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繼平
[摘 要]隨著農村經濟制度的改革,先進技術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新型的農業經營主體數量不斷增多并發展壯大。相較于傳統的農業個體,新型的經營主體具備了更多的優勢,無論是規模、市場競爭力,還是盈利能力,都遠不是傳統的種植農戶可以比的。但同時新型的農業經營主體在發展過程中,問題也不斷地暴露出來,影響著現代農業的順利發展。本文將分析安徽省當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現狀,重點分析其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幾點可行性建議,來促進安徽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的順利進行。
[關鍵詞]農業現代化;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
[中圖分類號]F325 [文獻標識碼]A
現代農業是采用先進高科技的技術,運用現代工業生產的相關土地營養產物,如復合肥、化肥等,依靠先進的科學管理模式進行農業生產的代稱。傳統的分散式耕種方式,不利于現代農業的實施與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更能滿足現代農業發展的要求,便于實施先進的生產技術以及統一科學的管理。現在安徽省各地區農村都在推行現代農業,加強新型農業經營體系的建立,推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培養。但是在新型農業主體的發展培育過程中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與困難,需要解決和克服。
1 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的現狀
安徽省從2013年起,響應國家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的號召,地方政府部門專門制定了關于家庭農場的發展的戰略規劃,出臺了《關于培育發展家庭農場的意見》,為當地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發展提供了政策支持與方向性引導,并將建設家庭農場列為全省發展的重點關注項目。為了加快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建設,安徽省加大了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資金支持,并制定了相應的扶持政策。
當前安徽省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情況良好,尤其是家庭農場和農村專業合作社,穩定健康持續地發展著。根據相關部門的數據統計,截止到2017年底,安徽省的登記在冊的家庭農場數量已經達到了72181個,在全國各省市中排名第一,其中各級示范性家庭農場9106家,省級的有1298家。農村專業合作社也有88012個,其中示范合作社有8709個,國家級的有361家,省級的538家。安徽省的家庭農場和農村專業合作社發展速度較快,較去年分別增長了32.5%和14.3%。
安徽省格外重視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培養,以“三個優先”為培育原則,不斷加強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扶持。去年評定的300個省示范家庭農場以及131個省示范合作社的評定準則,很好地體現了“三個優先”:第一,開展土地股份合作和“三變”改革的農村專業合作社優先;第二,至少有5戶以上貧困戶社團成員,且積極帶更多貧困戶發展的合作社優先;第三,創辦者是新型職業農民以及農業職業經理人的合作社、家庭農場優先。“三個優先”的運用,很好地帶動了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發展,推動了現代農業的進程,
當前安徽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發展情況整體呈現發展良好的態勢,但是其中仍存在不少問題和影響因素,制約著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發展。
2 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2.1 土地流轉不規范
在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實現規模化的過程中,土地流轉是必不可少的步驟,但是當前安徽省農村土地流轉的過程中存在很多問題,不規范的流程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規模化發展非常不利。目前安徽省農村土地流轉的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有:第一,人們對土地流轉并沒有引起相應的重視,對相關法律缺乏了解,沒有簽訂協議就完成了土地的流轉;第二,當前對于土地流轉方面的法律法規不夠全面,使得流程不規范,沒有法規可循。
2.2 農業缺乏后繼人才
要想真正地實現農業現代化,具有現代化知識的農民是不可缺少的。當前安徽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管理者絕大多數都在四十歲以上,當這些人不再從事經營活動之后,后繼人才的及時補充情況不容樂觀。造成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的農村職業技術教育并沒有跟上農村經濟與技術的發展,無論是政府還是相關的監管部門對于加強新型職業農民的關注度都不夠,相關的制度以及教學評價機制都不健全,缺乏對年輕人加入農業創業的吸引力,導致年輕的農村勞動力并不熱衷于進行農業相關勞動。
2.3 農業融資困難
目前,安徽省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因為主要財產是土地以及相關機械設備及農業產品,土地的所有權歸集體所有,無法作為抵押品向金融機構申請貸款,而設備和農產品由于價值無法準確評估,監管也不方便,無法作為長期貸款的抵押品,這就使得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融資困難重重。同時,安徽省當前的農村金融服務體系并不完善,信貸管理方面存在很多問題,難以滿足農村經濟發展的資金需要,制約了新型農村經營主體的發展。
2.4 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不規范
安徽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發展雖已初具規模,但是由于發展時間并不長,自身的規范性和市場競爭力有待增強。很多規模較小的經營主體,由于缺乏創新、管理制度不科學、同質化比較嚴重,導致經濟效益并不高。在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數量不斷增加,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情況下,很多經營主體難以預防和及時解決市場風險,造成了經濟損害甚至導致難以繼續經營。
3 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對策
3.1 健全農村土地流轉市場
解決土地流轉中產生的問題將對新型農村經營主體的順利發展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隨著農村人口大量向城鎮轉移,土地流轉可以及時地解決土地閑置問題。為了更好地健全農村土地流轉市場,可以采取以下措施:第一,安徽省政府以在國家現有制度上,靈活創新,推進農村的產權制度變革,使農民擁有更多的權利進行土地的流轉,同時完善土地流轉相關的制度章程,使土地流轉中的每一步都能夠留下相關的書面記錄;第二,建立農民土地經營權的退出補償機制,鼓勵農民將閑置的土地流轉出去;第三,加強農村養老保障制度的建立與完善,減少農民對土地的依賴,促進土地的流轉。
3.2 完善新型農民培訓體系
加強農民相關職業技術的教育是新型農村經營主體發展的重要保障,為此完善新型農民培訓體系是當前的重要解決問題之一。第一,對于傳統的一直從事農業生產的農民加大培養力度,將先進的土地種植管理知識以及技術技能傳授給他們,提高傳統農戶的種植技術;第二,對于之前外出打工返鄉的農民工,要積極鼓勵他們參與新型農業經營活動,引導他們積極參與培訓,加強農業技能的了解,提升返鄉農民工對參與新型農業經營活動的積極性。
3.3 加大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金融扶持
資金是制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的關鍵性因素,只有加大對農村經營主體的金融扶持,才能改善新型農業經營缺少資金的情況,使經營順利開展。第一,對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參保給予更多的支持,因為農產品的弱質性,農業經營主體面臨各種風險,向農業經營主體的經營過程中的各個環節提供不同類型的保險,為新型農業經營活動提供全面的保障;第二,改善傳統的金融機構信貸擔保方式,針對農業經營主體的實際情況,提供更方便的借貸服務。
3.4 規范發展農村專業合作社
規范農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完善農村專業合作社運行相關的法制法規,為農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提供法律政策指導。當前安徽省農村專業合作社處于各自為營的發展局面,相互之間只有競爭關系,這不利于農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當務之急是建立全國性的組織機構,對農村專業合作社進行統一的監管,并組織各地合作社之間的合作。合作社的內部也要健全運行機制,使合作社的運營發展更加規范,保證成員之間利益公平,為社團成員提供專業的服務。
4 結語
隨著安徽省經濟的發展,為了實現國家制定的全面小康的目標,發展農村經濟成為了當前安徽省重點關注的問題。為了發展現代農村建設,培養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成為了重點研究的手段。安徽省要著重了解制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的重點因素,從制度上保障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順利培育。
[參考文獻]
[1] 王薔,郭曉鳴.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融資需求研究[J].財經科學,2017(08).
[2] 牛佳,蔡亮慧.安徽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功能定位及可持續發展策略[J].農業經濟,2017(08).
[3] 洪名勇,林夢婷.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融資矛盾問題研究[J].中國集體經濟,201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