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來,我校堅持“關愛每一位學生”的辦學理念,秉承“求真”校訓,不斷優化教學管理細節,以此促進學生素養的全面提升。
一、功在課前,向備課要實效
1.“五稿”備課,深入文本。
我校注重提高教師備課的實效性,實行“五稿備課制”,嚴禁教師不備課就上課。“五稿”,即素材稿、說課稿、上課稿、課件稿、反思稿。“五稿備課制”促使教師備課時既要深入研讀文本,又要博采眾長,真正實現了教案、課件、作業三者間的統一。
2.集體備課,群策群力。
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集體的智慧是無窮的。為此,我校專設集體備課室,每周以備課組為單位組織兩次集體備課,備課組內每一位教師必須參加。
集體備課流程為:“點名”→“互查個人初備‘五稿”→“主備人說課,呈現導學題,播放課件”→“自由討論,形成共識”→“優化教學設計,完善教學環節,修訂導學題,形成集體備課教案”→“布置下次課題,明確主備人”。
我們規定集體備課務必做到“四保證”“四統一”,其中,“四保證”即保證地點集中、保證時間充裕、保證人員齊整、保證討論內容豐富;“四統一”即統一標準、統一進度、統一作業量、統一質量考核標準。
我們還重視二次“復備”,即在上課前,根據實際情況對集體備課形成的教案進行適當處理,因材施教,彰顯個性。
二、力在課上,向課堂要質效
1.學練課堂,精彩紛呈。
2009年,我校抓住新課程實施的契機,努力吸納省內外名校課改經驗,結合校情,探索出學生自主學習、小組合作學習、教師指導學習和課堂達標訓練相結合的“三學一練”課堂教學模式。
學生自主學習。學生根據教師設計的問題及要求展開自學活動,完成通過自學可以解決的任務。這里主要包含兩方面內容:一是前置性自主學習,即上課前教師將“導學題”發給學生,引導他們自學教材并完成“導學題”中的“課前預習”板塊內容;二是課堂上的自主學習,即學生在課堂上圍繞教師精心設計的內容,自主思考,嘗試獨立解決基礎性問題。
小組合作學習。學生在教師組織下采用小組互助、合作學習的方式開展研究性學習。其中,組長負責組織本組成員采用分項研究、共同討論等方式解決自主學習中未能解決的問題,并代表小組匯報學習中的困惑。
教師指導學習。教師在課堂上根據學生自主學習、小組合作學習的具體情況,進行提示、引導、拓展,使本節課的重點得以突出、難點得以化解,幫助學生歸類知識、總結方法、提升能力。
課堂達標訓練。課堂上,教師留出10分鐘時間要求學生完成“導學題”中的“達標練習”,當堂檢測教學效果,以便查漏補缺。
經過幾年實踐,2012年,我們對“三學一練”課堂教學模式進行了優化調整:如果教學內容簡單,學生基礎好、學習能力強,那么,學生自主學習就可以了,這就是“一學一練”;如果教學內容難度適中,就需要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進一步開展小組合作學習,這就是“二學一練”;如果教學內容難度較大,學生在自主學習、小組合作學習后仍不能解決問題,教師就要加以指導,這就是“三學一練”。2015年,我們將其更名為“學練”課堂教學模式,更加彰顯了該模式的包容性、開放性及生命力。
2.骨干引領,“比、學、趕、幫”。
為充分發揮骨干教師的示范引領和輻射作用,加快青年教師專業成長步伐,提升全校教師整體教學水平,我校每學期都舉行“骨干教師展示課”“青年教師過關課”“‘學練課堂優質課評比”等活動,營造“比、學、趕、幫”的良好氛圍,推進有效課堂改革不斷邁上新臺階。
3.隨機督查,力促常態。
為確保全校教學的優秀質態,我校推行“行政督查課”“校長點課”“領導巡課”制度。
“行政督查課”由教務處安排,每周任選一天,全校中層及以上干部推門聽課,當場檢查授課教師的教學全過程,課后立即交流并指出改進意見。
“校長點課”由校長親自選擇,確定聽課對象后,在上課前通知備課組所有教師共同聽課,借此開展學科調研。
“領導巡課”一是指年級組管理人員巡課,二是指校長室和教務處聯合巡視全校的上課質態。巡視情況及時在校內通報,對于不規范、不科學的教學行為限時整改。
三、效在課后,向作業要成效
1.落實“三控”,追求高效。
為切實減輕學生的學業負擔,提高作業的有效性,我校在作業布置與訓練上落實“三控”:控量、控時、控質。
首先,作業要適量。我們規定所有作業盡量當堂完成,課外作業只是補充;反對機械重復的作業,視罰抄為體罰。我們要求班主任做好總協調,多了解情況,及時糾正過量的作業布置情況。
其次,控制每門學科的家庭作業時間,每科不得超過20分鐘,提倡增加自主性作業。
再次,控質。我們要求教師把“導學題”作為必須布置的作業,將省、市指導性教輔資料作為拓展作業。教師布置作業務必做到“四精四必”:“四精”,即精選、精講、精練、精批;“四必”,即有發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評、有評必補。教師還需要督促學生整理好錯題集。教務處與教科室定期組織人員對相關落實情況進行檢查。
2.結合學科,各顯特色。
文科作業,致力于打磨每天的“六個一”——看一點、讀一點、背一點、摘一點、寫一點、說一點,目的在于開闊視野、強化積累。
理科作業,著力于舉一反三、實踐操作,從根本上杜絕“題?!睉鹦g,反對紙上談兵。
3.分類布置,分層要求。
教育要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則,尊重個體差異,不搞“一刀切”。為此,在作業布置這個問題上,我們劃分梯度,采用分層布置的做法,將作業設計為“必做”“選做”,既體現了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思想,也響應了“以學論教,以教促學”的課改要求。
4.周查推進,月度整合。
為真正發揮作業鞏固糾偏、查漏補缺的功效,我校將教師的作業下水、作業批閱、作業講評情況列入考核范疇,每周由年級組選查,月底由教務處、教科室、督導室聯合督查,雙管齊下,形成合力。
教學管理創新推動了我校的持續發展,使得我校的教育教學質量保持了高位穩定,贏得了社會各界的高度認可。
(根據“江蘇省初中教學管理創新特色學校”評選活動中江蘇省寶應縣城北初級中學參評材料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