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云發
[摘 要]近年來,國家高度重視并大力支持“三農”事業的發展,極大地提高了農業產業科技化水平,促進農業科研成果的轉化。盡管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已經初步建立,但是通過農技推廣促進農業科技成果應用與推廣的能力仍略顯不足,農業科技發展水平也比較低,在此情況下,加強農業技術推廣的重要性自然而然就得以顯現出來。鑒于此,本文將從當前農業技術推廣面臨的問題入手,并就如何加強農業技術推廣提出具體的策略,以提高農業科研成果轉化率,增加農民收入。
[關鍵詞]農業技術;推廣問題;具體策略
[中圖分類號]F323.8 [文獻標識碼]A
1 當前農業技術推廣所面臨的問題分析
1.1 管理體制有待進一步完善
我國現有的農業技術推廣體系是以政府農技推廣機構所主導的五級農技推廣體系,這種農技推廣體系往往根據行政區域的不同,按行業和專業進行設置,并通過行政方式加以管理,導致部門、地區相互分割開來,農技推廣協調性和配合性都表現出明顯不足,各地區或部門相互獨立,資金爭搶現象突出,互相爭奪推廣項目,推廣責任不明確。正是因為現有的農技推廣管理體制不順,造成了農技推廣機構人事互相分離,農業技術指導出現較為嚴重的脫節現象,先進的農業技術無法延伸至農村基層,這對農業科技成果的轉化是極其不利的。
1.2 農業技術推廣方法不靈
農技推廣的根本目的是為了提高農業勞動者的素質水平,促進科技成果轉化與農民收入提升。為此,要做好農機推廣工作,必須處在農民立場,對農民的自身需求和接受能力進行充分考慮,然后,由于我國農技推廣一直采用的是“技術”與“行政”相結合的行政化推廣方法,政府負責農技推廣項目的決定,并從上到下的逐級傳達推廣任務,往往帶有一定的指標性和強制性。同時,現有的農技推廣并未考慮農民的接受能力以及他們對技術的實際需求,也沒有進行市場需求調查,致使農業技術推廣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導致農業技術推廣效果不盡如人意。
1.3 農業技術推廣人員素質偏低
目前,我國從事農技推廣的基層農業技術推廣人員大多素質較低,人員結構不合理,知識結構更新緩慢,人才斷層現象突出,缺乏有效地培訓和教育。據可靠統計,市級以下的農技推廣機構中大多為中級職稱人員和基層工人,而缺乏高級職稱推廣人員;同時,縣鄉一級的農技推廣機構中,只有不到40%的編內人員擁有農業專業學歷,基層的種植農業技術人員往往很難獲得培訓機會來提升自己,長期得不到有效培訓,導致基層農技推廣機構人員知識過于陳舊,不能及時“充電”,知識結構得不到及時更新,對農技推廣服務水平造成了十分不利的影響。
2 加強農業技術推廣,提高農民收入的具體策略
2.1 完善農業技術推廣保障機制
一是完善農技推廣有關法律法規。考慮到現有的法律法規缺乏可操作性,制約力不足,已經無法有效滿足形勢發展的需要了,為此,對《農業技術推廣法》進行進一步修訂和完善就顯得尤為必要了。在此過程中,應將國家和基層農業撥款比例更加具體化,給地方更多的立法余地,促使地方政府結合自身實際制定出農業技術推廣辦法,使農技推廣相關法律法規更為完善,對農業技術推廣提供有效指導。
二是政府加大對農業科技的投入力度。為了有效加強農業技術推廣,還應保障農業科技推廣經費充足,由于農業科技推廣的公益性,應由國家財政給予支持,地方政府也應保障農技推廣經費投入,并盡量逐年增加投入額度。注重基礎設施完善,使農技推廣機構工作與技術條件得以完善,對現有的機械設備,應當加強維護與更新,不斷完善和基層農技推廣向適應的農業技術推廣服務設施,使現代農業技術裝備服務水平得到有效提高。此外,還應加強農技市場信息網絡建設,如農產品技術信息系統、農業技術數據處理與模擬系統以及計算機營銷網絡等的建設。另外,建立完善的農產品標準體系,使農產品標準趨于統一,并建立農產品檢測檢驗系統,提高農產品檢測檢驗的規范化水平。
三是實行農技推廣資格準入制度。對于從事農技推廣的組織或機構,必須要求其獲得執業資格證書,并進行注冊登記。同時,對農業技術推廣人員而言,也應加強職業技能鑒定,只有順利通過考試考核,并取得農業技術推廣員資格證書方能持證上崗。作為政府主管部門,應當加強對各類農技服務組織的引導與支持,并加強宏觀管理,定期對其工作進行評估、審驗與培訓,使其農技推廣服務質量得到有效提升。
2.2 加強農業技術推廣人才隊伍建設
農技推廣人員素質狀況在很大程度上能夠決定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與農技推廣的最終效果,因此,必須不斷加強農業技術推廣人才隊伍建設,打造一支綜合素質高、業務技能過硬、工作責任心強的農業技術推廣隊伍。
第一,依托現有的農業教育優勢,培養出一批高素質的農技推廣人才。加快農業教育教學改革,調整農業教學結構,進一步完善農業教育體系,做好人才培養模式優化工作,為社會培養出多層次地符合當前農技推廣需要的人才。第二,實行農業技術人員準入制度。對于從事公益性農技推廣的人員而言,必須擁有農業教育相關的專業學歷,或者參加由國家或地方政府主持的專業考試考核,在取得農技推廣員資格證書,就能和其他競爭中公平參與競聘。第三,鼓勵和引導大學生下鄉支農,加快用人機制創新。鼓勵和引導農業相關專業大學生深入農村為農業勞動者提供農技推廣服務,為農業試驗示范基地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第四,構建完善的教育培訓機制,對農業技術人員,應當加強培訓與技術教育,及時更新其知識結構,提高其業務技能水平,促進其工作能力。第五,建立完善的考評機制。加快建立農業技術推廣考評機制,主要對農技推廣人員的工作量和農技推廣業績進行考核與評價,在技術職務評聘等方面向農技推廣人員傾斜,使整個農業技術推廣隊伍素質水平得到較大提升。
2.3 重視農技推廣工作內容與形式創新
為了提高農技推廣效果,還應加強農技推廣工作內容與形式創新。第一,農技推廣人員應對國家針對三農發布的方針政策進行宣傳和推廣,將自身掌握的各級政府所頒布的方針政策內容,以通俗易懂的語言為農民進行深入講解,為農民進行農業生產活動提供有效參考。第二,第二,加快推廣精準施肥、農產品綠色安全生產等新技術,確保農技技術優勢得到充分展現出來。第三,農技推廣人員還應在掌握當地農業生產實際的基礎上,對農民適時加以因勢利導,并針對農業新技術為農民提供有效示范和培訓,讓農民更好地掌握農業新技術。原因在于要想大力加強農業新技術推廣,其關鍵在于針對農業新技術開展高效培訓工作。可見,要想提高農業新技術推廣效果,農技推廣人員應根據不同時間段的農業項目,合理確定技術培訓的內容與形式,并通過發放技術材料、舉辦培訓、組織農民參加實地觀摩等方式,確保農民培訓得到貫徹落實,使農民更好地掌握農業新技術,從而更好地掌握農業技術推廣目標。
當前,隨著互聯網與各種移動終端的推廣與應用,人們開展逐漸掌握并學會利用互聯網,因此,對于農業技術推廣人員應當緊跟這一發展趨勢,充分利用微博、微信以及相關平臺,大力宣傳農業建設相關方針政策、農業新技術,使這些新興媒介在信息傳播過程中的優勢得以充分發揮。
3 結語
總之,農業產業發展有賴于農業科技水平的不斷提高與進步。為此,必須重視農業技術推廣工作,及時發現農業技術推廣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采取相應地策略,不斷完善農業技術推廣保障機制,加強農業技術推廣人員隊伍建設,注重農業技術推廣內容和形式創新,積極構建多元化的農技推廣體系,促進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提高農業生產效益,從而促進農民收入有效提升。
[參考文獻]
[1] 彭太軍.加強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建設的對策研究[J].經營管理者,2015(15).
[2] 馬成軍.化隆縣農業技術推廣體系現狀及對策[J].青海農技推廣,2016(01).
[3] 劉永峰.加強農技推廣體系建設保障農業生產順利進行[J].吉林農業月刊,2016(09).
[4] 努爾佳罕,祖卜敦.關于我國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探究[J].人間,2016(16).
[5] 何樂.淺談我國多元化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建設新策略[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