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俊

摘 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在融資過程中面臨著渠道狹窄、數額少的問題,本文利用數據包絡分析方法從投入和產出的視角研究農業龍頭企業的債務融資效率,對已在滬深兩市上市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融資效率進行測度后發現,樣本企業整體規模效率高,而純技術效率低下。對于非有效的農業龍頭企業,應該合理調整企業的融資結構,使得資金來源渠道多元化,從而提高農業龍頭企業的融資效率。
關鍵詞: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數據包絡模型;融資效率
文章編號:1004-7026(2018)04-0005-02 中國圖書分類號:F224 文獻標志碼:A
1 研究背景
農業產業化把家庭作為生產單位經營,主要依靠市場導向并在龍頭企業帶動下,使農業產業鏈條的生產、供應、銷售相結合,進而實現農業產業的一體化經營。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是農業產業化的典型代表,是連結農戶與市場的紐帶,是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支撐和保障。
我國絕大多數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目前陷入融資困難的問題:一方面,農業龍頭企業具有自身的局限性,絕大多數企業自身抵押品不足、缺乏有效擔保、企業規模小及抗風險能力弱、貸款附加成本較高;另一方面,企業外部的市場環境、金融發展進程、信用文化環境及政府政策等因素也加深了農業龍頭企業的融資難的局面。此外,農業龍頭企業還面臨著內源融資比重低、對外源融資的依賴性強、資產負債率整體水平較低等融資問題。基于以上所述,對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融資效率進行評價分析,有利于認識和把握我國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融資現狀,對如何提高融資效率提出建議、促進農業產業化不斷向前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借鑒意義。
2 文獻綜述
我國國內的學者關于企業融資效率的評價,一是從理論層次展開,二是從實證分析層次展開。在理論層面上,鄭文博等(2011)將我國國有企業作為研究的主要對象,認為國有企業的融資效率主要受到以下兩個因素的影響:一是融資結構,二是融資方式。崔杰等(2014)對影響我國非上市中小企業融資效率的因素進行了探究,認為中小企業融資成本、中小企業經營能力、企業生存的金融環境、企業資本結構以及企業規模等因素是影響這類企業的融資效率的主要因素。
在實證分析層次,融資效率的實證研究以下幾種方法較為常見:模糊綜合評價法、數據包絡模型、熵值法等。王平(2006)綜合運用了層次分析法和模糊綜合評價法,來評價我國民營企業的融資效率。張博等(2014)在構建上市公司融資效率評價體系的基礎上,通過熵值法對上市公司的融資效率進行了探究,結論認為我國上市公司的融資效率普遍處于較為低下的狀態。劉力昌等(2004)通過使用DEA方法對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的47家公司的股權融資效率進行了測度。雷漢云等(2014)則通過使用Logit計量模型來對我國上市公司的融資效率進行了評估,得出結論認為我國上市公司整體融資效率偏低。
3 實證分析
在測度農業龍頭企業的融資效率時,鑒于數據包絡模型(DEA)能夠將各個企業作為一個決策單元來研究,在事先不需要確定各個指標之間的數學關系,而是可以直接運用輸入、輸出的數據,構建出非參數的最優化模型,從而得到融資效率的相對測度值。因此,本文利用以上原理,通過建立DEA的C2R 模型、BC2 模型對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融資效率進行測度。本文選取的投入指標有五個,分別為農業龍頭企業主營業務成本、財務費用、總資產、資產負債率以及股東權益;產出指標選取三個,分別為農業龍頭企業的主營業務收入增長率、總資產周轉率以及凈資產收益率。
由于上市的農業龍頭企業的數據能夠保證真實性、及時性和可得性,本文選擇截止到2016年已在滬深證券交易所上市的農業龍頭企業作為樣本。排除在統計期內主營業務發生改變的企業,并選擇截至2015年被評為 “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的共33家農業龍頭企業進行研究,并剔除了數據缺失和部分數據明顯不符的樣本,以及ST和*ST狀態的樣本。本文數據摘自新浪財經網站,運用DEAP2.1 軟件進行實證分析,實證結果見下表。
由下表所示,在33家樣本企業中只有8家企業處于技術效率有效狀態,占樣本總數的24.2%,12家企業處于純技術效率有效狀態,占樣本總數的36.4%, 8家企業屬于規模效率有效狀態,占樣本總數的24.2%。而技術效率表現為有效的這8家公司的純技術效率和規模效率也均為1,說明這8家企業并不存在投入過剩或產出不足的問題,從而實現了融資效率的DEA有效;此外,處于純技術效率有效狀態的企業數量比達到技術效率有效狀態的企業數量多四家,多出的這四家公司分別是新五豐、通威股份、天邦股份、永安林業,其PTE值均為1,但TE和SE值均不為1,從而說明這類企業的融資效率僅達到技術有效狀態,而規模效率未達到有效狀態;剩下的21家公司的三個效率值均小于1,屬于非技術有效又非規模有效狀態,占樣本企業總數的63.6%。
結束語
由第三部分可以得出,2016年我國農業上市龍頭企業的技術效率均值達到0.649,細分來看,純技術效率的均值達到0.738,而規模效率的均值達到0.866,從中可以說明2016年農業上市龍頭企業的融資效率在整體上表現出數據包絡模型的非有效的狀態,同時存在投入和產出得冗余。除此之外,企業的規模效率接近1且大于純技術效率,說明農業龍頭企業在通過控制企業規模來改變資金運用的效率方面更加占有優勢。第三,2016年農業龍頭上市企業的整體規模效率mean值較高,而整體純技術效率mean值處于較低值,由此可得知樣本企業整體規模效率較高,而整體純技術效率較低的問題。
綜上所述, 目前階段我國農業龍頭企業整體的融資效率偏低,存在較嚴重的資源投入浪費現象。因此,對于非有效的農業龍頭企業,應該合理調整企業的融資結構,使得資金來源渠道多元化,從而提高農業龍頭企業的融資效率。
參考文獻:
[1]郭靖忠,韓非吾,劉希麟,王杰.影響國有企業融資效率因素研究[J].經濟研究導刊,2011(34):65-66.
[2]張道宏,崔杰,胡海青.非上市中小企業融資效率影響因素研究——來自制造類非上市中小企業的證據[J].軟科學,2014(12):84-88.
[3]王平.基于FAHP的民營企業融資效率評價[J].商業研究,2006(19):114-117.
[4]楊熙安,張博.基于熵值法的上市公司融資效率研究[J].財經理論研究,2014(01):105-112.
[5]毛紅霞,劉力昌,馮根福,張道宏.基于DEA的上市公司股權融資效率評價[J].系統工程,2004(01):55-59.
[6]雷漢云,馬可.基于DEA和Logit模型的我國上市公司融資效率研究[J].海南金融,2014(01):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