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強
摘 要:農村經濟的發展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占據了很大的比例。農村經濟的發展水平集中體現了我國的綜合國力。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業經濟得到了顯著的提高,農村市場經濟逐漸成熟。然而,農村經濟管理模式的弊病逐漸顯露,已經不適應這個時代的發展。在新農村建設時代號召下,本文首先簡要分析我國農村經濟發展現狀和存在問題,并提出了現代新農村建設下農業經濟管理采取的新措施,也闡述了農業經濟管理對農村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為農村經濟的發展提供理論性的指導作用。
關鍵詞:農業經濟管理;農村經濟發展;促進作用
文章編號:1004-7026(2018)04-0051-02 中國圖書分類號:F323 文獻標志碼:A
1 農村經濟發展現況與面臨的問題
第一,農村農民文化水平較低。長期的封閉性導致了農村教育閉塞,農村教育得不到有效的發展,農民對子女受教育的意識薄弱,農民的素質文化水平較低,受過高等教育的農民子女不愿意回到家鄉,現代農業經濟發展的后備中堅力量薄弱。第二,農業生產規模較小。我國的傳統農業規模受到限制,傳統觀念的影響,導致我國目前農村的經營方式依舊是農戶分散經營的模式。小規模生產不適應大數據時代,對于大面積推廣新品種、新技術以及農業機械化等各種農業現代化的推進起到了制約的作用,難于實現大規模生產就無法統一專業化的大規模的農業經濟。第三,農村生態環境逐步惡化。近年來,工業化的發展促使工業的魔爪伸向了農業發展用地,不可否認,工業化在一定程度上帶動了農村經濟的發展,經濟效益取得良好的效果,然而農村經濟長期工業化,勢必造成了農村生態失衡,例如,植被覆蓋率下降、水土流失、水源污染等生態惡化現象逐漸凸顯,破壞了生態平衡。種種農村環境的惡化只會制約農業生產的進程,影響了農業發展和農民生活。第四,政府對農業投入力度不足。政府對農村經濟管理的投入所占比例較小,過度重視城市化建設,對農業投入的資金遠遠不能滿足農村經濟發展的需要。農業經濟的發展需要多方扶持,需要更多的資源,需要政府加大對“三農”的投入力度,從財力、人力上增加農村經濟的投入。
2 農業經濟管理的改善措施
2.1 提高農民文化程度
農村經濟的主導產業是農業生產,大力發展農村經濟,發展重點向農業生產傾斜。針對農村現狀是農業生產模式傳統落后。首先,提高村民的文化程度,增強農民對子女教育的意識,加大對農村教育的投入,增加農民對新鮮事物的興趣,同時增加農民對農業高科技的認知。其次,推廣優良品種的種植,使用農業機械化提高農業生產的效率。
2.2 制定并完善管理制度
農村經濟管理制度和農村經濟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完善的農業經濟管理制度是加強農村經濟發展的有效途徑。隨著新農村建設步伐不斷推進,為了適應新經濟時代的步伐,農業經濟管理方式必須緊跟著變革。首先,農業經濟管理制度要與農業結構相適應,快速轉型推動農村經濟結構改革。其次,利用農產品生產加工鏈,依附互聯網平臺,拓寬農村的銷售渠道,產業鏈升級。再次,重視確保生產環節的安全性和衛生性,保障農民群眾的利益。
2.3 因地制宜
農業經濟管理的重要內容就是因地制宜。由于我國的農村土地占地面積廣,總量大,采取統一的管理模式不具備操作性。因此,要因地制宜地推行農業經濟管理。首先,根據農村的地理環境、當地資源及各種條件,因地制宜地制定當地的農業經濟管理模式。其次,分析利用當地農村地理和人文以及環境優勢,建立屬于自己的經濟網,農業種植與人們的生活需求有效融合。再次,利用互聯網經濟增加農村和農民之間的經濟聯系,農業發展增加就業機會,從根本上解決農民的生活問題。
2.4 采用多種方式融資
融資經濟已成為了我國的經濟發展的主要經濟模式。同樣,該模式也受用于于農業的發展。首先,增加對農村經濟投入,保障農村經濟的運行有足夠的資金,才能科學管理農業經濟。其次,多渠道融資,增加社會投入,農業是我國的第一大產業,農業經濟是我國重點經濟,增加國民認知,吸引社會資金對農業的投入來推動新農村建設。同時,大眾企業增加對農村的剩余勞動力的吸收機會,解決農村剩余勞動力的問題,這對增加農村額外經濟收入有一定的意義。
3 農業經濟管理對農村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
3.1 農業經濟管理為農村經濟發展做好了制度保證
在農業經濟管理的制約下,促進了農村形成了多格局、多模式的發展制度。首先,推動了農村發展了切合實際的生產方式,農業經濟管理為農村經濟發展提供了制度的保障。其次,農業經濟管理具有規范效力,農村經濟發展的行為受到約束,在滿足農村經濟的需要的同時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行為向著良性方向發展。再次,優化整合了農村經濟發展,合理的制度是農業生產的質量和效力的發展保障。最后,農業發展的有效管理離不開農業經濟管理制度,農村經濟發展才能達到更高的水平更高的層次。
3.2 農業經濟管理為農村經濟發展提供了理論指導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浪潮為農村經濟的發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條件。農業經濟管理提供了強有力的理論指導,主要體現在,第一,農業經濟管理具有方向性,引導著農村經濟發展走向正確的道路,減少了農村經濟發展的盲目性。第二,農業經濟管理增強了農村經濟發展的市場經濟地位比重,更明確了農村經濟是我國市場經濟的要組成部分。第三,吸引更多的投資方,增加政府對三農問題的大力扶持。
3.3 農業經濟管理為農業經濟發展創造條件
農業經濟管理打破了農業經濟發展的傳統框架,極大地調動了農民的積極性,吸引更多的農業科技人員進入農業創業的隊伍。同時,能夠創造性地增加農業經濟管理的創新性,營造農業經濟管理創新、鼓勵科技創新的良好農業發展環境。其次,農業經濟管理能夠開拓一條具備當地特色,符合中國國情的農業經濟發展之路。最后,農業經濟管理通過為農村經濟發展出謀劃策使得后者能夠找到一條科學合理的發展道路,并且還有助于促使其發展實現資源地合理利用,以此避免重走犧牲環境而發展農業經濟的老路子。另外,在農業經濟管理的指導下農村經濟朝著可持續發展的方向邁進,同時也可以較為有效減少人力物力地投入。
3.4 農業經濟管理實現可持續發展
農業經濟管理能夠解決或者緩解農村經濟發展存在的環境問題。首先,農業經濟管理提供可行性的解決方案,解決農村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的矛盾,促進了農村經濟發展的可持續發展。再次,農業經濟管理能夠有效利用農村的發展資源,優化整合有效的資源優化農業產業,為農村經濟發展實現可持續性,減少環境惡化制定了合理規劃,增加了農村經濟發展的科學性。
結束語
總而言之,農業經濟管理加強監管了農村經濟的發展道路,保證落實農業經濟走向規范之路,促進了農業經濟發展形勢與管理需求相適應,提高農業經濟管理效益,從而實現農業生產的可持續發展。為此,我們應當要充分做好農業經濟管理工作,從而為推動它對農村經濟發展的巨大作用打下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哈媛媛.試析農業經濟管理對農村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J].福建農業,2015(5).
[2]王亞偉.農業經濟管理對農村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論述[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5,5(34).
[3]趙素梅.試析農業經濟管理對農村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J].商品與質量,2017(22).
[4]高守葆.試析農業經濟管理對農村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J].農民致富之友,2017(5):201-201.
[5]萬金成.試析農業經濟管理對農村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J].經濟管理:全文版,2016(5):00247-00247.
[6]薛賢明.分析農業經濟管理對農村經濟發展的影響作用[J].現代經濟信息,20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