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文鳳
[摘 要]新型農業是最近幾年國家發展規劃的重要項目,新型農業經營主題發展的情況、經營模式、相關特點以及影響它發展的制約因素都是相當大一部分人的關注熱點,所以在這里,筆者結合自己在密山市裴德鎮的農業工作經驗,對當地的新型農業發展現狀和發展前景進行了簡單的剖析,并提出了幾點關于新型農業主體發展的建議。
[關鍵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農業現代化;農民
[中圖分類號]F327 [文獻標識碼]A
所謂的新型農業主體經營就是指在完善家庭聯產承包經營制度下出現的,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職業農民和大規模經營、有較高集約化程度以及具有較強市場競爭力的新的農業組織。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主要表現方式有種養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以及龍頭企業等幾個表現方式。
1 當地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現狀
1.1 農業種養大戶
種養大戶中,重經營規模的擴大,輕集約化程度與管理水平發展,個別的甚至還帶有粗放式經營的特征,難以達到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標準。以密山市裴德鎮為例:全鎮植養殖大種植大戶中有9成以上是種植大戶,均以玉米、水稻、大豆、雜豆等為主要種植作物,種植養殖大戶帶動土地規模經營占集體耕地總面積約30%。雖然種植大戶在農民家庭增收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其集約化程度與管理水平發展與規模增長速度不匹配、農產品生產經營能級較低、市場銜接不順暢等問題尤為突出。鎮內絕大部分農戶生產經營管理方面依舊“以家庭為單位,以經驗為主”,缺乏科學的統籌,絕大部分家庭將水稻、玉米等農作物的種植和初級產品出售作為生產經營主要收益方式,針對作物及產品的深加工基本沒有, 這也造成了生產粗放、農產品利潤較低的現狀;有些家庭種植作物甚至與市場脫節,作物豐收后也不主動尋找銷路,造成糧賣不出、賣不動,種糧不賺錢的局面。
1.2 家庭農場
相較于專業的種植大戶,家庭農場不管是在生產管理水平還是集約化程度以及經營的穩定性方面都有比較大的差距。
在工作中對比我鎮家庭農場近幾年土地經營面積不難發現,當地家庭土地經營面積變化很小,流轉關系也較穩定。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家庭農場存在著集約化程度與管理水平發展與規模增長速度不匹配、農產品生產經營能級較低、市場銜接不順暢等與種植大戶相同的劣勢,同時,家庭農場與其他新型主體發展相比,發展相對緩慢,當地家庭農場2016年6月同期比較零增長,有待進一步規范與發展。
1.3 農業專業合作社
農業專業合作社就是農民群眾把土地、技術、資金、勞動力等集合起來,形成具有一定規模、擁有較強生產競爭力的專業的經營組織,這種生產模式就是農業專業合作社。這種農業生產經營主體可以解決農民群眾資金不足、技術短缺的問題,可以更好地提高農業的經濟效益,增加農產品的產值,也可以形成一定的規模,增強市場的競爭力。但是就裴德鎮的農業現狀來說,還是存在較大問題的,首先是規范合作社占比相對來說比較低,合作的效率以及規范的程度也有待提高,其次就是當地沒有參加合作社的農戶占比比較多,農業合作社的運行率比較低,尚未得到運行。
2 影響裴德鎮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的主要矛盾和突出問題
2.1 經營管理體制不完善
傳統的合作組織都要求出資者與受益者必須統一,但就目前這一地區來說,農民群眾與合作組織并沒有把有力的合作做起來,沒有建立完善的合作機制,都是單一的經營模式,并且現有的合作設也是管理不嚴格,嚴重缺乏專業的管理人員和技術水平,從而導致經濟效益低下、農民收益少的情況。在最近幾年國家對農業的大力投資,更讓一部分人不在專注于農業生產,只是一味的想讓國家出資扶持,圖謀國家的財政款,而不是致力于發展農業。
2.2 融資、貸款難
發展新型農業主體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目前我地區的經營主體規模比較大,但是資金嚴重不足,嚴重影響了經營主體的發展壯大。農民住房在金融機構的抵押貸款問題以及放款問題也存在比較大的難度,農民的房屋財產權抵押、擔保以及轉讓因涉及多個部門,所以工作開展起來也是具有相當難度的。這在很大程度上就限制農業經營主體的發展,資金跟不上,規模就無法擴大,經濟效益就無法提高,這也就制約了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發展。
3 進一步推進當地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的主要措施
3.1 做好土地流轉工作,加強學習擴展思路
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建設發展的一大基礎就是土地,要不斷強化對土地流轉工作的管理與服務,夯實合作社規模化、規范化運營基礎。同時,通過走出去觀摩學習,增強合作社發展后勁。抓住如學習交流的寶貴機會,在橫向比較中取長補短,對比找差距,制定措施彌補不足。
3.2 積極調整種植結構,優化產業結構
創新互助模式,探索農業經營主體間的聯合化、組團化。進一步健全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承擔良種試驗示范工作機制,通過示范引領,逐步擴大高產、高效、優質經濟作物的比重,合理布局,科學引導,進一步豐富農產品供給市場,努力為農產品加工企業的入戶奠定基礎,提供條件。
3.3 完善管理機制,提高自主經營管理水平
加強引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積極完善內部運行機制,不斷提升自身發展水平,使其在現代農業發展中真正發揮組織帶動農民、發展主導產業、提供經營效益、增加農民收入、助推農村發展的骨干作用,真正讓本土的農業實體企業挖得出、留得住、有發展。
[參考文獻]
[1] 王璇.淺析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現狀及問題[J].西部皮革,2016(10).
[2] 鄭雪彬.淺析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與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J].中國科技投資,201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