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磊
摘 要: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世界進入了信息化時代,信息技術的發展推動了社會和經濟的發展,農業領域也開始利用現代信息技術來發展農業,信息技術對于農業現代化起到了關鍵作用。我國農業信息化發展雖然有一定的發展,但相對于西方國家還有較大的差距。
關鍵詞:信息技術;農業現代化
文章編號:1004-7026(2018)08-0052-02 中國圖書分類號:F323.3 文獻標志碼:A
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歷屆領導人對于農業非常重視。農業的發展是國家經濟發展的基礎條件,但是我國目前的農業主要還是傳統的粗放式農業生產,農業發展水平處于初級階段,因此推動我國農業由傳統農業轉化為現代化農業是當前農業發展的主要任務,而農業信息化是加快農業現代化的重要支撐。要提升農業信息化技術水平,首先要進行農業信息化建設,改善農業信息化的基礎條件,使政府更有效率的對農業發展進行調控,加速農業發展水平。信息化建設是我國農業發展的新平臺,是我國農業現代化的主要途徑。
1 農業信息化與農業現代化
1.1 農業信息化
農業信息化是現代信息技術在農業領域的應用,將最新的信息技術成果用在農業的發展上,也就是把信息技術使用在農產品的生產、消費、農業信息傳遞和農村的農業活動之中,幫助傳統農業向現代化農業轉變,推動農村更快、更好的發展,農業信息化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1.1 農業資源與環境的信息化。在農業生產中,可以通過對與農業有關的環境包括耕地、水、天氣等通過現代信息技術進行分析,幫助農民更好的進行相關農業活動,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傳遞相關農業基礎設施的信息,讓農民掌握相關的資源與環境情況,安排生產。
1.1.2 農業生產和管理的信息化。在農業生產中。天氣和病蟲害等都會對農作物的終止與培育產生嚴重影響,導致農產品減產。利用信息化技術可以很好的幫助農民減少這方面的影響。農業管理信息化指的時通過信息技術幫助農民更好的進行農產品的生產經營活動,將與農業經營相關的信息及時的傳遞給農民,不僅可以提升生產效率、及時性等農業管理中的問題,而且可以優化農業生產布局,促進農業的現代化。
1.1.3 農村社會、經濟信息化。農業發展是農村社會、經濟發展的基礎。農村的人口變化、教育水平、收入水平、道路情況、健康情況、住房情況等關鍵數據目前按主要依靠政府統計,而現代信息技術可以利用信息處理技術和傳輸技術,將這些數據船速整理分享,使各級農業管理部門更好的了解農村的情況、農業的情況,從而制定及時有效的政策幫助農民,促進農業的現代化發展。
1.1.4 農業科技教育的信息化。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采集先進的農業生產技術信息,傳遞給廣大農業生產者,供他們學習使用,包括新的作物品種、農用機械、肥料、藥物和農業管理模式等。通過多媒體教學等方式,用科技武裝農民,提高農業生產水平。我國每年關于農業的科技成果成千上萬,但是真正應用于農業生產的卻不多,主要原因就是農業科技教育的不足,因此要加快農業信息技術的發展,促進農業發展。
1.2 農業信息化與農業現代化的關系
現代信息化技術是現代農業科技的重要部分,現代農業信息化設施是農業生產設備運用的基礎。在構建現代農業技術推廣和經營管理平臺的過程中,信息化網絡是最核心的條件。現代農業必須推動農業信息化發展,推動信息技術與農業的融合,提升農業生產智能化和農業產品產業化的水平,從而降低農業生產的成本,減輕環境對于農業生產的影響,利用現代信息技術來推動農業的現代化。農業信息技術為農業生產提供指導,所以農業信息化的發展方向對于農業現代化的發展方向是有重大影響的 。目前我國農業現代化發展處于良好的階段,但是較先進農業國差距很大,所以必須更好的利用現代信息技術來推動農業現代化。
2 信息技術在農業現代化中的應用
2.1 促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
信息對于傳統農業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尤其是當前政府對于農業的補貼力度很大的情況下,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很高,很容易產生供給與需求之間的矛盾。對于廣大農民和基層政府來說只能按照基本的市場需求來對相關農業產品結構進行調整,尤其是地理位置不好區域,導致農產品的實際供給與市場需求有較大差異,容易導致農產品滯銷,對于農民來說這種損失難以承受。而農業信息化可以有效的幫助農民避免這類問題,通過建立信息采集系統,收集農產品的最新市場消息,通過掌握的最新消息進行分析總結,調整生產的規模,調整庫存,就可以消除一些不必要的損失。此外,對于很多農業生產者來說要發展農業最重要的問題不是資金和土地,因為我國當前對于農業的扶持力度很大,這些問題上政府都會大力幫助,他們最缺的是生產和管理的技術,通過現代信息技術可以有效的將農業信息進行整合利用,提升農業科技推廣學習的速度,使農業生產者更好的進行生產。
2.2 提升基層政府的決策水平
鄉鎮是我國最基層的政府部門,對于農業信息化發展的作用是極為重要的,基層鎮府時信息技術在農業上應用的重要推動力。鄉鎮部門如果能夠充分的掌握資源,將擁有的資源利用好,對將來的農業發展趨勢進行準確預測,并對農民進行積極引導,讓農民調整自己的產品結構和管理方式,并根據最新的信息對農民進行及時的引導,提高基層政府的決策能力,那么將大幅帶動當地農業現代化發展的水平。
2.3 提升農業綜合生產能力
農業十個存在一定風險的行業,風險可能來自于環境也可能來自于市場,通過合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將傳統方式與現代方式結合起來,對獲取的各類信息進行科學的分析,并作出相應的據測,就能起到幫助穩定生產的作用,使農業的整體生產水平提高,最大程度降低各種不利于農業生產的、穩產的因素。
2.4 降低農業生產的成本
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可以對凝噎生產要素進行合理的非配,對于農業生產者和基層政府來說,要積極的利用信息技術收集信息,進行深入分析,保障生產的合理性。農業生產者應該積極利用信息技術來提升自身的生產水平,現代農業技術發展是十分迅速的,新品種、新肥料、新農藥、新農用機械、新管理模式都可以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及時的了解學習,并投入生產。信息技術能夠幫助農業生產者更好的進行生產,不論是提升了農產品的產量還是增加了農民的勞動效率,都可以起到降低成本增加農民收入的目的,并且促進農業現代化發展的水平。
2.5 提升農業經濟發展水平
隨著信息技術在農業上的不斷應用,會使農村的就業結構優化,使農村地區的勞動力轉移到更好的位置,切實提升農村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農業信息化作為新的生產要素,可以有效的融入農業生產的各個環節,實現對農村土地資源、勞動力資源的的合理利用,是農業生產領域的科技水平提升,農業生產水平提升,最終使農民獲益。
結束語
信息技術在我國農業領域的應用起步較晚,但是信息技術在農業現代化中的應用呈現良好的發展趨勢,農業生產領域的使用的現代信息技術越來越廣泛,這些信息技術的的使用不僅推動了農業的現代化,也推動了信息技術的發展。與其他產業相比,農業信息化的內容更多、范圍更廣,信息技術的推廣對于農民的作用也更加明顯。我國必須要對農業的信息化發展給與更多的關注和支持,建立更有效的農業信息發展模式,對農業科技進行充分利用,加大相關信息技術的研究投入,加強農業信息技術人才的培養,利用現代信息技術來改造、發展現代農業,制定農業信息技術的發展規劃,強化農業信息技術上的產學研一體化,來促進我國的農業信息化發展,促進我國由傳統農業更快更好的步入現代化農業時代。
參考文獻:
[1]于海嬌.煙臺地區信息技術與數學課程整合的調查與分析[D].魯東大學,2012.
[2]毛愛玲.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整合點的歸類分析[D].沈陽師范大學,2013.
[3]盧光明.農業信息化是促進農業產業化的重要手段[J].中國信界,2006,(16).
[4]李燈華,李哲敏,許世衛.我國農業物聯網產業化現狀與對策[J].廣東農業科學,201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