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梁
摘 要:隨著經濟的發展,我國農產品市場需求量劇增,為了提高產品的質量和產量,很多農產品生產者在農作物種植期間通過噴灑農藥進行殺蟲、滅菌、除草工作。農藥雖然一定程度上推動了農作物的健康生長,提高了農業作業人員的經濟收益,但是部分農藥屬于不法經營者售賣的假冒偽劣產品,給農產品的安全生產造成極大的不利影響,因此國家出臺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規對銷售者的農藥經營活動進行有效管理。基于此本文結合《農藥管理條例》中的相關條文,分析了經營者售賣農藥期間的注意事項。
關鍵詞:農藥;經營者;責任;義務
文章編號:1004-7026(2018)04-0119-01 中國圖書分類號:D922.4 文獻標志碼:A
為了有效對農藥經營者的銷售行為進行約束,國家在2017年6月頒布了《農藥管理條例》,該條例被很多專家學者稱之為史上最嚴格的管理條例,從農藥生產、經營兩個方面出發,對我國現階段農藥市場進行了全面的規范,其中對于農藥經營者也進行了多方面的經營條件約束,要求所有售賣者均要對農藥使用效果、安全性進行保障,一旦出現問題,由經營者負責。本文從經營者的責任、義務兩個角度分析了售賣者實際農藥經營時的具體內容,以此有效規避經營風險問題。
1 農藥經營者的責任
所有的農藥經營者在售賣農藥之前,需要獲取農藥經營許可證,之后才可以開展經營活動。肩負的經營責任包括:首先合法采購農藥。農藥質量與農產品的種植、生產質量有著直接關系,不合格農藥不僅會給農戶造成經濟損失,而且也會給經營者造成嚴重的社會負面影響,因此在采購時,經營者需要對市場上的農藥生產廠家、授權直營商進行調查了解,以此從這兩個合法渠道進行農藥產品的采購,確保農資店中的所有農藥均符合國家農藥質檢標準。其次質量檢驗。產品采購完畢后,經營者需要對農藥的生產時間、保質期限等內容進行再次質量查驗,質量不合格農藥聯系廠家返廠退貨,堅決避免非法農藥流入市場中。經營者根據農藥外包裝上的說明,登陸到中國農藥等級核準標簽信息查詢系統中進行進貨查驗,對照比較信息網上的農藥信息是否與瓶身上的信息相一致,如果無法查驗出或者部分信息有誤,則及時與廠家聯系[1]。最后具有記錄農藥采購信息的責任。經營者在采購農藥后,需要構建農藥采購臺賬,在其中詳細記錄農藥購買的時間、廠家、名稱、說明書內容、規格、供貨企業、采買數量等信息,以便在經營中發現農藥問題,即可查閱臺賬迅速找到農藥的直銷者、廠家信息,進行后續不合格農藥的處理。因此經營者需要積極學習條例中規定的責任方面的三項內容,在實際經營中約束自身行為,合法售賣農藥產品,減少售賣者與購買者之間的經濟糾紛,降低農藥使用安全事故發生率。
2 農藥經營者的義務
首先經營者做好產品銷售記錄,在臺賬中對于每一位購買農藥消費者的姓名和聯系方式進行準確記錄,同時對所購買農藥名稱、時間、數量等情況進行記錄,因此在產品出現質量問題時可以及時找到購買者進行找回,或者購買者使用農藥做違法事情后,也可以通過查閱記錄直接找到購買者。目前很多偏遠山區仍然使用紙質檔案記錄銷售信息,該種檔案保存時間短,且記錄容易丟失、損毀,因此需要逐步使用計算機進行電子化的記錄。其次用藥警示。農藥屬于劇毒物質,只能用于農田除草、殺滅害蟲,因此經營者為了避免部分人違法使用農藥,有義務向購買者詢問農藥購買后的具體用途,以此為購買者推薦適合的農藥[2]。如果對購買者意圖了解不清,可以不對其銷售或者根據銷售臺賬上記錄的信息實地查看購買者農藥使用情況;此外不可虛假宣傳,不可誘導消費者購買不需要的農藥,一旦出現用藥安全事故,違法售賣農藥經營者需要承擔法律責任。最后用藥指導服務。部分農戶對于農藥的適用范圍和方法了解不清,經營者有義務向購買者解釋購買的每種農藥的用法、使用效果等內容,確保消費者可以正確操作使用農藥;如果存在用藥錯誤問題,經營者需要積極與購買者聯系,到實際的工作現場,進行農藥噴灑作業的指導,使得每一位購買者享受到優質的用藥指導服務。
結束語
農藥經營者要嚴格按照國家頒布的條例,對自身的經營活動進行合理改進,逐步提高經營活動的規范性、合法性。同時政府部門需要和當地的農業管理部門加強合作,堅決取締缺失農藥經營資質的農資店,建立省、市、縣、鄉、鎮一體化的連鎖農資店,售賣符合國家質檢標準,質量優良的農藥產品。
參考文獻:
[1]孫艷萍,劉紹仁.農藥生產經營者誤導使用者應承擔的法律責任[J].農藥科學與管理,2011,(11):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