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云


摘 要:改革開放后經濟的高速發展,我國的城市化建設有了空前發展,在祖國的大地上,出現了數以百計的新城鎮,所有的老城市也產生了新的變化,這種變化速度令世人驚奇。我們的城市在極速發展,但是也出現了一些問題,造成了城市“干城一面”的現象,失去了自己獨有的特色。文章以湖州市為例,通過對城市中四個大的景觀節點進行實地調查,從這些景觀節點中的缺陷為題入手,通過融合當地地域文脈特色進行改造設計,對于改變城市的“干城一面”現狀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城市;景觀節點;特色;改造設計
隨著改革開放,我國經濟高速增長,城市化程度不斷加深,城市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城市需要發展,人民生活需要提高,城鎮居民的居住環境需要改善,但我們在極速發展的時候,急功近利,在不經意中造成了不少的遺憾:城市特色逐漸消失,城市文脈與地域特質沒有充分表現,城市的歷史文化沒有得到重視、人性化考慮不足,城市的結構衰退,社區記憶斷裂等,由此使得我們的城市變得大同小異,人們雖然身處不同的地域,城市建設卻沒有什么不同,城市失去了自己的特色和魅力,因此必須引起我們的重視.綜上所述,筆者以自己所在的城市湖州市為例,選取對城市景觀影響較大的節點為研究對象,有交通節點、步行街區、城市廣場以及城市公園,通過對這些區域的實地調查,以這些景觀節點中的缺陷問題入手,找出存在的問題進行設計改造,在設計中注意融合當地地域文脈特色,是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的。
湖州,地處浙江省北部,太湖以南,東臨嘉興,西近天目山,城市始建于戰國時期,是一座有著2300多年歷史的國家文化名城。湖州擁有豐富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是國家園林城市,國家森林城市和全國首個生態文明示范區,生態環境優美,元代詩人戴表元曾有詩贊其日:山從天目成群出,水傍太湖分港流,行遍江南清麗地,人生只合住湖州。湖州同時是絲之源、筆之源、茶之源、瓷之源和酒之源的文化起源地之一,并且擁有“絲綢之府”、“魚米之鄉”和“文化之邦”的贊譽,宋代已有“蘇湖熟,天下足”之說,這里的文化底蘊非常深厚,有“中國書畫史,半部在湖州”的雅稱。但是經過城市化的發展,現代主義設計的泛濫,湖州市的城市建設也出現了“千城一面”的通病,通過對湖州市主城區的走訪調研,發現了這里的城市景觀設計中存在的三點問題:
第一,千城一面,城市傳統文脈斷裂。一座城市承載著當地的文化、歷史、宗教和習俗等,是一座城市的靈魂,有著傳承當地歷史文化發展的使命。但是經過對湖州市的調研發現,城市景觀中缺少自己的特色,行走在大街上與走在北京、上海、廣州等這些現代化城市中并沒有差別,這主要是由于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現代主義設計思潮的風靡,盲目追求城市建設和缺乏對歷史的尊重、忽略城市文化,在城市的快速發展中一味追求經濟,求新,求快,而拋棄了歷史傳統特色,最終失掉了城市的個性。
第二,對人的關注程度缺失。城市承載著人們的美好生活,城市建設也應以人為本,東漢許慎在《說文》中曾論述到:“城,所以盛民也。民,乃城之本也?!泵癖娛且蛔鞘械母舅冢浅鞘械闹魅?,在城市的設計規劃中,也必然要把民眾放在第一位考慮,讓民眾有獲得感、舒適感和幸福感。然而在現實設計中卻過于重視形式美,往往忽略了對功能性和合理性的研究;只重視經濟成本,沒有考慮人居環境的適應性;只考慮了普通大眾群體,而忽視了殘障人士等特殊群體的基本需求,人們的生活質量與經濟發展不相適應。
第三,“假古董”、“假景觀”不乏其例。在城市景觀中,存在很多假花、假樹,這些假景觀充斥泛濫,使觀者如霧里看花,缺乏真實感和參與性,景觀體驗更是無從談起,這些為了綠化而做出的“綠化”,忽視了自然景觀對城市風韻的重要作用,原本種植花草樹木是為了美化環境,凈化空氣,最終卻有了形式,沒了內容。
通過對湖州城市的走訪調研,根據其在城市景觀設計中存在的缺陷問題,選取了對城市影響較大的四個大的景觀節點:交通節點、步行街區、城市廣場和城市公園,分別對其各自存在的具體問題進行設計改造。
1交通節點:以苕溪東路與二環東路路口為例
首先以交通道路節點為改造對象。城市道路節點是整個城市交通網絡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城市發展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城市中的人們日常出行的必經之路,是城市中不可或缺的存在,對于促進城市經濟和城市的文明發展,實現城市現代化的建設都有著重要作用。文中選取的是苕溪東路與二環東路路口,這里位于城市中心城區,周圍連接著住宅區和學校,人車流量都較大,然而在調查中卻發現了以下四方面的問題。
1.1非機動車道設計不合理
該路口作為湖州市吳興區的主要十字路口,經過實地體驗后發現,這里的非機動車道在設計中存在著問題,非機動車在左拐后,會直接進入機動車道,必須再向右拐穿過行人等待區才能夠進入非機動車道,但是沒有任何提示,這給騎非機動車的人帶來很大的不便和安全隱患,因此,需要將此區域進行改造設計,首先,使非機動車道的交通動線變得流暢,讓非機動車在左轉后能夠清晰的進入自己的交通道路;其次,將機動車道與非機動車道之間設置隔離欄進行區分,確保安全,隔離欄的設計以湖州傳統元素的形式體現,以展示湖州的豐厚歷史文化。
1.2行人與非機動車混為一談
在經過斑馬線過馬路時,行人與非機動車混為一談,沒有進行區分,給行人及車輛的交通安全帶來隱患。所以,在人行道的一側需要增加機動車道,把行人和非機動車在過馬路時進行人車分流的區分,保障交通安全性。
1.3人性化考慮不足
首先,在進入道路中間的行人等待區時,路肩石凸起,當坐輪椅的人通過時,必須要其他人幫忙把輪椅抬上路肩石才可以,這給過往的殘障人士以及非機動車的行駛都帶來極大的不方便。因此,這里需要將路肩石放低,形成一條緩坡,消除行走障礙。其次,中國視力殘疾人數是世界上最多的國家之一,據2010年統計約有七千多萬,這是一個非常龐大的群體,然而作為一處公共設施,卻沒有為視障人士考慮的設計,所以,在這里要增加無障礙設計,保障視障人士的方便和安全。日本在這一方面做得特別好,比如,紅綠燈可以設置成帶聲音的,好讓他們區別在什么時候可以過馬路;在路邊設置為盲人通行的裝置按鈕,只要盲人過馬路時按下這個按鈕,四周的紅綠燈就會呈現紅燈的狀態,等到裝置自動感應到盲人已經過完馬路,便會恢復正常狀態。
1.4作為主要交通節點,缺少文脈體現
這里作為湖州市中心城區的主要交通節點,與其他城市的十字路口并無差別,沒有體現出當地特色,因此,要在這里體現出湖州市的文化特色,形成文化景觀的展示。第一,將人形等待區的擋車石球進行重新設計,每個擋車石球上都繪制不同的文化特色:茶文化、蠶絲文化、湖筆文化等;第二,將道路護欄進行重新設計,提煉湖州文化元素,展示湖州特色(圖1)。
2步行街區:以衣裳街為例
步行街區,位于城市的繁華地段,是一個城市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城市發展的重要標志,體現著城市的文脈和歷史傳統,對于促進城市活力,展現城市特色,拉動經濟發展都非常重要,也是保持城市的傳統風貌,保護歷史文物遺產的途徑之一。衣裳街是湖州市中心城區中的一條古街巷,因為曾經有眾多的估衣店而得名衣裳街,處于繁華的城中心商業區,建筑面積5.8萬平方米。這里擁有顏真卿的雨霅溪館和民國時期湖州巨富王安生的住宅,還擁有丁連芳、周生記、震遠同等老字號,歷史底蘊非常深厚。然而街區內部設計混亂,沒有能夠很好的體現出它的歷史風貌。下面就發現的它的四個方面設計缺點進行改造設計:
2.1過度商業化開發
衣裳街,是位于湖州市中心城區的古老建筑群,最早遺跡可以追溯到東晉,擁有深厚的歷史文化,是湖州的古老的歷史文化街區,但是很多的古街建筑都被開發為各種不同的商鋪,或用于餐飲,或變身為先鋒概念的咖啡館,或售賣地方美食,或出售真假難辨、性價比極低的玉器及地方紀念品,導致沒有歷史文化的陣列、展示和創造區域。因此,要重新規范商鋪的經營類型,取消經營假冒旅游紀念品的店鋪,支持具有獨具地方特色文化的店鋪經營,預留一定的供展示歷史文化的空間。在街區的室內外設計中,禁止夸張的、與文化特色背道而馳的設計,而是要保留古老街區的原汁原味,展示其歷史文化的特色。
2.2相關配套設施不足
在景觀方面和功能設施方面相關配套設計缺乏。走訪整個街區,缺少景觀設計,應在一些重要節點設置景觀,體現湖州特色文化,比如:以湖筆為元素,設置一系列雕塑小品,以展示湖州獨特的湖筆文化;在景觀亮化、休息等公共服務設施,也應該既體現其特有文化底蘊,又要考慮人的體驗感受。
2.3標識系統不明確
衣裳街是歷史文化街區,周圍分布著很多巷弄,以及在路對面也有一片百年老街區——狀元街,都沒有明確的向人們做引導介紹,使得大家只知道這一主街,而不了解它是一片歷史街區。且衣裳街,歷史文化悠遠。有周宅、王宅三處文保單位,以及歷史建筑、傳統街弄和成片的清末民初建筑,卻沒有標識牌對這些內容作歷史介紹。所以在此處應重新整體規劃標識系統,設置完善的標識系統:包括入口形象標識牌、平面圖標識牌、交通道路指示牌、解說牌、提示警示牌和公共服務標識牌,標識系統的設計應該整體統一并與整個古街區的風格相協調。
2.4祠堂文脈元素不完整
衣裳街歷史文化悠久,原來與狀元街是一個整體,共出過18位狀元。但在此處,僅保留著一位趙氏家祠。沒有宗祠和支祠,祠堂系統不完整,作為古街區來講,丟失了重要文脈節點元素,對歷史文脈延續產生影響。這里曾經有鈕氏西支的宗祠等眾多祠堂系統,但是距今相隔時間已經久遠,除了趙氏家祠,其余的已經破敗或被改造。為了體現完整的歷史街區文脈,應該盡量修復衣裳街的這些祠堂系統,使這里的歷史文脈得以延續(圖2)。
3城市廣場:以愛山廣場為例
城市廣場,是一個城市中人們聚會、交流和休息的場所,是城市居民生活的一部分,一座廣場是一個城市文化傳承的物質載體,能夠提升城市的整體形象,體現一個城市的文化、歷史、人群活動等特征,還擁有藝術審美、文化傳承和社會和諧的作用。美國景觀設計之父奧姆斯特德曾說過:公園是一件藝術品,隨著歲月的積淀,公園會日益被注入文化底蘊。一座公園就是一段歷史,它讓人們一走進園子,腦海中就會浮現出昔日的溫馨畫面、曾經的美好記憶,一座拱橋、一個雕塑、一棵老樹,這些都是彌足珍貴的東西。所以需要我們進行精心的設計與布置,使城市公園自然氣息濃厚而又包含人文底蘊。愛山廣場位于湖州市城區的中心位置,因愛山臺而得名,蘇東坡在被貶湖州之時,在縣衙愛山臺的地方登高遠眺,到西塞山留下過“尚愛此山看不足”的名句,這里是城市歷史文化精神符號的場所,然而現在作為城市的名片和城市客廳,在設計中卻存在以下兩點問題制約其更好的發展。
3.1現代設計手法濃重
廣場內有大量歷史紀念景觀節點,湖筆、湖穎橋、四德亭、五毫亭、明代府衙石獅等,但是廣場的整體設計卻是過于現代,除了幾處歷史紀念節點,其他看不出有歷史的痕跡,愛山廣場作為承載著歷史文化展示功能的場所,并沒有起到作用。在愛山廣場的改造設計中,要與周圍整體環境協調統一,并結合湖州市的歷史、文化特色和價值。
3.2服務設施不完善
愛山廣場中景觀很多,配套服務設施卻很少,造成視覺空間開敞而實際活動空間少,沒有樹蔭遮擋的的硬質鋪裝,座椅稀少,甚至有些坐凳成為了擺設,致使游人在廣場內停留的時間縮短。它們既制約廣場服務功能的全方面發揮,又減弱廣場的舒適性及內聚力。因此,應該增加廣場里的休息區域,并且要適宜人的活動,也要富有一定的特色(圖3)。
4城市公園:以仁皇山公園為例
城市公園,是城市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是提供給城市居民休閑、游覽、交流和散步的場所,豐富人們的生活,能夠影響城市居民的生活質量,代表著城市的經濟發展、文化傳統及精神氣質。仁皇山公園位于湖州市以北的太湖度假區,因為整個山體形似巨大的鳳凰,原本也作“鳳凰山”,公園內現有仁王寺、仁皇閣、民俗文化街等景觀,并且是湖州市區的綠肺,有很多居民來此爬山鍛煉。
4.1山頂建閣不合理
首先,仁皇山總面積約325公頃,其中山地250公頃,山體主峰海拔約211米的,是湖州海拔最高的山,而且是一座獨立的山體,周圍沒有群山環繞,站在山頂完全能夠俯瞰整個湖州城。其次,仁皇山是規模一般的小山坡,然而仁皇閣為地上七層地下一層的古塔樓,總建筑面積為5855平方米,占地面積1342平方米,仁皇閣建筑高度(至檐口)為39.365米,最頂端屋脊高度為46.5米,整座建筑相對整座山峰體量巨大,因此不適宜在此建立,而應該改建為一座涼亭的形式,并設置一定的休息觀景區域。
4.2山腰未設置景觀節點
仁皇山作為湖州市海拔最高的山峰,在整個爬山過程中,沒有設置景觀節點供游人觀景與眺望。因此,在山腰處應建立一處景觀小景,由木橋和涼亭組成,既能夠成為一處小景觀,又能夠供人休息與嬉戲(圖4)。
5結語
在當前快速發展的城市化進程中,拒絕“千城一面”,實現每個城市既要具有獨特性,又要充滿人文性的城市景觀設計。本文對湖州市城市景觀設計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梳理并提出相對應的解決方案,使得湖州市城市景觀彰顯出本地文化,體現歷史特色,景觀的功能性與人性化更加合理、安全、舒適。
參考文獻
[1](英)F.吉伯德.市鎮設計,(程里堯).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83
[2](意)阿爾多.羅西.城市建筑學,(黃士鈞). 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6
[3](英)伊恩·倫諾克斯·麥克哈格.設計結合自然,(芮經緯).天津:天津大學出版社,2006
[4]林菁.歐美現代園林發展概述.建筑師,2010,82-84
[5]莊晨輝.城市公園.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09