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永亮

對問題學生來說,一頓劈頭蓋臉的批評也許可以讓他暫時低頭,但內心未必服氣,甚至產生抵觸情緒。只有耐心地教育、引導,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2016年9月,班上轉來一名新學生。第一次進班時,這名位學生新潮的服飾和有些“痞”的神態都讓我心里一顫:這樣的學生能帶好嗎?
這名學生就是小王(化名),家庭條件優越,是家中獨子,從小就反應快、聰明,在原就讀學校,他經常頂撞老師,嘩眾取寵,喜歡表現自己。他已經轉學幾次,基礎雖然不錯,但學習習慣很差,極易情緒化。
事實確實如此,在九年級這一年,小王沒少給班級惹麻煩。我拿出了足夠的耐心,采取各種方式教育他。在每一次的教育中,我都把引導他形成正確的認識放在首位,讓他能體會到老師對他的愛。
有一次晚自習后已經晚上9點了,我準備開車回家,但一想剛放學,很多家長估計都在校門口接孩子,這會兒出去肯定有些堵,我就坐進車里休息一下,想等門口的交通狀況好一點再走。在車內閉目養神的我回顧著晚自習上的幾處“精彩之筆”:我講得神采飛揚、深入淺出,學生聽得津津有味,特別是小王的聰明、靈性以及專注的神態讓我非常滿意。
過了五六分鐘,一陣說話聲飄進我的耳中:“你們看,那不是亮哥的車子嗎?”“是的是的!”“亮哥回去了吧?”“肯定回去了,平時他都是走回去的。他家不遠,車總停在學校。”我在車內不動聲色。車膜顏色很深,車頭又抵著墻,學生從車后是看不見我的。他們繼續聊著,幾個膽大的男生靠近我的車子,用手敲打后車廂,清脆的敲擊聲夾雜著女生的驚訝聲,還有幾個男生的笑聲。忽然,一個聲音響起:“這算什么,看我的!”話音剛落,只聽“嘭”的一聲,車猛地往前一抖,我差點兒驚呼出來。原來有一名男生沖過來朝我的車子后備箱飛踹了一腳。當時我生氣極了,準備沖下車好好教訓他們。最后,我還忍住了:在異性面前表現自己,不正是這個年齡階段孩子的天性嗎?只是這名男生的表現方式太不文明了。現在下車一頓呵斥,學生的面子掛不住,教育的效果可想而知。
這個膽大的男生就是小王。看到沒什么反應,一群愛上我的課、親切叫我亮哥的學生笑鬧著離開了。等他們走遠,我悄悄地下車查看愛車的后備箱,那里多了個明顯的凹痕……我是很心疼的,但最后還是放下了這件事。沒想到,我隨后開車出學校,在門口正好碰到在等家長的小王。他試探性地喊我,我真誠地報以微笑,敏銳的他還是察覺出了他搞惡作劇時我正坐在車上。后來,我依然耐心地幫助他,他有好的表現時客觀、毫不吝嗇地贊揚他,讓他很感動。
我用寬容、理解、真誠感染了小王,他逐漸形成了積極陽光的心態和好的學習習慣。一年后,他終于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省級示范高中——黃陂一中。
(作者單位:湖北省武漢市黃陂區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