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宗珍
告狀現象一般出現在小學低年級,尤其是在剛入學的孩子身上表現較為明顯,這是由他們的年齡和身心特點所決定的。
多接觸中處理告狀
我又擔任一年級新生的班主任了。這幫小家伙精力旺盛,懵懂,特別喜歡告狀。無論我在教室,還是在辦公室,抑或是在去辦公室或教室的途中,總會遇到學生突如其來的告狀。
我知道,孩子剛入學,需要和他們多磨合。在贏得他們信任的同時,利用我的專業知識幫助他們早日適應新環境。
我利用學生告狀的時機,引導孩子暢所欲言,保護他們說的積極性,鼓勵孩子大膽表達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在大量接觸中,不僅增進了師生感情,也讓我進一步了解孩子告狀的原因。
如果孩子告狀的確是因為受委屈了,就得為孩子主持公道,弘揚正氣;如果孩子告狀是為了尋求幫助,就要及時給出必要的幫助,教給孩子處理問題的方法,讓孩子滿意而歸;如果孩子告狀是想尋求老師的關注,就要正視孩子的感受,盡量通過表揚、提問、談話等形式,讓孩子感受到對他的關注、重視;如果孩子告狀是想逃避責任,就得嚴肅指出孩子的問題,讓其承擔責任,不要讓孩子產生僥幸心理……遇見特殊案例,在孩子能夠理解接受的范圍內,進行全班討論,引導學生合理告狀,將不良苗頭及時消滅在萌芽狀態。
引導中減少告狀
經歷了開學初的磨合期后,如果告狀還是層出不窮,我會利用班會課引導孩子少告狀。
我讓孩子設身處地想一想:“同學們,你們知道嗎?老師知道很多同學有很多話想對我說,這是你們對老師的信任。老師也很喜歡聽你們說話。可是,你們知道嗎,有時候老師正在辦公室忙碌或者想休息的時候,一個又一個告狀會不會打擾到老師的工作、影響到老師的休息呢?”
孩子雖然年齡小,但當他們意識到自己的行為影響到老師后,自然會改變。
“哪些問題是自己可以解決的呢?如果有了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可以怎么處理呢?是不是可以先向班干部反映,班干部能處理的盡量讓班干部處理,班干部處理不了的,再請老師處理,你們看這樣行不行?”
經過這樣一番引導后,就能把大部分無足輕重的告狀通過班干部有效消化,同時也鍛煉了學生自己處理問題的能力,告狀現象會明顯減少。
反饋中淡化告狀
哪些孩子學會了自己解決問題?他們是怎么有效解決的呢?我繼續利用晨會、班會等,對一段時間以來做得特別好的孩子提出表揚,樹立身邊的榜樣。
當身邊的榜樣越來越多時,告狀現象自然越來越少。經過一段時間的處理、引導、反饋后,一般到學期末,基本很少看見孩子告狀了。
現在我的班級已經到了高年級,隨著孩子處理問題能力的增強,他們基本已經不告狀了。
總之,剛和一年級孩子相處時,需要和他們多“泡”在一起,方能合理處理不同的告狀。到了一定階段,可引導學生自行解決,減少告狀。在此基礎上,反饋追蹤,樹立榜樣,教給孩子解決問題的辦法,淡化告狀。
(作者單位:湖北省武漢市東西湖區吳家山第三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