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會萍
[摘 要]在村級財務管理規范化建設過程中,本文闡述了召夸鎮在農村財務管理方面不斷夯實財務管理基礎、致力于改革管理手段、健全系列制度、強化各層次監督,不斷提升農村集體財務管理水平。針對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并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及建議。
[關鍵詞]農村財務管理;健全制度;強化監督
[中圖分類號]F302.6 [文獻標識碼]A
1 基本情況
云南省陸良縣召夸鎮轄7個村(居)民委員會,26個自然村,共設置賬套48套,其中村(居)委會7套,自然村25套,村民小組16套;共有財務人員62人。2002年底實行農村財務“雙代管”,全鎮48套賬以及資金全部由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農經組進行代管,2006年初步實現電算化代替手工記賬,2009 年實行農村財務委托管理,目前正處于逐步完善之中。
2 農村財務管理中的基本做法
2.1 實行農村財務代理制度、規范票據管理,從源頭加強農村財務管理
一是積極實行農村賬務、資金“雙代理”,成立了農村財務統管辦公室,下設一個統管出納,四個統管會計,一個票據管理員。
二是建立村集體賬戶統一管理制度,由統管辦在當地的信用社統一設立“村集體資金專戶”,原有賬戶和存折一律取消,資金統一歸籠到專戶。對各種工程建設資金、農經項目等資金實行專戶、轉賬管理,嚴格實行專款專用,專戶撥付。
三是實行備用金管理制度。根據各村組的經濟發展水平、工作業務量的大小等具體情況,核定了2000元至3000元不等的備用金限額標準。
四是加強了對票據的規范管理,廣泛宣傳和深入貫徹落實《陸良縣農村財務專用收款收據管理辦法》。收款收據由專人負責嚴格執行“定量領用、以舊換新、核銷登記、年終結清”制度,建立領用登記簿,明確領用責任,定期清核收費情況。
五是加強了對工程項目、借(貸)款等項目的管理。
2.2 完善和健全農村財務管理制度,規范農村財務管理行為
根據市、縣文件精神,結合我鎮實際情況制訂并下發了《召夸鎮農村財務管理辦法》,進一步規范了民主管理和財務公開制度、現金和銀行存款管理制度、票據管理制度等各項制度建設,使財務工作有章可行、有規可依,真正做到用制度來規范農村財務行為,推進了農村財務管理的制度化。
2.3 規范開支審批程序,加強對資金支出的管理
為使村級資金開支合理合法,并達到節儉的目的,我鎮對村級資金支出制定了限額標準和嚴格的審批制度。一是堅持“量入為出”的原則,對各村組的伙食招待費、差旅費、誤工費等做出了限額標準。二是村集體經濟組織的各項支出審批,必須取得有效的原始憑證,交監委會主任、副主任、村(居)委會主任、鎮長等逐級審核審批后才能入賬處理。
2.4 全面深化財務公開,切實加強財務監督力度
一是建立財務監督制度。村務監督委員會由村民代表選舉產生。每月或每季度對所有的收支單據進行逐筆審查通過,否則一律不予審核入賬。二是深化財務公開,做到“三個統一”。即:統一時間,全鎮統一規定公開時間為賬務處理后5日內必須公開,并建立了財務公開臺賬;統一內容,對財務收支情況、財務報表、重大經濟事項等情況進行逐筆公布;統一地點,各村(居)委會及自然村都做到有一塊財務公開專欄。
2.5 切實加強隊伍建設、實行會計電算化,努力提高農村財務管理水平
一是鎮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全鎮的農村財務管理工作,成立以鎮長為組長的財務管理領導小組,以鎮紀委書記為組長的財務公開領導小組,切實加強財務管理工作。二是組織全鎮的財務人員進行專門的農村財務知識培訓。三是建立農村財務網上監管平臺,運用現代化管理手段提高農村會計核算水平和會計信息質量。
3 存在的問題及成因
3.1 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及成因
3.1.1 部分村組領導重視程度、支持力度不一,會計監督職能難以充分發揮。村組財務人員負有對本村一切經濟活動及所有財務收支進行真實、全面、系統、連續綜合的核算職能,并對本村的一切經濟活動有監督權利。但實際上,村級的所有收支能否全部入賬納入核算,財務人員自己當不了家作不了主,而是村主要干部說了算,這就導致村級經濟活動及其成果得不到真實、全面系統的反映,造成財務管理上的漏洞。還有部分村組領導對財務管理制度重視程度不夠,村組領導審批不及時,未嚴格執行賬款分別管理制度。
3.1.2 村級財務管理制度足夠完善,但落實到位難度大。我鎮自全面推行農村財務代理制以來,在此基礎上為了切實加強對農村財務的管理,制定了《召夸鎮農村財務管理辦法》等一系列配套制度,對村級財務方方面面基本都有了具體的規定,但制度執行上各地不一,部分村(居)委會主要領導干部不把財務管理制度當作一回事,這加大了工作順利推進的難度,因而造成已經制定的各種制度在有的地方不能完全落實。
3.1.3 集體資產流失,村級負債過大。村級集體經濟組織財產物資和固定資產家底不清,特別是村民委員會換屆時,財產物資和固定資產無法明確責任,無法辦理交接手續,導致集體資產流失;稅費改革后,有的村級集體經濟組織收入來源缺乏,收入難以支付村內基本開支,甚至連村干部工資都無法保障,影響了村干部工作的積極性和村內基本工作的開展,更別提加強農村基礎建設和推動農村經濟發展。
3.1.4 財務監督制度落實不到位。成立村務監督委員會的目的在于使農村財務收支充分接受群眾監督,控制不合理開支。通過調查發現財務監督制度尚未完全貫徹落實達到預期目的,表現在個別村務監督委員會有名無實,再加上有的監委會成員覺悟程度不高,工作職責不清晰,以及村干部的認識問題,在有關制度的執行上,有些權力過大、有些權力過小而流于形式。
3.2 財務人員管理存在的問題及成因
3.2.1 農村財務人員更換頻繁,交賬不及時,手續不齊全,財務遺留問題嚴重。隨著村民自治制度的推行和完善,村 “兩委”班子一更換,農村財務管理人員也隨之更換,出現“一朝天子一朝臣”現象,換屆選舉后一些落選干部不愿意配合財務清理,一些新上任的村干部隨意更換出納又不及時進行移交,導致財務難以銜接。財務手續不移交,形成塊塊賬、片片賬、斷頭賬,長時間易形成諸多遺留問題。
3.2.2 農村財務人員知識水平參差不齊,年齡結構偏大,業務水平不高。初中及以下文化水平的財務人員占農村財務總人數的70.90﹪,40歲以上的占農村財務總人數的74.55﹪,召夸農村財務人員總體年齡偏大,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對農村政策、財經法規不熟悉、不了解,政治意識及法律意識薄弱,這都給農村財務管理帶來了影響。
3.2.3 農村財務人員工資報酬低,缺乏積極主動性。由于村集體經濟組織大多缺乏收入來源,農村財務人員報酬相對較低,部分財務人員工作積極性不高。加之對農村財務人員沒有嚴格的管理機制,致使部分財務人員思想意識淡薄,組織紀律松散。
4 對策及建議
4.1 提高認識,加強領導
農村財務管理歷來是人民群眾最關心、最敏感的問題,也是滋生腐敗、污染社會風氣,導致農村不穩定的主要因素之一。各級領導需要進一步加強認識,樹立會計代理中心作為村級會計業務處理和核算的權威,提高他們的工作積極性,讓會計監督職能真正落到實處。
4.2 穩定隊伍,提高素質
會計人員是農村財務管理的具體操作者,穩定會計人員隊伍有利于提高財會人員的政策水平、業務素質和工作責任心,對村級會計人員的任用、調換、免職等,必須履行考核報批手續,堅持任人唯賢,保持會計隊伍的相對穩定。同時,定期針對農村財務人員、村級主要領導等人員進行財務知識培訓,以提高他們管理和監督農村財務的素質和能力。
4.3 健全制度,發揮職能
進一步健全完善財務監督制度,充分發揮財務監督委員會的監督管理職能。財務監督委員會應及時聽取和反映村民對財務管理工作的意見和建議,參與制訂本村的財務計劃和各項財務管理制度,審核、檢查本村財務收支賬目,監督本村財務計劃和各項財務制度的執行。財務監督委員會定期召開會議,按月或按季公布收支明細表及有關賬目,年終進行全面的財務檢查和清理,公布清理結果,接受群眾監督。
4.4 加強審計,強化監督
審計人員要以高度的責任心,嚴把審計關,對村級報來的收支業務,審核人員要審查單據的合理性、合法性、正確性及真實性,對違規違紀的支出單據拒絕入賬,審計出的問題要及時向領導匯報,并對照有關制度規定及時嚴肅處理。對離任的村社干部進行離任審計,發現問題及時糾正。
4.5 加強管理,積極化債
要認真搞好農村村組集體資產的產權界定和產權登記工作,對集體資產要進行評估,要切實解決農村各業承包基數不合理、低價承包等問題,以防集體資產流失。要有針對性地制定出減債措施,積極穩妥地處理好已經形成的債權債務問題.
[參考文獻]
[1] 江清強.淺議農村財務管理中的幾個問題[J].農村財務會計,2016(09).
[2] 杜曉華.淺議農村財務管理出現的問題及解決辦法[J].中國農業信息,201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