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西超
摘 要:本文結合太和縣夏大豆生產實際,通過試驗示范與推廣,驗證了夏大豆減量精播高產的可行性,分析了淮北地區夏大豆減量精播高產的主要成因,提出了夏大豆減量精播高產栽培的配套技術措施。
關鍵詞:淮北地區;夏大豆;減量精播;配套技術
文章編號:1004-7026(2018)05-0075-02 中國圖書分類號:S565.1 文獻標志碼:A
自2012年以來,我們就如何確保夏大豆合理密度和均勻度及一次性苗齊而不間苗,在關集鎮唐路、原墻鎮東街等村進行了夏大豆減量精播實驗,摸索創新了夏大豆減量精播及避災高產栽培技術,并指導農民夏大豆生產,取得了明顯效果,據統計,2014-2017年之間,夏大豆減量精播及避災高產栽培技術,累計示范應用7萬hm2。平均186~228kg/667m2,最高288kg/667m2,較全縣夏大豆平均122kg/667m2,增產60 kg/667m2以上,深得豆農青睞。
1 夏大豆減量精播與高產成因
太和縣地處黃淮海、淮北平原腹地,是我國夏大豆生產大縣之一,常年夏大豆種植面積在10.3萬hm2。但是在夏大豆生長的整個季節,在淮北平原地區正處霉雨季節,多為高溫、降雨、干旱頻發時期,特別是在大豆初花至大豆鼓莢期,為高溫、多降雨、雨量大、干旱等自然災害多發時期,對大豆產量影響很大。大豆成熟期,多有旱澇發生、易形成增產不增收的現象。
1.1 夏大豆減量精播實驗研究背景
多年的夏大豆生產實踐證明,在夏大豆正常適播期范圍內,大豆播種量多少,直切影響著大豆密度大小和苗齊苗勻,而大豆密度大小和苗齊苗勻是大豆高產的基礎。適宜的密度,能夠保持夏大豆高產穩產,否側大豆形成低產。但要保證苗齊、苗勻,又不得不加大播種量,而加大播種量,就不能保證合理的密度,要想保證合理的密度,就得人工間苗。而人工間苗則具有費時、費工、費力,增加投入的缺點。就人工間苗而言,每家每戶種植0.2~0.33hm2大豆尚可。如果大面積種植大豆的農戶特別是種糧大戶,為了保證密度和苗齊、苗勻,只有加大播種量,不可能采取人工間苗,只能任其生長,往往造成密度過大,田間陰蔽而影響產量和品質。
1.2 夏大豆減量精播增產增效的原因
1.2.1 減量播種,確保了合理密度,培育了壯苗壯棵。由于有效播種量減少并加入了一倍左右的無效播種量,在常規機具播種時,分布均勻,有效出苗達合理密度(1.6~2.1萬株/667m2),有利培育壯苗,中后期個體發育壯并減輕陰蔽程度,通風透光能性改善,抗病蟲害能力增強,抗高溫熱害能力提高,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協調,繼而開花結莢多,鼓粒好、品質佳,既提質又增產。
1.2.2 減量播種省去了間苗定苗程序,節約了成本。大面積粗放種植,按常規播種量使用常規播種機,雖能均勻一致播種,但出苗后明顯密度大,一般每667m2達2.2~2.6萬株,生長擁擠,如不間苗,中后期田間陰蔽潮濕,中下部通風透光不良,易感病蟲害,抗逆自然災害能力減弱,中下部花莢脫落嚴重,只剩中部偏上一些小莢小粒,產量低且質量差。如果人工間苗,則費時費力費工,每667m2間苗用工2~3個,費用需150~210元,小面積地間苗尚可,大面積種植大豆間苗根本不可能,采取上述技術種植,既可達到合理密度又不需要間苗,每畝可節約150~210元的間苗費。
1.2.3 減量播種技術有利病蟲害防控,提高了產品質量。此項技術重點之一為藥劑處理種子,通過處理可預防苗期和中期偏早病蟲害,有效防治了根腐病、蚜蟲、蠐螬等病蟲害,并提高了產品品質。
1.2.4 減量播種技術,根際有效部位增添了優質肥料供應。摻混的無效豆子,播入土中后,經過夏季高溫的發酵腐熟分解,則成為大豆后期鼓粒的很好補充營養。這些營養又在根際最有效部位,吸收好,利用率高,為大豆鼓粒起了重要的作用。
2 夏大豆減量精播配套技術要點
2.1 建立完善的抗旱排澇的基礎設施
隨著農村與農業經濟體制的改革完善,農村經濟合作組織與種糧大戶體系的發展與壯大,農村耕地向農村經濟合作組織與種糧大戶轉移與集中。但是,在農村與農業經濟體制改革完善的過程中,原有的一些抗旱排澇基礎設施被嚴重破壞。例如低頭排水溝被平掉、灌溉機井被封埋等等,遇到旱不能灌、澇不能排。然而在淮北平原地區,整個夏大豆生育的過程中,大豆的初花至鼓莢期,正處在高溫、多雨、降雨量大、干旱頻發時期,在大豆的成熟與收獲期正處于秋旱、秋雨連綿時期。高溫、旱澇頻發是影響大豆正常生長發育及產量的關鍵因素。因此,修復和完善抗旱排澇基礎設施,做到旱能灌、澇能排是夏大豆高產穩產的基礎。
2.2 選用高產穩產的抗逆性強的夏大豆品種
選擇適合當地夏播的大豆新品種作種,根據近幾年示范與推廣驗證,選用合豆18、臨豆一號、安豆3號和華豆10號等中早熟品種較為實用。
2.3 種子要進行精選
選用籽粒大小一致的粒型作種子,所選品種要求發芽率≥95%,含水量≤13%,凈度<1%。
2.4 播種量及配料的滅活處理
夏大豆的每667m2播種量為3.5~4kg,是常規播種量1/2。為了達到一播全苗、苗齊、苗勻,要配1:1的其他同粒型的商品豆3.5~4kg作配料,把配料用鐵鍋炒熟進行滅活處理失去發芽能力,然后降至正常溫度與選用的備用種子均勻摻混一齊、摻勻既可播種。
2.5 種子處理
將失去發芽能力與正常發芽摻混一齊的豆子用種衣劑拌種包衣或用藥劑拌種。一般情況下,用大豆種衣劑按藥種比1:75~100防治病蟲害。防治大豆根腐病可用種量0.5%的50%多福合劑或種子量0.3%的多菌靈拌種。蟲害嚴重的地塊選用既含殺菌劑又含殺蟲劑的包衣種子;未經包衣的種子,用35%甲基硫環磷乳油拌種,以防治地下害蟲。拌種劑添加鉬酸銨,以提高固氮能力和出苗率。
2.6 播種及適當遲播
在整地、秸稈粉碎還田、鎮壓、墑情等方面充分到位的情況下,用常規播種機播種,最好用“四位一體”機播種。掌握以下技術要點:播深3~5cm,行距20cm,密度根據百粒重高低和植株大小而定,按上播種量足量播種,保證均勻畝出苗1.6~2.1萬株基本苗。播期應為6月16~24日,即“夏至”前后。
2.7 加強田間的病蟲草害、水肥的管理
管理技術要點與常規大豆生產田管理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