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璐
[摘 要]旅游生態經濟是旅游經濟系統與生態經濟系統的有機統一,發展旅游產業必須運用旅游生態經濟理論加以指導,才能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貴州紫云格凸河景區擁有良好的生態資源,但由于喀斯特地貌的特殊性,生態環境較為脆弱,對此,加強景區生態資源保護,大力發展旅游生態經濟,有助于全面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也是貴州省發展“大旅游”“大生態”戰略的必然選擇。本文基于旅游生態經濟發展理論,對紫云格凸河景區旅游資源現狀進行概述,并對其旅游生態經濟發展的必要性和優勢條件進行分析,最后針對景區發展的制約因素和未來的發展提出相關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格凸河;旅游生態經濟;開發對策
[中圖分類號]TU982.29 [文獻標識碼]A
1 紫云格凸河景區旅游資源概況
1.1 生態旅游資源
紫云格凸河景區位于貴州省西南部,安順市南部,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區,這里熱量充足,雨量充沛,終年溫暖濕潤。景區總面積70平方公里,是全省喀斯特地貌最顯著的景區之一,它以穿洞群景觀為代表,集峽谷、河流、溶洞等自然景觀于一體,沿格凸河兩側上游往下延展有布妖巖、大河、大穿洞、小穿洞、4個主要的片區及多處獨立景點,共有特級、一級景觀5個,二級景觀11個,三級景觀14個。格凸河景區內喀斯特裸巖分布較廣,巖壁陡峭高大,景觀類型豐富又較為集中,這里不僅擁有舉世無雙的大穿洞燕王宮及萬燕歸巢的絕景,還有世界上最高、保存最好的古河道遺跡盲谷。同時,由于格凸河風景區處于地形幽閉的峽谷之中,多年來受人類活動的影響小,因此其原生態自然環境保護得較好,在良好的生態環境下,這里聚集了多種珍稀動植物,有屬于國家重點保護的珍稀樹種如楠木、紅豆杉等,有動物藥材、中草藥材數百種,國家二類保護動物獼猴、穿山甲等,被國外專家稱為 “喀斯特天然公園”。
1.2 文化旅游資源
紫云格凸河的沿岸不僅擁有著神奇秀麗的喀斯特自然風光,還毗鄰貴州旅游西線唯一的苗族原生態村寨—大河苗寨,這里居住著一群淳樸的苗族村民,也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亞魯王》史詩的發源地。另外,在格凸河畔的喀斯特洞穴中,還有一個被稱為“現代山頂洞人”“最后的穴居部落”的中洞苗寨,這里的人們世世代代生活在山洞里,保留著最為原始的生活方式,使人嘆為觀止。在紫云格凸河沿岸的苗族群眾中,還有一群可以徒手攀巖的“蜘蛛人”,他們能在高達百米的懸崖絕壁上不需要任何保護措施,徒手進行攀巖,徒手攀爬懸崖峭壁,到達頂點后又原路返回到地面,在高 108 米的絕壁上如履平地,上下只需 7—8 分鐘。飛躍于只有燕子才能到達的最高最隱蔽處,輕松行走于高山、絕壁與溶洞之間。令人叫絕的徒手攀巖絕技是數百年來少數民族傳統文化的傳承,在旅游產業的發展過程中,又與現代攀巖運動形成良好的互補,相得益彰。
2 紫云格凸河景區發展旅游生態經濟的必要性和優勢
2.1 生態文明建設的需要
紫云縣地處我國西南山區,是我國生態較為脆弱的地區之一,由于喀斯特地形地貌的特殊性,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災害多發,若不將生態環境保護放在戰略性高度,過度地開發會對生態環境和人類生產生活造成極大的危害。生態文明建設要求經濟社會發展必須與生態環境保護相統一,只有保護好生態環境,才能發揮資源優勢,實現可持續發展,這也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必然要求。格凸河景區沿岸作為紫云縣重要的生態保護區,具有保持水土、涵養水源、保護生物多樣性等許多重要的生態功能,對格凸河景區進行合理的保護和開發,不斷發揮旅游生態經濟的優勢,這不僅符合經濟發展的規律,更符合自然發展的法則,是紫云縣生態文明建設的必然需要。
2.2 生態旅游資源豐富
生態旅游是一種可持續性的旅游,需要有可持續的、良好的自然生態環境作為支撐。紫云格凸河風景區擁有豐富的生態旅游資源,它集巖溶、山、水、洞、石、林為一體,融雄、奇、險、峻、幽、古為一身,各種不同的喀斯特地貌景觀分布廣泛,特色鮮明,這里還有全國唯一幸存的“盲谷”原始森林,上百種珍稀動植物在這里繁衍生息,更有大穿洞燕王宮“百燕歸巢”的絕美景色,整個風景區旅游景觀類型多、品位高、組合好,具有“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的獨特性,這為其發展生態旅游提供了良好的基礎性條件,具備較強的開發價值。
2.3 相關政策的支持
近年來,貴州省提出了“大扶貧”“大旅游”“大生態”等一系列重要的發展戰略,依托良好的生態環境助推旅游業發展,并通過“大生態”與“大旅游”的有機結合,帶動區域經濟發展,引領老百姓脫貧致富。同時,在《貴州省“十三五”旅游業發展規劃》中,還將山地生態旅游作為貴州旅游業發展的重要出發點,提升“山地公園省·多彩貴州風”品牌影響力。紫云格凸河風景區具有得天獨厚的自然生態環境和燦爛的民族文化,且地處國家重點扶貧和支持的少數民族自治縣,貴州省這一系列相關政策的出臺都為格凸河風景區發展生態旅游提供了最有力的政策支持和保障。
3 紫云格凸河景區旅游生態經濟發展制約因素及開發對策
3.1 生態環境監控保護體系不完善
旅游生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不僅取決于旅游資源本身的特點,還取決于旅游資源合理利用率的高低,旅游資源形成的時空性,決定了部分資源的不可再生性。格凸河景區內有著大量的原生態自然資源,這些資源是在數千萬年的自然發展過程中形成的,一旦破壞就是不可逆的。因此,對景區環境的保護是旅游開發的前提,也是旅游生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必要條件。但是,通過筆者實地調查走訪發現,目前紫云格凸河景區內的環境監控保護體系尚不完善,缺乏對生態環境信息化、常態化的監控,對此,紫云格凸河景區要通過技術創新,加強對旅游環境質量的管控,對水源、土壤、空氣等指標進行常態化的評估和監控,對旅游資源進行全方面的保護,加強大眾的環境保護意識,構建旅游生態環境保護預警體系,發現環境預警問題及時做出整改措施。
3.2 生態環境補償制度建設匱乏
根據有關學者對國外環境稅經驗的探討以及國內對旅游產業外部性問題研究,生態環境補償制度對于目前旅游景區環境的保護有著重要的作用,而紫云格凸河景區目前尚未對生態環境補償制度的建立進行過探索。對此,景區應借鑒國內外的成功經驗,對使用占用生態環境資源的經濟主體征收合理的費用,或者由旅游發展的受益主體提供一定數量的經費,建立多級生態環境補償基金,這樣可以提高生態旅游開發者的責任要求,進一步規范生態旅游業經濟主體的行為,防止不計生態成本的發展模式可能導致的環境破壞與生態資源過度利用問題。同時,對旅游開發的經濟主體實施生態環境補償制度,可以提高大眾的環境保護意識,加大對環境破壞者和違規行為的懲罰力度,保證景區生態環境質量的持續穩定,促進旅游生態經濟可持續發展。
3.3 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力度不足
紫云格凸河景區內分布有多個少數民族傳統村落,過去,由于交通不便,信息閉塞,這里的村民多保持了較為原始的農業生產方式,“刀耕火種”的不合理耕作方式較為普遍,即使是在發展旅游的今天,部分村民亂砍濫伐等現象仍然存在,傳統農業不僅規模小、生產率低,對生態環境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壞,無法實現可持續發展,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力度還有待加強。
因此,實現旅游生態經濟的發展必須從轉變農業經濟增長方式入手,促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發展現代農業和生態農業。紫云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區,這里終年溫暖濕潤,特別適合種植紅心紅薯和冰脆李等蔬果,當地政府應加強農業科技投入以及對農民的技術幫扶,引導農民種植新型農產品,提高農產品的商品率,促進當地村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同時,依托格凸河景區旅游業的大力發展,當地政府應落實產業扶貧的資金支持力度,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積極鼓勵和引導村民發展綠色鄉村旅游業,擴大景區周邊農家樂和旅館的數量,通過統一培訓的方式加強其經營管理水平,努力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建立農民增收長效機制,建設綠色環保的社會主義新農村。
3.4 景區生態基礎設施建設投入不足
近年來,紫云格凸河景區旅游業實現了井噴式的增長,據統計,從2013年至今,每年的游客總人數都在成倍增長,然而,由于山區經濟基礎薄弱,地質構造復雜,交通相對不便,這為景區生態基礎設施建設的完善造成了一定的難度,筆者在進行實地調研中發現,在紫云格凸河風景區境內,一些配套的基礎設施利用率很低,另外,由于常年缺乏維護,許多設施已經顯得非常陳舊。生態基礎設施建設在旅游生態經濟的發展過程中起著決定性作用,為了確保景區內旅游生態經濟可持續發展,必須加強生態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創新融資模式,鼓勵社會資本積極參與景區基礎設施建設,提高投資效率,盡快建立和完善與垃圾處理、污水排放、空氣監測等相關聯的一系列基礎設施。同時,加快旅游公共服務體系構建,完善交通服務、信息服務、安全服務、環境服務等,提高游客的滿意度,全面提升旅游生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保障能力。
3.5 公眾參與度較低,生態保護缺乏積極性
紫云格凸河景區有著良好的氣候環境,這里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從2006年開始,景區就連續舉辦了多個國家級和國際級的攀巖賽事,成為著名的世界性攀巖運動基地,但是,攀巖運動本身具有很強的專業性,前來格凸河風景區攀巖的多是參加競技比賽的專業運動員,普通游客的參與度較低,未被納入旅游利益相關者的范疇中去,環保積極性普遍不高。對此,紫云格凸河風景區應盡快創新發展模式,開拓一些難度較低、風景優美的簡易攀巖線路,并聘請專業的教練進行指導,讓業余的攀巖愛好者也可以參與其中,增加對生態旅游的參與度和體驗感,讓游客將格凸河景區的一草一木與自己緊密聯系在一起,通過公眾廣泛的參與和相互監督,將當地居民和游客納入旅游利益相關者的范疇中去,加強其對當地生態旅游環境保護的積極性,完善多元化的生態保護渠道,通過將低碳環保的公眾體育運動融入到旅游的發展中去,可有效推動其旅游生態經濟的發展。
4 結語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以及大眾旅游觀念的轉變,以綠色、環保、可持續為核心的生態旅游逐步成為人們休閑娛樂的首選,貴州作為生態旅游大省,發展旅游生態經濟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必然選擇。紫云格凸河景區作為國家4A級旅游景區,擁有良好的生態環境資源與民族文化資源,具備發展旅游生態經濟的優勢條件,研究表明,為實現紫云格凸河景區旅游生態經濟進一步發展,需要采取建立生態環境監控保護體系、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實施生態補償、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增加公眾參與度等措施,通過對紫云格凸河風景區的旅游資源進行合理規劃與有效開發,將有利于推動當地經濟的發展,帶動相關產業就業,促進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最終實現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有機協調發展。
[參考文獻]
[1] 秦志浩.打造世界攀巖主題小鎮 促進經濟社會發展[J].貴州政協報,2012(09).
[2] 牛亞琴.可持續旅游、生態旅游及實施方案[J].地理研究,199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