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艷
[摘 要]文章分析了貴州麻江縣區域內的干旱特征,同時闡述了林業技術在貴州麻江縣地區推廣的意義,最后再結合多年工作實際,圍繞生態林業建設中干旱地區林業技術有效推廣策略進行分析探討。旨在正確把控貴州麻江縣地區干旱特征,深入推進林業技術,保障縣區生態林業建設的科學及穩定。
[關鍵詞]貴州麻江縣;生態林業建設;干旱特征;林業技術推廣;意義及策略
[中圖分類號]F326.2 [文獻標識碼]A
1 剖析貴州麻江縣干旱特征
據了解,貴州麻江縣地處貴州省中部,隸屬黔東南苗侗自治州,為亞熱帶季風氣候,雨熱同季,雨量充沛,年平均氣候溫和,但因為長時間嚴重開墾,致使麻江縣內的各種植被破壞嚴重,甚至一些植被已無法恢復到最初狀態,加之坡耕地的比例持續拉大,進而便增大了縣域內水土流失問題。雖然近些年來人們對水土流失問題逐漸引起重視,也采取了“退耕還林”“天保”等措施,且在一定程度上使上述問題得到有效控制,但從現場實際觀察的情況看,貴州麻江縣境域內某些村鎮因受氣候因素影響,近幾年來發生了非常嚴重的干旱,諸如:麻江縣杏山鎮六堡村的旱情相對嚴重,田地里種植的水稻因缺水至今沒有完成抽穗,縱觀全村的水稻基本絕收;又如麻江縣景陽鄉某個小二型水庫,據當地村名反映,這一水庫雖然小但以往也是蓄水漫漫,特別是到雨季時還需要泄洪防汛,然而近些年卻旱得見底,連最基本的農作物灌溉都無法滿足,顯然這對于“靠天吃飯”的農民來講,影響十分巨大,尤其是近些年來,環境變得愈加惡劣,導致洪澇干旱等情況也顯現出愈演愈烈的趨勢。
結合已有經驗不難發現,貴州麻江縣并非典型干旱地區,其水資源較為豐富,縣域內共計流經兩百多條河流,但因當地農戶長時間過度開墾,導致地表破壞嚴重,土壤蓄水難度增大,加之最近幾年來,生態環境變化明顯,旱情逐年增多,進而便出現了農戶全年顆粒無收的情況。可見,貴州麻江縣急需引進先進的干旱地區林業推廣新技術,引進更多的適宜本地區生長的植作,諸如:馬尾松等,以此緩解干旱所造成的各種損失。
2 解讀麻江縣林業技術推廣的重要意義
2.1 有助于保護生態環境
生態林業建設是社會發展到一個較高水平段后,人們想要造福子孫后代所提出的一個生態可持續發展大計。眾所周知,貴州麻江縣森林自有的生態功能十分顯著,依靠這一條件建設生態林業本身占據著得天獨厚的發展優勢,一旦生態林業系統形成,便能夠最大可能地發揮出森林自有的生態作用。需注意的是,生態林業本身是一個多功能且多目標的森林體系,且樹苗經營、樹苗選種以及樹苗種植等非常專業的理論+實踐知識均包含于其中。
基于此,貴州麻江縣推廣林業技術便顯得非常有必要,其不僅能夠提升造林人員整體的工作能力,而且還能夠確保生態林業建設穩定前行,即從根本上起到了保障生態環境的作用。
2.2 有助于地區扶貧
眾所周知,貴州麻江縣經濟水平受自然環境的影響較大,簡單說便是較干旱地區呈現出的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同沿海地區相比,較為落后。
基于此,貴州麻江縣政府逐步增強了適合本地區經濟發展的多種研究途徑,諸如:推廣馬尾松造林技術等,進而便形成了一個相對完善的生態林業建設體系。雖然從長遠的發展看,這一體系僅是由多種不同經濟利益體所構成的一小部分,但是單從林業技術推廣方面分析,不僅打開了貴州麻江縣區內林業生態市場,而且還適當增大了當地農民的收入,進而便實現了精準扶貧。可見,對于貴州麻江縣地區的農民而言,政府推行林業技術非常有必要,其能為農民提供最為專業、系統的技術指導,有助于農業增產、增收。
3 探討貴州麻江縣林業技術在生態林業建設中的有效推廣策略
通過查閱大量文獻及資料可知,人類活動、自然資源等均會對生態環境造成影響,好則好,壞則壞;且前兩者關聯密切,無論是哪一因素失衡均會破壞原有的生態環境系統,而林業又是維系社會和自然兩者協調發展的關鍵所在,其自身進行改進與發展均影響著整個人類社會及生態系統的發展。下文將以貴州麻江縣地區為案例進行分析。貴州麻江縣地區因自身所處地理位置、氣候變化造成當地常會出現干旱現象,但像最近幾年來十分嚴重且連續的干旱現象卻并不常見,這一情況便為林業技術的推廣提供了有利條件。
首先當地成功推廣了馬尾松造林栽培技術。從馬尾松選擇—整地—修筑苗床—裝袋與排放—播種—水肥管理—病蟲害防治等環節“手把手”指導農戶。諸如:在育苗整地時,除了要選擇地勢開闊且向陽的地方外,應盡量靠近水源,用犁翻耕,并保證耕深在16—18cm內。
通過實地了解可知,在該區域完成馬尾松造林后,會立馬進行“封山育林”處理,這樣一來不但能夠緩解當地旱情,而且還能夠有效預防或者抑制水土流失所導致的山體滑坡等情況,且在很大程度上為林業技術的推廣提供了技術優勢,于整個區域的生態林業建設而言都是非常重要的。
結合已有經驗,需要注意的是為防止在生態林業建設操作中存在林業技術推廣經費不足、思想認識不夠等問題,那么第一步要做的便是加強林業技術推廣工作者的思想認識,及整個的綜合素養,定期培養他們專業的技術能力。
第二步便需要逐步強化政府扶持力度,依靠政府力量幫助當地推廣林業技術,并做好林業技術宣傳工作,號召全民引起對林業技術推廣的重視度。
第三步投入足夠資金,鼓勵農民參與到生態林業建設之中,自覺采用先進的林業生產技術,為整個生態林業建設的持續與穩定提供人力資源支撐。
4 總結
綜上所述,生態林業建設是人們的思想與認識發展到一定階段后,延伸出的能夠造福子孫后代的國家發展大計,而文章主要通過分析貴州麻江縣干旱特征和林業技術推廣的重要性,以貴州麻江縣作為實踐案例簡述了一些策略。
[參考文獻]
[1] 胡應祥.干旱地區林業技術推廣在生態林業建設中的應用[J].農家科技(下旬刊),201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