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淑香
摘 要:加快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對于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引領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發展、帶動農民就業增收、增強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通過對大理州農業經營體系發展現狀的調研,分析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完善農村土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三權”分置辦法;加大政府引導和扶持等措施,為構建構大理州立體式復合型現代農業經營體系提供參考。
關鍵詞:大理州新型農業經營體系;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復合農業
文章編號:1004-7026(2018)03-0012-01 中國圖書分類號:F324.1 文獻標志碼:A
1 發展現狀
——農業經營主體發展速度快。大理州堅持把培育新型經營主體作為助推農業產業化發展的新動力,推動了經營主體多元發展和不斷壯大。2017年,州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達229戶,比2012年增加101戶,其中國家級4戶、省級87戶、州級138戶,年產值超億元的企業32戶,規模以上企業111戶。
——規模經營有力推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采取租賃、轉包、入股等形式,流入土地進行集中經營,并把部分閑置土地盤活,實現由分散經營向規模經營的轉變。2017年底,流轉入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家庭承包經營耕地面積達到15 873hm2,占家庭承包經營耕地流轉面積的50.6%,比2012年的28.1%提高了22.5個百分點;規模經營(3hm2)以上面積11 593hm2,比2012年的1 840hm2增長了530.1%。通過流轉,土地得到了充分利用、推進了適度規模經營、拓寬了農民增收的渠道。
2 存在的問題
2.1 農業經營抗風險能力弱土地流轉難
一是由于普遍存在農業基礎薄弱,設施建設滯后,風險防范能力較低,補償機制不完善,農業保險范圍窄標準低等問題,致使農業經營者投資信心不足,影響到土地流轉和農業規模經營的發展。二是當前農村社會保障體系不健全,普遍把土地作為基本的生活保障來看待,不愿流轉土地。
2.2 規模檔次有待提升
大理州經營主體雖然種類全、數量多,但規模較小,帶動農戶的能力較弱,且發展不平衡等問題比較突出。比如在農業經營主體中占中堅力量的合作社全州正常運轉的只占50%左右,規范運作的占20%左右,多數合作社未發揮作用;5 771家合作社中土地股份制合作社只有8家,入股土地面積只有58hm2;合作社不敢做大做強,興辦聯合社速度慢,到2017年底,全州只興辦8家聯合社。
2.3 缺乏有效配套的扶持政策
對新型經營主體承擔涉農項目,沒有制定具體的辦法,許多涉農項目沒有真正納入經營主體申報范圍。信貸、稅收、用地、用電等方面,缺乏具體的、有效的落實措施。金融、稅收等政策優惠也較少,農業、財政等部門對家庭農場的扶持沒有完全形成合力。
3 對策建議
3.1 完善農村土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三權”分置辦法
加快推進全州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頒證登記工作。研究制定貫徹落實大理州農村土地“三權”分置辦法的實施意見,完善土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分置辦法。一是按照《云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建立和完善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的意見》等,2017年積極開展建立土地流轉服務體系建設試點,2018年全面推開全州土地流轉服務體系建設工作。充分依托州、縣(市)、鄉鎮政務服務中心公共資源交易平臺,建立州、縣(市)、鄉鎮、村統一聯網、四級聯動的農村土地流轉交易市場體系。二是鄉鎮農村經營管理部門是政府授權承擔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管理的職能部門,要積極健全農村經營管理體系,更好地承擔起包括土地承包合同管理、土地承包經營糾紛調處、土地流轉服務等工作任務。積極引導農村土地經營權向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流轉。
3.2 加大政府引導和扶持
完善農業補貼政策。加大農業支持保護補貼改革試點工作力度,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信貸擔保、貸款貼息、現金直補、重大技術推廣與服務等方面重點傾斜,提高補貼精準度。四是落實稅收優惠政策。落實國家對家庭弄農業經營主體的稅收優惠政策,凡明確由政府事權確定的稅收政策,一律按優惠的最高限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