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竹
摘 要:我國自2016年5月1日以后,在金融業范圍內開始設立試點,廣泛實施“營改增”政策,在當年7月,金融業首次增值稅納稅申報順利完成,這標志著我國商業銀行實現“營改增”政策的突破,平穩的度過了“營改增”政策的過渡期。“營改增”政策在金融行業內實施難度很大,影響的范圍深遠,“營改增”改革開始階段的稅務機構以及各家經營單位,從準備進行政策理論準備到真正實施經歷了一年多的時間。本文將論述金融業實施“營改增”政策一年多以來對銀行管理中財務管理產生的影響,深入探討我國商業銀行實行“營改增”發生的實際問題以及相應的解決對策,對商業銀行適應政策環境,調整經營方略具有現實意義。
關鍵詞:營改增;財務管理;商業銀行;營業成本
文章編號:1004-7026(2018)05-0086-02 中國圖書分類號:F812.42;F830.42;F832.33 文獻標志碼:A
1 “營改增”的內涵
“營改增”的全程是“營業稅改增值稅”,這是指在進行繳納營業稅改為繳納增值稅,施行“營改增”納稅政策有利于減少重復征稅,能夠促進企業減少納稅負擔,是黨中央和國務院從“全面深化改革”的總體要求下做出的重要決策。在金融行業實施的“營改增”第一個試點是上海市,實施時間為2012年1月1日。經過初步的探索與嘗試,在上海實施營業稅改增值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和明顯的社會效應,試點地區也逐漸推廣至我國的交通業、郵政服務業和電信行業等。2016年5月1日,我國實現“營改增”試點全行業覆蓋,達到了“營改增”政策平穩過渡的目的。商業銀行是“增值稅”政策實施的極大受益者。在政策頒布以前,商業銀行的營業稅有十種,之中所得稅占稅收總支出份額最大,營業稅所占比重緊隨其后。在進行“營改增”政策以后,營業稅徹底退出了我國歷史舞臺,可見,實施“營改增”以后對我國商業銀行的稅負負擔起到很大緩解作用。
2 “營改增”對商業銀行財務管理的影響
2.1 短期內成本增加
商業銀行在實行“營改增”政策的短期內財務管理成本增加。“營改增”初期,商業銀行對新政策不能深入了解,進行納稅環節需要與稅務機關不斷交流和溝通咨詢。此外,銀行內部的數據計算統計軟件系統需要及時更新,這在一定程度上會在“營改增”前期增加銀行的成本。實施“營改增”的前期階段,銀行內部需要增加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的工作,面臨財務管理人員系統培訓和調整,還要對銀行內部的軟硬件設施進行更新換代,統一購置安裝增值稅專用稅控機和增值稅開票系統。這都需要銀行的前期成本投入。在整體稅負方面,“營改增”的銀行稅率由5%變更為6%,銀行需要在短期內獲得足夠的可以抵扣的增值稅進項稅額。
2.2 稅收風險的增加
在納稅環節上,增值稅相比營業稅增加了稅額抵扣的環節,這需要商業銀行在納稅過程中有一個適應的過程,此外增值稅的納稅制度非常嚴格,商業銀行在進行增值稅納稅過程中將會涉及到稅款取得、領用、抵扣和繳納款等環節。所有的環節都要求商業銀行銀行嚴格遵循法律政策要求,一旦違法將面臨嚴重的行政和刑事處罰措施。在“營改增”政策實施以后,商業銀行內部財務人員對納稅環節不夠熟悉,納稅計算制度不理解可能會導致對納稅稅款的計算錯誤,財務人員對會計事項的計算偏差、少計漏記等都會造成商業銀行稅收風險。
2.3 財務核算方式轉變
“營改增”政策將會改變會計事項核算方式上的改變。商業銀行需要增加會計科目上的應交增值稅款和未交增值稅款的項目記錄,這項核算項目是用來記錄商業銀行在一定時期內應交稅費和未交稅費的統計。日常增值稅業務中,財務核算項目也要增加“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轉出”等科目統計。此外,營業稅與增值稅的不同點還體現在計稅方式上,營業稅通過商品價格進行計算,稅款記錄到價格,但是增值稅是價外稅,也就是說,銀行在進行核算內部成本的時候需要取出增值稅的因素,在核算過程中計算難度增加,也會差生利潤表的金額上的變化。
2.4 工作人員組成變化
“營改增”以后,進行商業銀行內部財務管理與稅負統計的工作人員需要進行工作轉移。由原來負責營業稅的員工需要進行向增值稅工作的轉移。相關銀行業務調整,新增業務管理,財務核算人員重新培養學習甚至銀行人員類型、人員比例都會根據“營改增”的改革方案做出祥應的調整。
3 應對策略
3.1 積極學習掌握政策與法規
“營改增”政策推行以后,商業銀行為了適應新的納稅體系,不影響銀行的正常運轉,就需要內部所有員工對“營改增”政策進行統一學習與了解,銀行財務管理的相關人員更要熟練掌握“營改增”政策的相關法律法規規定,做到熟練處理稅務工作的處理。這就要求商業銀行統一組織銀行員工定期到當地稅務機關進行相關的法律法規學習和培訓,同時還要加強自我業務能力,組織員工進行銀行內部業務的培養和培訓,實行內部與外部管理相結合的有效模式。要做到對新政策后業務流程熟悉和實踐工作相結合的方式,在處理現實問題時遇到阻礙或者不明確的問題應該與當地稅務機關積極溝通交流。調整銀行經營戰略和經營方法,讓稅收政策與銀行業務特點充分結合,適應政策的變化。商業銀行應該對“營改增”后的稅務申報系統加緊了解,安排相關員工對信息系統進行維護。稅收過程做到提前確認納稅識別號和開戶行賬號信息一致原則,確保對稅收申報系統使用的正確性和科學性。
3.2 完善會計處理
商業銀行在進行政策改進以后,內部會計處理項目比之前增設了“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科目。在銀行內部營收計算的過程中,主營業務的收入計算也發生了具體改變,主要將“含稅收入額”轉變成“稅后收入額”。需要商業銀行主動根據自身特點,將會計處理工作和財務管理工作進行調整,科學整合銀行內部繳稅核算體系和營收核算體系,對稅收的軟件和硬件進行更新換代,并由相關內部員工進行維護,做到設備系統的正常使用。商業銀行要及時的將營業稅發票改為政治稅發票,保證在“營改增”政策的實施初期進行正常的發票出具。
3.3 優化業務流程
銀行應該根據“營改增”政策的指導,對銀行內部的各項業務進行適當調整,并將銀行內部所有工作流程進行系統的梳理。尤其是銀行管理層應該科學分析“營改增”政策對銀行經營管理的影響,包括對稅收的考量、利潤統計的變更。在銀行對未來經營能力和狀況作出預測時,要根據對實施“營改增”政策后初期階段各項財務申報的變化,做到過渡期利潤的增加。在財務管理方面,商業銀行對業務收入和支出的計算需要依據新政策的計算方式計算。商業銀行要全面建立并完善會計制度尤其是銀行財務管理制度的優化,加強對財務工作的監督、復核、審核流程工作。
3.4 加強人才培養
商業銀行內部應該抓緊對相關員工的培養和管理,尤其是會計部門的財務管理。開展“營改增”專項動員會議,緊急成立“營改增”政策研究小組,定期組織員工進行心得交流和會議學習,用最短的時間保證員工對新制度下銀行內部業務流程和管理體系有新的了解和認知。加強人才培養,不斷吸引優秀的管理人才,組織精英干部、員工到上級單位或者當地稅務管理局學習,保證員工具備高水平從業資格。抓住“營改增”對自身特點的結合點,利用“營改增”政策實現對自身的降成本。
參考文獻:
[1]葛小慧.淺議營改增對商業銀行財務管理的影響與對策[J].會計師,2016(07):23-24.
[2]宋玉.營改增對城市商業銀行的影響與財務對策[J].時代金融,2016(23):76-77.
[3]霍浩浩.“營改增”與我國銀行業財務管理問題創新探討[J].現代經濟信息,2016(19):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