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志新
班主任工作千頭萬緒,紛繁復雜,很多人恨不得使上十八般武藝,可還是陷入各種瑣事中,無法突圍。但有一些班主任似乎有四兩撥千斤之法,總能在繁雜瑣碎的事務中理出頭緒,看見藍天,覓得風景。這樣的“功力”從何而來?從閱讀中來,從思考中來,從堅持中來。
這個世界上沒有一本書記錄著班級管理的萬能之法,如果想通過閱讀某一本書掌握治班秘訣,那絕不可能。要想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我們既需要博覽,又需要精讀。無論是博覽群書,還是精讀經典,都需要足夠的定力。在浮躁的當下,能靜下心來堅持閱讀方能談得上專業成長力,只有擁有專業成長力,班主任才可能擁有四兩撥千斤的功力。
對于堅持閱讀的人而言,書籍就像食物,閱讀就像進餐,無須人提醒,更無須人督促。早起晨誦,享一頓豐盛的精神早餐;睡前夜讀,用書香來慰藉疲勞的身心。久而久之,習慣成自然。如果我們能像宋代陸游“不是愛書即欲死,任從人笑作書顛”那樣愛書,長期在書海中浸泡,自然心生萬法。
一位班主任面對幾十個學生,每個學生的性格不同,愛好各異;幾十個學生背后是幾十個家庭,每個家庭各有各的幸福或者不幸。如果我們用心了解他們的成長經歷,琢磨他們的性格成因,將其在班級成長的點點滴滴都記錄下來,制作成長檔案,那是一件多么有意義的事啊!把每個孩子都當作課題研究,每周寫三五個故事,如此堅持一年,一定大有收獲;如果能長期堅持,十年如一日地寫,收獲該有多大!2003年,我曾和幾個班主任朋友相約寫班上的教育故事,并互相分享。我堅持了一年,居然寫了將近一百萬字!如此堅持十幾年,定可讓我脫胎換骨。
何謂積累?逐漸聚集的意思。既然是“逐漸”,便需“日積”且“月累”。有心之人,處處都是德育素材:某件新聞事件、某張震撼人心的照片、某首令人怦然心動的歌、某部扣人心弦的電影、某段頗有創意的廣告、某個商店的招牌……用心觀察,勤于動手,將之搜集,并歸類整理,等遇到類似的情景時,這些積累的東西會忽然從腦海中跳出來,經過“揉碎”“整合”,為己所用。
有人說“萬事開頭難”,其實我覺得開頭一點都不難。有多少人開始做某一件事情時,微信、微博、空間齊上陣,隆重地記錄,轟轟烈烈地開始,美其名曰“要有儀式感”。三分鐘熱度一過,便了無痕跡。堅持不易,但堅持下來的人,一定會看到與眾不同的風景。
一位朋友來信說,自己怎樣都做不好班主任工作。我好奇她到底是如何做的,便電話與之交流,發現她幾乎每一項措施都是轟轟烈烈地開始,然后又無聲無息地結束。“怎樣做”——暗含著一個又一個日子的重復,暗含著困難挫折襲來之時的堅持。
其實,大道至簡,在班主任專業成長的路上,離不開“堅持”二字。嘗試許自己一個“365天”(一年)或者“730天”(兩年),甚至更多更多的日子……你會發現,最好的自己潛藏在每一個堅持的日子里。
(作者單位: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