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春
摘 要:現階段,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迅速,其逐漸成為了提升農業和農村經濟水平的重要支撐,它在推動農業產業化經營、促進農村穩定發展的過程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本文根據貧困山區農村合作社實際發展現狀,分析了存在的不足,提出了相應的措施。
關鍵詞:貧困山區;農村專業合作社;存在的問題;對策
文章編號:1004-7026(2018)05-0050-01 中國圖書分類號:F321.42 文獻標志碼:A
1 貧困山區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存在的問題
1.1 部分農民思想上存在著很大的局限性
因貧困山區各種條件限制,不管是農民還是合作社中的領導人員,都沒有全面的認識到合作社這種新型的合作經濟組織在農村經濟發展中發揮的作用,對其了解不全面。
1.2 國家相關政策落實不到位,扶持效果不明顯
一方面上,由于貧困地方政府財政收入不高,無法為農村專業合作社提供充足的資金補貼,使得有的合作社在創辦之后,受資金因素的影響而無法正常運營下去,經過一段時間之后,便會終止運營;還有的情況是農民由于資金問題不愿意籌建合作社等。另外一方面,相應的農業政策不完善,存有很大一部分缺陷,雖然在激勵和支持等環節中產生的作用較大,可是在引領群眾創辦規范化農民專業合作社等環節中有很大的不足之處。
1.3 規模較小,沒有起到很好地帶動性作用
根據相關調查表明,山區農村大部分專業合作社,都具備自身規模較小、經濟實力水平不高的特點。大多數專業合作社是在本地經濟發展中在某一主營中起了帶動作用的農民組建起來的,在管理上存在一定局限性,從而使社員和專業合作社之間的距離較大,產生的聯系不緊密,沒有真正意義上結合到一起,影響合作社發展壯大。
2 貧困山區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的對策
2.1 對合作社進行專項清理整治
征對貧困山區合作社存在問題,合作社主管部門應展開一系列專項清理整治工作,對只注冊辦證未實際開展相關業務的空殼社、資金投入少合作社聯系不緊密的掛名社、主營不突出且相關業務零星及效益低下或難以維持的不可持續型合作社進行全面排查和規范清理。
2.2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落實好相關優惠政策
從國家規定內容中可以看出,合作組織銷售農民自產農產品以及經營分級或者整理等簡單加工的農產品,要視同農民自產自銷產品,對其免征增值稅。針對合作組織為農民提供產前、產中以及產后技術服務和勞務所需的收入應當免征所得稅,針對合作組織以及辦理加工等,可以適當免除相關稅收,同時,對合作組織用地以及農產品運輸等環節給予相應的政策支持。地方政府制定產業發展扶持獎勵辦法,投入一定資金,通過以獎代補、貸款貼息、短期資金支持等方式對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給予支持。
2.3 建立完善的機制
為了有效落實農民專業合作社的領導和服務,促進合作社健康發展,農業等有關部門要在政府統一調配下,落實好自身責任,加強部門間聯系和配合,指導好專業合作社發展。對于政府和相關部門而言,要積極的幫助專業合作社尋找銷路,大力解決產品銷售不出去的問題。比如,可以合理的使用電子商務平臺,實施農超對接,多加引領連鎖超市和銷售農產品產地的合作社直接進行產銷對接,簽訂相應的購銷合同;政府牽頭進行產品推介,讓合作社有機會和發達地區企業進行合作,以此激勵農民開展專業合作社的信心和決心。
2.4 加大人才培訓力度,不斷提升合作社人員的整體素質
加強培訓引導,將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管理人員納入農業、扶貧、勞動等部門行業培訓對象,定期開展引導性培訓,提升相關人員發展意識和業務素質,提升經營管理水平;加強對合作社社員指導培訓,確保合作社規范運行,持續增強專業合作社輻射帶動能力和市場競爭力。
結束語
從以上論述可以看出,山區農民專業合作社雖然有了較大發展,產生了一定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但在實際中依然存在多種問題,如不及時解決,將會影響農村的進一步發展。因此面對農民專業合作社存在的多種問題,相關部門應引起重視,并采取合適的方法進行解決,以更好維持農民專業合作社正常運行,提高農民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孫春城.農民專業合作社組織機構及職責[J].新農業,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