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萌
摘 要:中國的城市化進程不斷推進,原先城市的規劃和功能區設計也顯現出越來越多的缺點。濱河綠道的出現大大緩解了現存的各種問題。增強各功能區聯系,改善城內環境,滿足城內居民各種活動的場地需求。本文就濱河綠道的景觀設計進行了探析。
關鍵詞:濱水綠道;景觀設計;生態環境
文章編號:1004-7026(2018)08-0073-01 中國圖書分類號:TU985.12 文獻標志碼:A
1 濱河綠道的重要性
作為一種自然廊道,濱河綠道一般是沿著河流、山脈或者由廢棄鐵道改造而成,或者是由其他人工線路經過建設而形成的線性開放空間,例如一條運河、景觀道路、游樂休息通道。濱水綠道合理建設對城市化進程健康快速的推進有著重要意義。濱河綠道建成可以與四周現存的開發用地緊密聯系起來,優化城市功能分區,提高城市運行效率,改善居民居住環境,提高居住舒適度和生活品質;濱河綠道大大增加綠地面積,緩解城市環境問題,同時可以調蓄洪水,改善水質,提高生態多樣性,成為城市對外的綠色屏障;濱河綠道可以作為城市居民進行社交活動的新場地,這樣有利于創造更加豐富的公共活動,打造更加積極向上的城市文化,引導更加正能量的社會行為;濱河綠道作為促進城市經濟發展的催化劑能夠在低強度、有選擇的引入城市服務功能后,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服務功能引入,基礎設施的建設必不可少,由此拉動經濟發展。同時,以綠道公園為核心,利用濱河地區優美的自然環境打造中高端休閑服務項目,可以有效提高濱河綠道的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這樣濱河綠道周圍地價就會得到大幅提高,這對城市發展有著重要作用,要放到戰略層面上去對待;以濱河綠道為基礎建設城市公園,打造綠色文明的城市明信片,能夠極大的提高城市居民對居住城市的認同感,增強城市凝聚力,營造和諧民主的社會氛圍。
2 濱河綠道建設中的問題
2.1 綠道設計綜合能力不強
現今國內濱河綠道的設計規劃,幾乎全部著眼于將其建設成游覽觀賞地區。對城市河流現狀、水質優劣、水中動植物生態現狀幾乎沒有考慮,這樣建設的濱河綠道也難以發揮其修復水生動植物生態系統、改善城市地區小氣候、凈化城市周邊水源質量的綜合性作用。同時,濱河綠道設計目的較為單一,大都是工程為主。而濱河綠道的設計規劃應該從整個改造河道的范圍考慮,否則難以完成整個流域的生態環境修復以及進行整體的防洪建設。
2.2 形象工程現象嚴重
城市化的進程對原有自然空間的破壞是無法彌補的,人與自然之間的分界線以城市邊緣為最顯著的分界線。濱河綠道的建設可以加強人與自然的聯系,構建和諧綠色的城市生活環境,但是目前濱河綠道的設計考慮的更多的是當地政府的形象,造成形象工程居多的局面,這樣會損失很多地方的當地特色,對民間傳統藝術文化保留造成阻礙。同時,千篇一律的形象工程難以考慮到當地的自然條件,強行的建設改造往往會對當地現存的生態系統造成更大的傷害。
2.3 缺乏科學的前期調研和后期總結
科學合理的前期調研是做出適應當地環境、最大限度的利用當地資源的優秀規劃的必要條件,缺少實際調查的設計方案難以經過實踐的檢驗,難以發揮濱河綠道應有的綜合性的功能。同時,在濱河綠道建設完成后,對建成效果的評估總結同樣重要,只有認真調查建成后的效果才能更好地為提高綠道建設積累寶貴的經驗,不斷完善濱河綠道的設計,使之發揮出應有的作用。
3 對濱河綠道設計的分析
濱河綠道的設計應該遵循三個原則:生態性原則、開放性原則以及文化性原則
生態性原則考慮的主要是濱河綠道建設過程中改造區域水體和植被的保護問題。在河流上游的重點核心保護區應當盡量減少人員活動,設立專門的保護規范,保護上游地區植被、水體不被破壞,同時有效保證了水體質量,確保城市用水安全。
開放性原則要求濱河綠道的設計必須以人為本,堅持為城市居民服務的理念。在道路規劃上要滿足居民的出行要求,與城市的連接要足夠緊密。在基礎設施的建設上要滿足不同階層居民的不同需求,做到對城市居民的全面服務。
文化性原則就是要保持當地特色,濱河綠道的設計應該以當地文化特點為設計理念的核心,在規劃上要體現城市文化,成為城市對外的名片。
結束語
濱河綠道與城市有著密切的聯系,她的存在既可以為城市的生態環境建設提供有力保障,同時也為當地居民提供了與自然密切接觸的機會,有利于建設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綠色、文明的城市文化。因此,濱河綠道的設計要考慮到方方面面,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當地資源才能更好的發揮出濱河綠道的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王媛,付軍.北京環二環城市濱河綠道景觀規劃設計研究[J].北京農學院學報,2016,31(2):107-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