摘 要:21世紀后我國經濟快速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尤其是農村農民的生活,也有了巨大的改變。農村消費市場開始變得逐步豐富起來,鄉鎮合資企業也逐漸如雨后春筍般出現,隨之而來的,農村垃圾處理問題也開始變的迫在眉睫。本文首先分析了農村垃圾產生的原因;其次提出了垃圾處理中存在的問題;最后針對這些問題給出了相應的解決對策,希望為我國農村垃圾解決提供借鑒和參考意義。
關鍵詞:農村垃圾;處理;對策
文章編號:1004-7026(2018)11-0016-02 中國圖書分類號:X799.3 文獻標志碼:A
1 農村垃圾的基本概況
農村垃圾產生有三個主要的場所,根據調查,15%垃圾在個人住所附近,65%垃圾在低洼地方,10%垃圾出現在農田。
2.1 一些低洼之地如池塘等,直接成為垃圾處理場所
農村有一些地勢低洼的地方,比如池塘溝渠等,這些地方往往被村民直接當成垃圾場所,特別是池塘上面會漂浮著一些塑料布、廢舊物品,最后導致池塘變成臭水溝,散發難聞的氣味。有一些溝渠也會被人們隨意丟棄垃圾,這些垃圾經過積累,最后變成一個垃圾小山,村民往往有意無意的把這種地方當成垃圾處理場所,有時經過清理后,還會被二次污染。
2.2 村舍前后樹蔭下垃圾隨處可見
農村的很多房屋,屋前屋后都栽有一些樹木,這些樹木的附近,往往也會有成堆的垃圾出現,這些垃圾包括塑料袋兒,紙屑,廢舊物品等,由于農民的生活習慣,往往喜歡往樹木底下傾倒垃圾,這種垃圾有時會隨風飄流,形成一股垃圾風,在村內流動。
2.3 垃圾隨農家肥進入農田
近年來農民的收入不斷提高,經濟水平也發生了一定變化,大部分農民已經采用機械化的耕作方式進行耕種,但是傳統的工作方式沒有完全消失。有部分農民喜歡養牛,養豬,養雞鴨鵝等家畜,這些家畜的糞便,農民往往不舍得丟棄,會進行積累,最后將這些糞便倒入農田之中,在收集糞便的過程中,農民由于個人習慣,會將生活中的垃圾隨意丟在糞便堆中,有一些難以分解的塑料袋和廢舊物品等也會隨著家畜的糞便進入到農田,對農田進行污染,農民在耕作過程中,有些年份會將這些垃圾填埋,過了幾年,再次進行耕種,這些垃圾又會重新出現。農田中的垃圾由于,無法及時的處理,會形成一個難以解決的問題。
3 農村垃圾處理中存在的問題
3.1 人員素質總體較低,垃圾處理較為隨意
我國的農村,尤其是中西部農村,人口文化程度普遍較低,他們對于垃圾沒有環保的概念,加上人們沒有受到過專業的垃圾分類處理培訓,因此他們在處理生活中垃圾的時候,往往是隨手丟棄。再加上農村人的習慣問題,垃圾隨便處理亂扔,大家并沒有覺得不妥,村里也沒有人出面對垃圾問題進行解決。加上農村沒有堆放垃圾的地方,缺少專業的垃圾桶以及垃圾回收站,和垃圾清掃人員,因此他們的垃圾往往是隨意進行丟棄。農民垃圾處理意識普遍較弱,他們認為能燒掉的垃圾就隨手燒掉,不能燒掉了,就隨手丟棄在外面,不會進行分類處理和定時收集等垃圾處理方法,農民往往認為處理垃圾與個人無關,只要把自己家庭打掃完畢,不需要管公眾地方的衛生。
3.2 鄉鎮農村地區基礎設施嚴重滯后
雖然近年來國家提出要建設新農村,為農民的生活條件和生活環境,提供一個良好的保障,但是如何,建設好新農村,還是需要農民親自參與。大部分農村還缺乏完善的垃圾處理設施,如固定的垃圾斗,垃圾清掃人員,和專業的垃圾處理設施,有些地方雖然配備了一定的垃圾設施,但是并沒有進行運轉,很多農村在進行規劃的時候,往往沒有考慮到如何進行垃圾處理,農村的規劃往往是隨意而為。在農村道路兩旁缺乏固定的垃圾箱,缺乏清潔意識宣傳,農民的垃圾往往是隨手處理,并沒有進到專業的垃圾處理場所,久而久之形成了惡性循環。
3.3 農村的垃圾處理法規較少,缺乏資金支持
雖然我國已經出臺了一些法律法規,如《環境保護法》和《固體廢棄物環境防治法》等,這些法規對于垃圾如何處理進行了詳細的規定,但是很多地方的垃圾處理法規并沒有執行到位,尤其是農村,對于垃圾的處理沒有一個良好的意識,很多農村地區,由于缺乏法規支持,農村的垃圾處理起來就比較困難,再加上缺乏資金保障,很多農村的垃圾無法進行良好的處理,鄉政府由于財政收入較少,對于垃圾的處理投入也較少,農村的垃圾處理問題往往被一拖再拖,最后不了了之。
3.4 農村新能源不夠普及
有大部分農民已經開始使用天然氣等能源,但還有一部分保留了原始的,如燒煤等做飯方式,這些方式會保留一部分垃圾,如煤渣等,這些生活中的垃圾,往往會被隨手丟棄,較難處理。
4 解決農村垃圾處理的措施
4.1 提高居民素質,積極宣傳環保知識
解決農村的垃圾問題,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農民的垃圾處理意識已經形成,短期內往往難以改變;因此要加強環保知識宣傳,讓村民明白,垃圾處理能夠帶來好處,一方面清潔衛生改善環境,另一方面的降低傳染源,改善心情。對農民的素質需要加強教育,讓農民意識到垃圾處理的必要性,讓每個農民都能夠參與到日常的垃圾處理之中,從根本上改變農村垃圾處理難的問題。
4.2 建立強有力的經費保障機制
前期的主動宣傳能讓農民改變垃圾處理的意識,能夠促使農村對垃圾分類工作和垃圾處理發生改變,但是要真正的實現垃圾處理的常規化和循環化,還是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無論是從前期的垃圾處理基礎設施建設,到后期的垃圾分類和處理,都需要一定的經濟保障,必要時候可以聘請農村剩余勞動力作為保潔人員,對農村圾進行處理清掃,這些往往也需要穩定的資金投入。
4.3 建立村鎮一體化垃圾收運體系
農村垃圾的處理是一個系統化的工程,需要全員參與,而這個工程的根基在于基礎設施,政府應該牽頭做好農村垃圾處理基礎設施的建設,在大路兩旁合適的地方設置垃圾桶,選擇適宜的地點,選擇垃圾中轉站,聘請保潔員定期對公共道路垃圾進行清理,構建一個事前、事中、事后能夠聯運的垃圾處理體系。
4.4 廣泛推廣綠色能源,大力引進科學技術
農村的部分垃圾是由于,農民使用的傳統的煤炭木材等燒火方式,政府應當大力推廣綠色能源,一方面降低污染,另一方面減少農村生活垃圾,可以讓農民使用天然氣,太陽能,等綠色清潔能源。對于使用清潔能源的村民,可以給予一定的資金補助和適當的技術扶持。同時鼓勵農民節約能源,好垃圾的分類處理工作,建立一定的垃圾回收機制,讓農民生活中的垃圾有一定的價值,可以變廢為寶,而不是隨手丟棄。
結束語
現在我國正在推進美麗新農村建設,政府等機構應當建立專門的垃圾,管理部門和垃圾處理場所,爭取將政策落實到實處,改變目前大多數農村垃圾無人管理的狀況。政府可以針對垃圾處理中存在的典型問題進行解決,必要時候建立一定的回收機制,從而讓人人都參與到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加快我國美麗新農村建設的步伐,讓每一位農民都能夠享受到環境改變帶來的好處。
參考文獻:
[1]付成果,梁明超,馮宜鵬,馬孝琴,侯書林.農村生活垃圾處理現狀及就近碳化處理問題分析[J].中國農機化學報,2017,38(12).
[2]陳翰科.農村生活垃圾處理項目建設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和對策[N].中國審計報,2017.12.
[3]何博.以整治農村垃圾為抓手 推進美麗鄉村建設[N].貴州政協報,201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