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萍
[摘 要]西南邊境農村外出務工遍及村村寨寨,對農村經濟社會產生了深刻的影響。本文以捏黑村為例進行走訪調查,并結合捏黑村2017年度家庭年人均純收入核算調查數據進行統計分析,歸納得出外出務工現象的基本特點。
[關鍵詞]西南邊境農村外出務工
[中圖分類號]C913.68 [文獻標識碼]A
西南邊境地處“老、少、邊、山、窮、戰”地區,受諸多因素的影響和制約,農村經濟發展困難重重,農村人口外出務工相當普遍。本文以捏黑村作為樣本進行了走訪調查,結合2017年度家庭年人均純收入核算調查的數據進行分析。捏黑村,全村127戶家庭,總人口625人,外出務工人員238人,占全村總人口的38.1%。通過調查分析,外出務工人員具有以下基本特點:
1 男性務工者較多,外出務工人員性別比為140
全村總人口中,男性325人,占總人口的52%,女性300人,占總人口的48%,性別比為108。全村238名外出務工者中,男性139人,占務工總人數的58.4%,女性99人,占務工總人數的41.6%,性別比為140。總的看來,外出務工者以男性居多,但相比較東部地區而言,務工隊伍的男女比例還算比較均衡,對留村人員的性別比沒有造成太大的影響。
2 20-50歲的青壯年務工者占主體
全村238位外出務工者,調查時除了4位年齡不詳之外,其余的234位務工者中,年齡最小的18歲,年齡最大的70歲,平年齡為35歲。按5歲為一個年齡組進行統計得到:15-20歲有7人,占3.0%;20-25歲有33人,占14.0%;25-30歲有29人,占12.4%;30-35歲有48人,占20.5%;35-40歲有42人,占18.0%;40-45歲有29人,占12.4%;45-50歲有28人,占12.0%;50-55歲有9人,占3.8%;55-60歲有6人,占2.6%;60-65歲有2人,占0.8%;65-70歲有1人,占0.4%。通過分析可以得出:(1)外出務工者的年齡集中在20-50歲之間,共有209人,占務工總人數的87.8%,其中又以30-40歲者居多,有90人,占38.5%。(2)在20-50歲這一年齡區間,除了30-40歲的較多之外,其余年齡組的人數較為均勻,基本在30人左右。(3)20-50歲以外的其它年齡組,包括1個低齡組和4個高齡組,人數都非常少,不到10人。(4)總的來看,捏黑村外出務工人員隊伍是一支年齡結構較為年輕的充滿活力的隊伍。
3 外出務工者覆蓋了全村90%的家庭
全村127戶人家,有外出務工人員的家庭114戶,占全村總戶數的90%。其中, 1人外出的家庭有32戶,占總戶數的25.2%;2人外出的家庭50戶,占總戶數的39.4%;3人外出的有14戶,占總戶數的11.0%;4人外出的有6戶,占總戶數的4.7%;5人外出的有2戶,占1.6%;6人外出的有戶,占0.8%;全家外出的有9戶,占7.1%。結合調查的情況和統計結果,我們發現:全村的每個家庭里,有能力外出務工的人基本上都外出了,留在家里的基本上都是老人、小孩、長期患病者等勞動力較弱、外出務工困難的群體。絕大部分家庭只有逢年過節才能全家團圓,留守兒童、留守婦女和留守老人問題相當突出。
4 文化程度較低,以初中和小學文化為主
外出務工人員的受教育水平以小學和初中居多,高中及以上的僅有20余人,就整體而言,文化程度不高。經調查統計,238名外出務工人員中,文盲有1人;小學畢業的有89人,占務工總人數的37.6%;初中畢業的有124人,占52.3%;職業中專畢業的有1人;職業高中畢業的有2人,高中畢業的有12人,占5.1%;中專畢業的有1人;大學畢業的有7人,占3.0%。可以看出:(1)外出務工群體中初中畢業生占了一半以上,小學文化的占了三分之一,兩者合起來占了近90%;(2)經過職業教育和職業技術培訓、掌握實用性技能的勞動力非常少,僅有3人讀過職中或職高;(3)高中和大學畢業的人數共有9人,占到了一定比例,在外出務工隊伍中發揮著積極的作用,對捏黑村經濟社會的發展和村莊建設具有重要的意義。
5 務工者集中流向浙江、廣東和文山城三地
經調查,全村238名務工人員中,在本村務工的有2人,到花莊村的2人,到馬塘鎮上的2人,到文山城的40人,到平遠街鎮的2人,到硯山縣的2人,到廣南縣的6人,在本地但具體地點不清楚的9人,到昆明的6人,到廣東的62人,到廣西的2人,到深圳的3人,到江西的1人,到浙江的81人,到上海的4人,到福建的2人,到省外但具體地點不詳的有12人。統計分析后得出:(1)捏黑村有近四成的人外出務工。外出務工以省外為主,省內務工人員71人,占總務工人員的29.8%,省外167人,占總務工人員的70.2%,省內省外之比為3:7。(2)本縣市內務工人員55人,占外出務工人員總數的23.1%,占省內務工人員的77.5%。其中,集中在文山城的有40人,其余的零散分布于附近的村莊;(3)省外務工人員主要流向東部沿海城市,其中,流向廣東和浙江的占了絕大多數,占省外務工人員的85.6%。(4)捏黑村外出務工人員呈現出流向較為集中的特點,主要集中于浙江、廣東和文山城這三個地方,占了外出務工總人數的76.9%。
6 務工收入差距較大
經調查,外出務工人員年收入最高者為80000元,最低者為4800元,差異非常大。238位外出務工者人均年收入為26978元/年,其中年收入5000元以下的5人,占務工總人數的2.1%;5000-9999元的5人,占2.1%;10000-19999元的23人,占9.7%;20000-29999元的50人,占21%;30000-39999元的148人,占62.2%;40000-49999元的4人,占1.7%;50000元的2人,占0.8%,80000元的1人,占0.4%。通過分析發現:(1)收入差距大,收入最高者與最低者之間相差了20倍;(2)大部分務工者的收入在20000-40000之間,有198人,占73.2%,低收入和高收入的人數很少;(3)收入差異受工種、受教育程度、性別、年齡和務工地點的影響較大。
[參考文獻]
[1] 蒙仁君.廣西農村外出務工問題的調查與思考——以河池市大化瑤族自治縣共和鄉頒桃村新村屯為例[J].柳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06).
[2] 劉雪道,陳江洪.粵北農村外出務工情況的調查與思考[J].昆明大學學報(綜合版),2000(02).
[3] 劉國.沂水縣農村外出務工勞動力收入問題研究[D].青島農業大學,2016.
[4] 俞銀春.西部欠發達地區農村留守老人養老保障問題研究——以貴州省水城縣為例[D].貴州大學,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