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翰林
摘 要:文化產業是經濟新常態下的朝陽產業,具有強勁的經濟活力,對于拉動地域經濟增長,產業結構優化,軟化經濟基礎,增加就業機會,促進居民消費,提高居民生活水平等方面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本文在文化經濟的視域下,以合蕪蚌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為例,對安徽省文化產業的發展現狀以及文化產業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研究,基于研究結果,對安徽省文化產業發展方式提出了合理的建議。
Abstract: the cultural industry is the sunrise industry under the new economic norm, with strong economic vitality, to promote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 industrial structure optimization, softening the economic basis, increase employment opportunities, promote consumption, improve the living standards of residents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Based on the cultural and economic perspective, to Wuhu national innovation demonstration area as an example, makes some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Anhui Province Cultural Industry and cultural industry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based on the research results, the reasonable suggestions on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e industry in Anhui province is put forward.
關鍵詞:文化經濟;安徽省;文化產業;合蕪蚌示范區
Key words:cultural economy; Anhui cultural industry; Wuhu mussel demonstration area
文章編號:1004-7026(2018)03-0016-02 中國圖書分類號:F420 文獻標志碼:A
隨著文化經濟4.0時代的到來,文化與經濟、科技繼續深度交融,形成了全新的經濟業態,為經濟發展提供了新的動能,在促進區域全要素生產率方面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文化產業成為各地區爭先發展的戰略性新型產業。安徽省作為一個文化資源豐富,經濟發展卻相對滯后的省份,近年來積極實施文化產業發展戰略,把文化產業作為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突破口,取得較為出色的成效,尤其是2008年安徽省省委省政府決定建設“合蕪蚌自主創新綜合改革試驗區”后,安徽省文化產業發展迅速,產業集群效應明顯,文化產業產值不斷提高,文化產業招商項目不斷增多且平均投資連年提高。從合蕪蚌國家自主示范園區來看,其包括了合肥市、蕪湖市、蚌埠市三個城市,涵蓋了皖中、皖南、皖北地區,園區內文化產業發展對于安徽省文化產業具有重要意義。園區內文化產業發展迅速,但是仍然存在企業規模小、發展特色不夠鮮明、科技融合力不強等一系列急需解決的問題,因此在文化經濟視域下,以合蕪蚌自主創新示范區為例,研究安徽省文化產業發展道路具有重要意義。
1 合蕪蚌示范區文化產業發展現狀
1.1 產業集聚效應不斷凸顯,規模繼續擴大
隨著合蕪蚌示范園區的建設,示范區內基礎設施不斷完善,不斷吸引省內文化產業公司向陸續向園區內集聚,產業規模持續擴大。伴隨著政府優惠政策的提出,大量社會資本涌入,民營企業實力強勁,占據合蕪蚌示范區內文化資本的一半以上,逐步形成了皖中、皖南、皖北三大文化產業板塊。
1.2 產業增加值逐年提高,優秀企業涌現
據安徽省統計局數據顯示,合蕪蚌示范園區文化產業增加值在30%左右,文化產業的發展具有極強的聯動效應,極大的帶動了安徽省整體經濟的發展,日益成為經濟發展的支柱性產業。同時,隨著政府扶持力度的增加,一批優秀的文化產業企業涌現出來,顯示出日益向好的經濟效益。如蕪湖方特主題樂園將動漫產業作為發展內在增長核心,將動漫與主題公園相融合,吸引著無數消費者的到來;合肥時光流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用“互聯網+文化”的新思路建設出一個具有網絡互動社交功能的數字出版平臺,發展潛力巨大;蚌埠市依托傳統戲劇文化,建立皖北首座主題游樂園,游客絡繹不絕。
1.3 科技與文化不斷融合,產業鏈不斷完善
在“文化經濟4.0”的發展大背景下,合蕪蚌示范區內多家企業不斷加大科技研發投入,創造出更多人民喜聞樂見的文化產品以及文化項目,推動文化消費的繁榮。例如安徽出版集團借助科技手段,大力培育新興業態,開發出的時代E博、E時代名師課堂、電子書包、校訊通等新產品,深受大眾的喜愛。園區內多數企業不僅僅局限于文化產業的單方面發展,而是多層次多元化的發展模式。
2 合蕪蚌示范區文化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2.1 文化產業特色不強,同質化情況嚴重
在合蕪蚌示范區內,由于前期缺乏統一的引導和規劃,文化產業發展特色不夠明晰,產業同質化現象較為嚴重,并沒有針對當地特有的文化特點進行發展。合肥、蕪湖、蚌埠本就屬于安徽的三個不同區域,文化特色、內涵以及發展歷史都有所不同,都有自己的內在優勢,然而在文化產業的發展過程中三地并沒能形成優勢互補,產業聯動發展,相反存在一定的同質競爭。
2.2 文化產業規模偏小,區域發展不均衡
雖然園區內文化產值連年增加,但是文化產業產值在園區總體產值中仍然占很少比例,比國內外類似的產業園區相比較,合蕪蚌示范區內的文化產業規模明顯偏小,市場競爭不足。園區內多以中小企業為主,正處于發展的起步階段,實力相對較弱。同時可以看到,合肥地區主要以傳統的新聞出版業為主,新型的文化產業發展較慢,蕪湖則在動漫產業、游戲產業方面具有較為明顯的優勢,但是整體發展不夠,不能夠形成優勢互補。
2.3 科技創新成果不足,創新性人才缺乏
合蕪蚌示范區存在一些創新性文化企業,但是可以說這部分企業相對較少,且創新文化成果不多,大多數企業沒有獨立的研發團隊,缺少創新性全面發展的復合型人才,園區對優秀的人才吸引力不夠。目前,科技成果轉化率為20%-30%,而真正的產業化成果不足10%,相比上海、北京等城市,安徽合蕪蚌示范區的科技轉化率和產業化率明顯處于劣勢。同時,園區內產學研的合作機制不強,對于高校、科研院所的投入資金不足,評判科研結果的標準僅僅以論文數量、專利數量等為標準,不注重結果是否真正可以指導實踐,專利是否可以適應市場。缺乏有效地激發創新活力的機制,企業產品需要與科研結果無法有效對接,存在脫節。
3 合蕪蚌示范區文化產業發展的建議
3.1 注重挖掘本地區的文化特色,發展差異化產品,形成優勢互補
各地區進行戰略性規劃部署,深入了解本地區文化,確定重點發展方向。例如合肥地區是包公故里,抗戰根據地,更是徽州文化的主要傳承之地,可以依托多種文化特色,發展“文化+旅游”。同時合肥擁有悠久的美食文化,例如著名的四大糕點、徽州菜,可以依托傳統美食,發展“文化+美食”,通過開辦美食節,加工傳統美食,獲得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另外,合肥在科技實力方面相對于蕪湖、蚌埠擁有比較優勢,可以依托科學技術,實現科技與文化的深度融合,發展“文化+科技”行業,進行創新型產品研究發展。只有各地區找到自己的優勢所在,加強產業合作,發展差異化產品,形成優勢互補,文化產業發展才會更加繁榮。
3.2 加強文化產業集聚,擴大企業規模,培育知名品牌
建設特色文化產業示范區,加強文化產業集群發展。例如蕪湖地區,一方面需要打造全面的歷史文化園區,重點保護區域內的歷史文化古跡,對其進行改造和重建修補,打造蕪湖文化古城形象,建設集休閑、娛樂、服務、消費于一體的綜合文化園區。另一方面,加強文化創意園區建設,吸收大量蕪湖市創意文化企業入駐,例如蕪湖華強科技有限公司等,在園區內進行創新交流,形成示范效應,將園區內文化創意企業培育成骨干龍頭企業,引領全市文化創意企業發展。同時,在文化產業的各個方面,形成自己的優勢品牌,利用互聯網進行宣傳營銷,擴大品牌影響力,從而由品牌價值獲得經濟價值。
3.3 積極引進全方位人才,加強產學研合作機制
各地政府制定優惠性政策,促使創新性人才在本地區留駐,給予一些高級文化產業人才以特殊待遇,解決其住房、子女入學等一系列問題,真正人才扎根在當地,為當地文化產業發展獻力獻策。加強與高校、科研院所的深層次合作,研究具有市場價值的文化產品,培訓文化產業各方面需要的人才,優化優秀的產業人才培養環境,向文化產業提供源源不斷的優秀勞動力。
3.4 加大招商引資,政府加大資金投入
廣泛引進社會民營資本,參與文化產業基礎設施建設,成立大型招商引資平臺,提高平臺服務水平,完善平臺融資機制體制。向知名企業、優秀品牌敞開大門,學習國內外各文化企業的發展方式,結合本地區情況,形成屬于自己的發展模式。政府繼續加大專項資金扶持力度,把文化產業作為安徽經濟轉型發展的突破口。
參考文獻:
[1]張寶宗.吉林省文化產業發展研究[D].吉林大學,2012.
[2]郭永航.政府治理創新視域下的區域文化產業發展戰略[D].武漢大學,2010.
[3]程霞珍.安徽文化產業集群發展的政府支持研究[D].安徽大學,2014.
[4]艾家鳳.安徽文化產業發展的現狀、問題與對策[J].銅陵學院學報,2010,9(06):19-20.
[5]王繼紅.安徽文化創新與文化產業發展對策研究[J].現代商業,2011(27):267+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