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浩
摘 要:“三農問題”始終是黨和國家最為關心的事情,村級組織在農村管理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然而,我國目前的村級財務管理工作中存在著明顯的缺陷,對農民的利益造成了嚴重的威脅。本文以村級財務管理為基點,對其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村級財務管理;核算;資產;方法
文章編號:1004-7026(2018)05-0044-02 中國圖書分類號:F302.6 文獻標志碼:A
1 村級財務管理規范化的重要性
加強村級財務管理的規范化,對于村級財務管理質量與水平的不斷提升具有重要意義,有利于避免農村集體資產的流失,對于新農村建設與發展以及農村集體經濟持續、健康、穩定發展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有利于農村村民合法權益的保護,對于農村矛盾的化解具有積極作用,有利于農村法治社會的建設與發展。同時,規范農村村級財務管理可以有效激發農民更加積極主動的參與村級各方面事務管理工作。對于村級財務信息透明性的提升具有積極作用,有利于農村村民更加積極主動的參與村級財務管理工作。同時,規范農村村級財務管理對于農民民主參與藝術的提升,民主權利的維護,農村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以及自我服務質量與水平的提升具有積極作用。有利于農村基層黨風廉政建設,對于提升農村基層干部密切聯系群眾具有積極作用。
2 當前農村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目前,隨著農村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農村村級財務管理中存在著一系列問題,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2.1 重視不足
由于村級財務管理處于政府財務管理的最底層,存在著自領導層至村級基層干部都對村級財務管理重視度不足問題,且財務管理意識淡薄,現行有關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方面的財經法規一知半解,未形成鄉鎮對村級財務管理的監督制度,也未安排懂財經紀律及財務知識的專業人員核算村級財務。由于財政惠農補貼資金和村級使用的涉農財政涉及到各個職能部門如交通局、民政局、水利局、財政局等,各部門基本上都只負責將相關的資金下撥到村集體,對其使用效果如何缺少有效的監督。
2.2 財務人員素質普遍不高
“村賬鄉代理”的模式下,村里的賬務由大體上鄉鎮的經管站工作人員負責,村級財務管理人員多數以兼職為主,基本上無會計從業資格證。部分鄉鎮聘請只有高中或者初中文化水平的臨時人員核算村級賬務,他們缺乏系統的專業學習,業務水平較差,賬務處理混亂,不能嚴格按照《會計法》的要求審核原始憑證,導致白條抵庫現象非常普遍。大多數代理記賬人員財經紀律意識不強,對于違反規定的支出未及時向鄉鎮領導匯報。
2.3 財務管理混亂
在村級財務賬務關理方面存在缺乏科學性、合理性、有效性以及規范性的問題。一方面,由于在財務管理制度和方法方面缺乏規范性,導致目前村級財務管理中存在著“包包賬”“流水賬”以及“糊涂賬”等問題;另一方面,部分村級財務管理中,在招待費、辦公費等支出中存在著白條列支問題,在財務結算票據使用方面相對混亂,存在報賬不及時、核算不清晰、會計檔案管理不善等問題。三是大部分村未就村集體資產資源管理、村集體收入支出等事項作出剛性的制度約束,也未明確規定村級支出范圍、審批權限、收入管理事項。特別是對于大額的支出,未經村民理財小組討論決定,或者雖經村民理財小組決定,但村民理財小組形同虛設,其成員主要為村干部、財會人員。經詢問,大部分村的村民理財小組的印鑒由村干部保管。
2.4 信息透明度明顯不足
一方面,由于農村管理者在財務管理制約、財務監督方面明顯不足,導致村級財務在資金與資產管理方面相對混亂;另一方面,村級會計監督體系既不健全又顯得疲軟無力,村會計的監督職責沒有得到充分發揮,致使村級財務管理中所暴露出來的一系列問題和矛盾不但長期得不到解決,而且還呈蔓延之勢。
2.5 村級資產收入未及時入賬
部分村干部將村集體所有公益林、良田等惠農補貼申報到其個人名下,鄉鎮財政所據此將上述補助打入其“一卡通”賬戶。村干部未將上述資金上交村賬核算,直接作為村集體開支,或者直接據為己有。部分村將集體耕地或者村委會辦公室的出租給個人,收取租金時未開具相關的票據,也未及時上交村賬核算,待租金用完后才由出納員開具收款發票,然后將收支兩平的票椐送給出納員報帳。
3 加強村級財務管理的對策
3.1 提高對村級財務核算的重視程度
必須高度重視村級財務管理、公開和審計工作,將其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建立“一把手”負總責、分管領導具體抓、相關部門配合抓的工作機制,做到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要把村級財務管理、公開和審計納入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和對村干部年度工作考核的重要內容,明確村支書和村委會主任是村級財務管理的第一責任人和直接責任人,村報賬員和街(鎮)農經專干具體負責財務公開等相關事項,民主理財小組負責票據初審和向群眾答疑解惑。須加大對村級財務管理、公開和審計的指導、督促、檢查、落實力度。加大對涉農政策和村級財務管理法規的宣傳力度,利用各種陣地、形式宣傳,使村民參與到村級財務管理、公開和審計工作中來。
3.2 建立健全財務管理制度,規范村級財務支出
從各村的實際出發,建立健全切實可行的村級財務管理制度,如財會人員管理制度、村級財務收支預決算制度、農村集體資產管理制度、貨幣資金管理制度、開支審批制度、票據管理制度、會計結報賬制度、會計檔案管理制度等,做到賬簿齊全、記賬及時、票據合法、民主理財、規范管理。村級各項開支必須始終堅持“量入為出,勤儉節約,略有節余,??顚S谩钡脑瓌t,做到使用有計劃、開支有限額,嚴禁隨心所欲,大手大腳消費等行為,確保把有限的資金用在刀口上。
3.3 加強對財務人員的專業培訓
村級財務管理人員主要為會計和出納員,其業務素質、政策水平和工作責任心直接關系到村級財務的質量。白條抵庫、大額現金支付、公款私存現象有相當部分與出納員的財經法規意識和業務素質有關。為確保村級經濟行為的規范,每年應定期組織財經知識培訓,由紀檢、財政、審計人員負責授課,通過集中授課、以案說法、警示教育等形式加強村級會計、出納的財經法規意識,通過定期的財務專業知識的培訓和專項的業務指導,讓會計、出納提升其專業技能和道德操守,避免在工作中出現明顯的違反財經紀律的行為。同時鄉鎮經管站人員應加強與代理村的溝通和聯系,及時掌握和了解代理村發生的較大收支往來的業務實質,切實行使起會計監督的責職和義務。造就起一支精通村級財務制度和會計業務的財會人員隊伍。
3.4 充分發揮村民理財小組的監督作用
民主理財是村級自治組織財務管理中的一項重要制度。近些年來,鄉鎮大多已建立村民理財小組監督村級財務收支情況。鄉鎮應監督村集體嚴格按《農村經濟組織財務公開規定》推選出村民理財小組成員,并及時宣傳村民理財小組的監督范圍,明確賦予財監小組理財人員的權力和義務,促使其認真履職。二是加強對村民理財小組成員的業務及政策水平、財務制度等方面的培訓,使其了解相關政策的規定,嚴格按照規定審核原始憑證,堅決撥回不合法、不合理、不規范的經濟事項。三是加強對村民理財小組成員的責任感的教育,使其珍惜村民賦予其監督的權利,認真履行財務監督的職責。
結束語
我國正處于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與發展的關鍵時期,村級各方面管理工作重要性日趨突出,特別是村級財務管理工作。因此,應針對當前村級財務管理中存在的一系列問題,采取積極有效的對策,加強村級財務管理制度的規范化和科學化,進而促進農村經濟的持續、健康、穩定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