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宇
摘 要: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國的大學教育除了進行基本的知識傳授、專業素養的提升,更需要能適應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創業教育。
關鍵詞:創業教育、創新、必要性
文章編號:1004-7026(2018)04-0149-01 中國圖書分類號:G649.2 文獻標志碼:A
隨著知識時代的飛速發展,經濟的競爭逐步由傳統的生產要素如資金、土地、設備轉換成由知識更新的速度、知識的產權等由人類智慧所形成的成果作為競爭要素。在這一過程中,最具有能動意識、創新精神的人成為最主要的競爭環節。創業教育的誕生源于這個背景,旨在更加培養適合經濟、社會發展的高端人才。
1 創業教育在我國發展的模式
1.1 自我摸索發展階段
這個階段始于1997年-2002年4月。在上世紀的90年年代末,清華大學舉辦的全國第一次創業大賽,被很多學者認為是我國開展創業教育的開端。以此為契機,國內的眾多知名高校都針對創業教育開展了形式多樣初期的探索。清華大學采取的是將學生的創業計劃與實踐結合,有針對性的對學生開展創業教育。復旦大學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逐步融入創業教育,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讓學生掌握基本的創業教育的有關技能,同時予以適當的引導。華東師范大學將大學生創業教育列為一個學科等。
1.2 國家支持試點階段
此階段從2002年4月至今。源于國內各個高校對創業教育的嘗試、重視和實踐,國家對于把創業教育的重視程度也有大幅度提高,并由國家出面、教育部批準在我國9所著名高校中設立了試點,國家相關部門給予一系列的政治扶持和經濟支持,致力于利用高校的便利條件摸索出一個適應中國國情,適應經濟發展和學校實際的創業教育發展模式。并由此形成了三種比較有代表性的創業教育發展模式:
第一種方式是將創業教育作為高校的一個學科,將創業教育的主要知識和技能在日常教學活動中進行傳授。第二種方式是首先豐富高校學生對于創業教育的技能、知識和精神,成立專門的機構指導學生對于創業教育的實踐,提升學生的創業能力,適當的場合學校會提供經濟、人力、物力、設備等支撐。此種方式的創業教育的實踐翹楚當屬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在上面提及的創業教育知識、技能等培訓、提供必要的資金、設備支撐外,專門劃撥老師對于學生所提的創業構思進行專業評估,并考慮是否進行融資,進行市場實踐和和盈利。最后一種方式是第一種和第二種的結合,代表高校是上海交通大學。
2 創業教育發展的必要性
2.1 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求
一方面,創業教育的普及,大力提升大學生的創業知識與技能,鼓勵大學生創業。創業企業雖然與創新企業在一定程度上有所不同,但對于市場經濟的創新方面的調控起著重大作用,它促進了技術的不斷更新,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生產力;創業企業調整了市場的結構,進一步引起市場競爭,從而使生產要素更加的優化配置流通。另一方面,創業企業為不同社會層次,不同職業的待崗人員、失業人員提供了進入經濟主體的最直接最快速的方法,提供了一個平等的平臺競爭,這也有利于促進經濟、社會的快速和諧發展。
2.2 大學生創業教育是緩解我國就業壓力的有效途徑
以2016 年為例,2016年全國約有1 000萬大學生面臨就業,還有近40萬的海歸人員,加之每年累計的未就業人口,自主創業就顯得更加重要。我國的大學畢業生利用本身的專業知識,利用所學的創業教育知識,利用國家對于大學生就業的政策扶持、優惠政策,不但能解決自己的工作崗位,解決個人的生存發展問題,體現自身的價值,同時創業帶來的就業機會也可以幫助其他待崗人員就業,緩解我國的就業壓力,促進經濟和社會的和諧發展。
2.3 高校的創業教育是高校教育改革的趨勢
大學劃分了不同的學科,并有其不同的研究半徑,這樣的設置以專業為中心,輻射到與專業相關的知識及與專業相關的實用性知識,如此設置的好處是能最大限度的保證專業學習的深度,但學習的廣度不夠。這就導致了大部分大學生只掌握所學專業知識,對已專業知識以外的其它知識則涉獵不深、一知半解。這直接導致大學生畢業以后,實踐能力不高、綜合水平不強,而關于創業知識、技能更少匱乏,這就要求大學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不但要培養大學生的專業知識和素養,更加應該注重創業教育,更加重視培養具有創業知識的人才。
2.4 創業教育是大學生個性發展的需求
大學的創業教育培養,在大學內普及創業知識和技能,對學生的創業想法或者計劃進行指導,或進一步摸索創業想法或者計劃的可行性,甚至做進一步的融資,在這個過程中,可以逐步的篩選出具有創新意識的優秀人才,并慢慢的在這些人身邊形成輻射效應,不斷有新的大學生進行創業嘗試。具有創新意識的大學生即使沒有自己創業,進入企業任職后,會在工作中不斷提出新的工作點子,新的工作方法,促進企業發展。
參考文獻:
[1]黃敏.高等教育學學科建設的理論思考研究[J].考試周刊,201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