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揚章
摘 要:大力發展桉樹速豐林,快速增加森林資源,既有利于加強天然林和生態林的保護,進一步改善生態環境,擴大生態環境容量。對桉樹苗木培育、品系的選擇、林地規劃、種植方法和撫育服務、雜草防控、施肥管理、病蟲害防治、免煉山技術模式等提高桉樹單產造林技術與管理措施進行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桉樹;造林技術;管理措施
文章編號:1004-7026(2018)08-0071-01 中國圖書分類號:S792.39 文獻標志碼:A
桉樹(Euc.bptus spp.)被稱為世界“三大奇跡”樹種(桉樹、楊樹、松樹)之一。具有速生、材質好、纖維長等優良特性,是聯合國糧農組織重點推薦研究和發展樹種。桉樹是我國南方亞熱帶地區的一種速生豐產造林樹種,也是目前林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分布廣泛、生長周期短,其木材能夠用來造紙,有很高的經濟價值。
1 根據不同地域選擇育種育苗
要想樹木長得好,育苗是關鍵,提高種苗質量,贏在起跑線。桉樹中速生的經濟用材樹種多數適宜于南亞熱帶、熱帶區域栽植,少數種表現抗寒—速生特性,能向更高緯度的中亞熱帶北部引種栽植。如鄧恩桉(Eucalypttas dunnii)是桉樹屬在我國引種栽植表現強生長適應性樹種之一,有良好的抗寒—速生特性。不同地區,通過選用不同的苗木品系和不同的基質培育,廣西可以選優選出廣林GU-9、DH32-26、DH32-13等高產無性系。廣西南寧樹木園部分種植的桉樹苗木生長結果表明:選用合理的方法育苗(良種),撫育措施得當(良法),當年種植的桉樹能超過5米的高度。造林苗木在出圃之前,要經過消毒和殺蟲滅菌的工序,開展分級驗收,必須經過檢疫后才能進行苗圃栽種。
2 林地的選擇與整理技術
我國比較適合種植桉樹的區域主要是北緯27度以南、北回歸線以北的低丘陵地區。目前,許多地方推廣免煉山技術,這極大保護了生態環境以及能規避因放火燒山帶來的森林火災或由此引發次生災害發生的風險,也因此而獲得政府及行業界一致好評。筆者試驗桉樹不煉山造林,先對林地進行翻耕、曬地以及殺菌工作,造林當年可郁閉,至1.5年生時,主要生長指標基本與煉山造林持平;造林后5.5a,主要生長指標優于煉山造林,但未能達到顯著差異水平。不煉山造林前期可多施肥,郁閉后應不施或少施肥,以減少風折風倒率,提高保存率。造林地要選擇土壤疏松、排水性好、具有深厚土層和較高肥力的地方,坡度一般為30℃以下的陽坡,這樣更有利于桉樹的生長。
3 病蟲害防治技術
許多林業種植者對病蟲害的危害性認識不足,甚至認為無需處理,延誤防治,輕則導致林木當年生長量大減,重則次年生長量停止或林木枯死。桉樹的病蟲害來源主要桉樹原產地和中國本地兩大來源,在中國有些病蟲害是沒有天敵的。所以,必須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減少桉樹的病害造成的損害。桉樹的病主要有暗梢枯病、紫斑病、青枯病,平時要加強對桉樹的養護力度,定時定期巡視,一經發現,必須采取措施,如斬草除根,用石灰進行消毒等。桉樹常見蟲害主要是蛀干害蟲、大蟋蟀、白蟻、尺蟲害等,如對于尺蟲的幼蟲,可以用森得保粉劑和苦參堿等藥劑進行消滅。
4 雜草防控
傳統林業除了第一次煉山時用火燒的辦法處理了雜草,以后基本不再處理。由于雜草的生長吸收了林木的部份養分,導致樹木生長吸收養分不足,樹木延遲生長或生長緩慢,從而延長了生長周期;同時由于雜草的存在也影響了砍伐的進度,增加砍伐成本。通常,我們會選用草甘膦、草銨膦、林草凈、特拉津、2,4-D和麥草畏等除草劑,筆者試驗認為在莖稈噴射施除草劑后,可以使土壤表層疏松多孔,但是部分除草劑因為藥效主要分布在淺層土壤,更加容易得到降解,在這個過程中能夠被桉樹吸收從而傳導,容易產生桉樹藥害。通過處理后的雜草、樹樁反而變成了有機的養分,保護了土壤水分,為后期樹木種植提供了水分,能促進樹木健康成長。
5 施肥管理
目前市場上用的肥料基本上都是農用肥,針對農用肥的特性以及不同樹木不同時間的生長周期,可以合理配制好具有用量少、功效快、營養全面適合桉樹吸收的專用桉樹肥,如復混肥料或桉樹專用肥,以便降低肥料使用量和運輸成本,保證林木生長期合理營養需求。要測土施肥,根據技術部門給出的測土施肥建議卡進行施肥。桉樹施肥時要離樹根30厘米處,選擇在樹根上坡方向開月牙形施肥溝施肥比較好,施肥后要覆蓋土,防止肥料流失。
參考文獻:
[1]洪長福,齊清琳.桉樹速生豐產栽培[M].福建:福建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11(6):18-20.
[2]林賢山.不煉山、化學除草造林及其對林木生長的影響[J].林業實用技術,2007(7):10-12.
[3]文晨光.廣西桉樹病蟲害發生現狀及防治策略[J].中國林業產業,2016(7):246-247.
[4]石茂鑫,等.廣西田東縣桉樹病蟲害防治[J].中國園藝文摘,2017,33(8):108-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